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项目年度编号:
2300080309
中图分类号:
X712
成果公布年份:
2023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田间数据调查 农业废弃物利用
成果简介:
针对黄河流域化肥用量大、地膜残留逐年加剧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牧业科学院等单位,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内蒙古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组成联合团队,自2012年开始开展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从减肥和控膜2个方向4个方面创新研发了6项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整合已有成熟技术,构建了主要作物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模式3套,并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模式2套,进行推广和示范,实现了作物增产、污染负荷削减目标。一是首次摸清了区域面源污染特征及成因。通过近10年的长期定点定位监测和田间数据调查,全面摸清了内蒙古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成因,氮素淋溶是区域氮流失的主要途径,占总流失量的77.4%,肥料过量施用是造成氮素淋溶的物质基础,灌溉是氮素淋失的主要驱动因子,首次灌溉对全年氮素淋失量贡献率达39.5%;黄河流域农田地膜残留量平均为130.4kg/hm<sup>2</sup>,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覆膜年限对残膜量的贡献率最高,为62.1%。二是研发了6项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团队在养分流失防控方面,基于养分平衡和施肥结构优化研发了养分总量控制和有机无机一体施肥技术2项;基于光谱诊断和阻控剂施用研发了作物养分实时监测和养分流失阻控技术2项,初步解决了因缺少诊断方法和规范造成过量施肥导致的养分流失问题;在残膜污染防控方面,基于控膜栽培研发作物膜侧精播技术1项,基于清膜回收筛选研发高效残膜回收机械1项,从减少地膜投入和高效回收两方面解决残膜难题。三是创新集成3套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和2套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项目实施中,创新集成内蒙古黄河流域农田氮磷流失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综合防治技术模式、“一加一捡”地膜污染综合防治和“四控两化一改一提”综合防控技术模式3项,近3年技术推广核心示范面积260万亩,辐射推广1123万亩,已获总经济效益80820万元,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90500万元,促进了黄河流域农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团队打通行业领域屏障,创新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组成的“四级联创”协同推广服务模式和农业大学、农技推广、农户基地紧密联合的“科技小院”驻村服务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4800多人次,农民22万人次。通过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团队先后在不同旗县建立核心示范区60多个,发表科技论文66篇,其中SCI论文22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发布国家/地方标准9个,获批国家相关专利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60名。
完成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 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东创农牧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
红梅 李斐 赵沛义 郜翻身 赵巴音那木拉 赵世翔 李海港 白云龙 闫东 杨彦明 李焕春 曹巨峰 王伟 晋永芬 贺琪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