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颌骨与种植体支持的牙列同日重建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微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是肿瘤切除术后下颌骨重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腓骨游离皮瓣移植虽然即刻重建了下颌骨,但牙列修复通常需要6到18个月后才能完成,牙列缺失期间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该病例报道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manbet官网登录 多学科组建的修复重建团队进行的颌骨与牙列同日重建术,即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支持下同期完成颌骨肿瘤切除、血管化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牙种植体植入及临时义齿修复。颌骨与牙列同日重建术充分贯彻了“以咬合为导向的修复重建”的理念,通过恢复患者的颌骨和牙列,重拾患者自信,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术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导板辅助下中老年患者全口种植固定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中老年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manbet官网登录 种植科行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15例患者,年龄(58.6±5.3)岁(50~67岁),男性11例,女性4例。其中上颌牙列缺失15例,下颌牙列缺失8例,共植入145枚种植体。对比术后与术前设计的种植体三维位置,评估数字化导板精度。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分别通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对数字化导板精确度评估结果显示,种植体肩部偏差为(0.78±0.59) mm,根部偏差为(1.38±0.63) mm,深度偏差为(0.65±0.35) mm,角度偏差为4.12°±2.77°。种植体5年累计存留率为98.6%(143/145),145枚种植体中,种植相关生物并发症发生率为4.1%(6/145);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57%(13/23)。负荷5年后,边缘性骨吸收为(0.69±0.35) mm;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效果满意。结论:中老年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行种植全口固定义齿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三维打印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固定修复体、诊断义齿、义齿支架、种植手术导板、定制或个性化种植体的制作等方面。针对上述口腔修复体或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三维打印技术,可根据成形原理分为光固化成形、烧结成形、熔凝成形3种主要类型,而可用的三维打印材料则包括聚合物、金属和陶瓷。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口腔修复体、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优势体现在节省材料、可个性化制作和批量制作等方面。但口腔修复体或口腔修复医疗器械的三维打印精度和强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长期临床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个性化制作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本文从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推进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深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腔修复中虚拟患者的构建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患者在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和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中的应用逐步增多。虽然不同学科关注口腔虚拟患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口腔虚拟患者在辅助预测疗效和制订治疗计划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三维图像和数据的来源、配准的方法和方式均可影响口腔虚拟患者的构建精度和呈现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团队研究、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国内外其他团队的研究,论述口腔修复中虚拟患者的构建数据来源、构建方法及临床应用,为口腔虚拟患者在口腔修复中的规范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展望口腔虚拟患者的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全瓷修复技术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但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缺乏参考标准,制订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指南势在必行。因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撰写此推荐性应用指南,内容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牙体的预备、光学印模的制取等关键步骤。本指南旨在通过推荐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的标准操作流程,提高椅旁CAD/CAM全瓷修复的质量和长期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的测量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口内扫描数据测量和分析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为口腔临床提供牙体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间送至福州市维尔德义齿加工厂进行义齿制作的840颗全冠预备体口内扫描数据,除第三磨牙外,分为上下颌14个牙位(同颌同名牙归入相同牙位,每个牙位全冠预备体男女各30颗),使用图像测量软件测量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分析各牙位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并根据各牙位数据均值进行分组,使每组最大和最小值与整组均值的差值≤±1.00 mm。分析各组肩台周径的差异及同组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无影响( F=0.55, P=1.457),牙位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有显著影响( F=273.15, P<0.001)。根据各牙位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均值分为5组,1组包括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肩台周径为(16.62±2.21)mm;2组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肩台周径为(20.78±2.48)mm;3组包括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肩台周径为(22.09±2.72)mm;4组包括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肩台周径为(30.21±2.67)mm,5组仅有下颌第二磨牙,肩台周径为(31.34±3.18)mm;5组肩台周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各牙位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各不相同,相同牙位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无性别差异,14个牙位可根据肩台周径长度大致分为5组,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分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美学修复中,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是患者术前关注的重点,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随着口内扫描、面部扫描、数字化设计、数控切削和三维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和联合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口腔美学修复前的虚拟仿真设计,模拟修复后的美学修复效果,并用于医患、医技沟通,最后将患者满意的设计效果转移至最终修复体上,以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的满意度。本文对数字化虚拟仿真设计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端粘接桥修复儿童单颗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端粘接桥修复儿童单颗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至12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manbet官网登录 儿童口腔科的10~14岁儿童中选择单颗前牙缺失患儿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上颌中切牙9颗,上颌侧切牙5颗。使用口内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端粘接桥,使用CAD/CAM PMMA材料进行数字化制作,之后进行口内试戴、粘接。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查修复体有无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颜色、继发龋、有无折断及基牙松动情况,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对修复体的临床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分为3个等级,A级表示修复效果理想,B级表示修复效果尚可(不包括修复体完整性、基牙松动度及继发龋评价),C级表示修复效果不佳。结果:在临床随访期间14例CAD/CAM PMMA单端粘接桥均未出现脱落,术后3个月14例修复体均无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良好,颜色未见变化,无继发龋,未出现修复体折断,基牙无异常松动,所有评价指标均为A级;术后6个月1例修复体折断为B级;术后12个月2例修复体出现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结论:CAD/CAM PMMA单端粘接桥修复儿童单颗恒前牙缺失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谈牙列缺损的修复前正畸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列缺损可破坏牙弓完整性,影响微笑美学效果和口腔功能。相较于单纯的修复治疗,修复前正畸治疗可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局限性,既可有效避免天然牙的过度磨除,一定程度上减少修复体制作单位,又可有效改善面型和咬合关系,以获得最大化的美学和修复治疗效果。本文从修复前正畸治疗角度,探讨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错 表现、矫治目标、矫治方法及保持等方面的要点,以供后续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并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采用数字化技术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打印模型并制作导板,同时在模型上预成形钛板和手工塑形个性化钛网,术中根据截骨导板切除病变组织,依据手术计划和塑形导板引导腓骨塑形,使用游离腓骨瓣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上颌骨缺损。骨移植后6~9个月置入Straumann种植体,种植后3~4个月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术后对面部外形、咀嚼功能和种植体周围炎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6岁。其中骨化纤维瘤3例,成釉细胞瘤7例,牙源性黏液瘤2例。根据James Brown分类法,Ⅱb型4例,Ⅱc型3例,Ⅱd型3例,Ⅲb型2例。12例患者的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过程顺利,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患者颌面部对称,种植修复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和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种植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开口度2.8~3.3 cm,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并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不仅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而且能重建患者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