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三阴性(TNBC)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80例,TNBC组49例,非TNBC组13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IVIM及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常规MRI征象和IVIM、DCE-MRI模型诸定量参数.结果 TNBC组的病灶不规则形较非TNBC组少见,强化多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较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TNBC组的Ve值小于非TNBC组(P<0.001),呈低度负相关(r=-0.439,P<0.001);TNBC组的D、f、Kep值高于非TNBC组(P=0.002~0.016),呈低度正相关(r=0.186~0.257,P<0.05).D*、Ktrans值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0.86×10-3mm2/s、f≥38.1%、Kep≥0.359/min、Ve≤0.589为鉴别TNBC和非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Ve值的AUC为0.784,大于其他定量参数(Z=2.201~2.752,P=0.006~0.028).DCE-MRI模型AUC为0.817,大于IVIM模型(AUC=0.657)和常规MRI模型(AUC=0.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57;P=0.008;Z=2.516,P=0.012).联合DCE-MRI、IVIM模型,AUC为0.862,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194~4.649,P<0.0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74.8%,准确度为80.0%.结论 DCE-MRI、IVIM模型可用于TNBC的诊断,其中DCE-MRI模型的Ve值诊断效能最高,IVIM联合DCE-MRI模型对鉴别TNBC及非TNBC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的基于A-I RNA编辑预测乳腺癌预后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腺苷到肌苷的脱氨基(A-to-I RNA编辑,ATIRE)的预后模型用于改善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首先使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来获得训练集中与总生存(OS)相关的ATIRE位点,然后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来确定最佳预后ATIRE位点,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建立风险模型,纳入ATIRE风险评分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变量构建预后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一致性指数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的一致性,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该模型的临床收益价值.结果:确定18个预后位点用来构建预后模型,并生成ATIRE风险评分.高风险评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列线图在预测乳腺癌的OS概率方面表现良好.校准曲线表现出优异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其具有更高的净收益.结论:分析ATIRE事件在预测乳腺癌生存中的作用,基于AITRE的预后模型可以帮助临床ManBetX万博官网地址下载 更好进行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I特征辅助分类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应用磁共振(MRI)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和机器学习方法来帮助区分乳腺癌分子亚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间确诊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个患者肿瘤的形状、MRI特征和基于直方图的特征是使用内部软件从增强前和三次增强后的MRI图像上提取的.同时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识别重要的成像特征并建立预测IDC亚型的模型.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LOOCV)避免模型过度拟合,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确定统计学意义.结果 LOOCV过程生成一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模型,在排名前20位的特征中,有11项在IDC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前九种病理和影像特征,预测模型对IDC亚型的识别准确率为83.4%.病理和影像联合模型对各亚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9.2%(ERPR1)、63.6%(ERPR-/HER21)和82.5%(TN).当仅结合前9个成像特征时,预测模型在LOOCV上识别IDC亚型的总体准确率为71.2%.病理和影像联合模型对各亚型的准确率分别为69.9%(ERPR1)、62.9%(ERPR-/HER21)和81.0%(TN).结论 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从MRI提取的特征来区分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IDC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ADCmin、ADCmean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乳腺MR检查,并行乳腺穿刺活检术或乳腺癌根治术病理检查确诊.统计患者肿瘤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ER、PR)表达情况,比较不同表达状态的ADCmin、ADCmea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min、ADCmean值对不同因子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 Ki-67高表达的ADCmin值及ADCmean值均低于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阳性表达的ADCmin、ADCmin值高于阴性表达,ADCmi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DCmin值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ADCmean值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最大AUC为0.889;ADCmin与ADCmean预测ER表达状态的最大AUC分别为0.682、0.578;预测PR表达状态的最大分别ACU为0.639、0.585;ADCmin值预测Ki-67、ER、PR表达状态AUC的均高于ADC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参数ADCmin值、ADCmean值有助于评估浸润性乳腺癌Ki-67、ER、PR的表达状态,ADCmin值对Ki-67、ER、PR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X线乳腺钼靶联合MRI常规序列+DWI序列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X线乳腺钼靶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乳腺钼靶、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者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病变X线钼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经病理研究结果证实,良性病变36例,乳腺癌44例,X线乳腺钼靶、MRI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79.55%、83.75%与94.44%、86.36%、90.00%、97.22%、95.45%、95.25%.乳腺癌MRI征象中边缘不规则、形状分叶状、强化不均匀、TIC曲线流出型比例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ADC值低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乳腺钼靶联合MRI常规序列+DWI序列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锥形束CT图像引导下对乳腺癌放疗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图像的颈胸一体热塑膜和体部热塑膜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定位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固定方式分为颈胸膜组(使用颈胸一体热塑膜,52例)和体膜组(使用体部热塑膜,30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放疗和放疗过程中每周进行CBCT扫描,并将验证图像与计划图像进行配准,记录两种固定方式下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和腹背方向(Z)的平移误差,以及X轴旋转方向(Rx)、Y轴旋转方向(Ry)、Z轴旋转方向(Rz)的绕轴旋转误差,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 首次治疗、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两组X、Y、Z、Rx、Ry、Rx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与体膜组比较,颈胸膜组X[0.21(0.12,0.27)mm vs.0.22(0.20,0.35)mm]、Y[0.20(0.11,0.24)mm vs.0.25(0.16,0.37)mm]、Z[0.15(0.08,0.25)mm vs.0.20(0.15,0.29)mm]、Rx[0.57(0.22,1.10)°vs.1.00(0.70,1.50)°]、Ry[0.50(0.30,1.20)°vs.1.10(0.60,1.40)°]、Rz[0.30(0.20,0.80)°vs.0.90(0.40,1.50)°]的摆位误差更小(P<0.05).治疗4周后,与体膜组比较,颈胸膜组X[0.19(0.12,0.27)mm vs.0.25(0.21,0.31)mm]、Y[0.21(0.11,0.27)mm vs.0.26(0.22,0.32)mm]、Z[0.12(0.05,0.28)mm vs.0.22(0.13,0.35)mm]、Rx[0.80(0.49,1.10)°vs.1.20(0.80,1.80)°]、Ry[0.55(0.20,1.12)°vs.1.10(0.80,1.30)°]、Rz[0.61(0.29,1.10)°vs.1.10(0.80,1.40)°]的摆位误差也更小(P<0.05).结论 颈胸一体热塑膜较体部热塑膜可以减小乳腺癌放疗摆位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联合NLR在乳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99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血常规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57)和无转移组(n=42).比较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超声造影参数及外周血NL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及外周血NLR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数目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超声造影参数及外周血NLR对乳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转移组的对比剂到达时间(AT)、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组的淋巴结实质内高灌注区和低灌注区的差异度(SImax-SImin)及外周血NLR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5);SImax-SImin及NLR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均正相关(r=0.467,0.395,P<0.05).ROC分析显示,SImax-SImin、NLR单独及联合评估乳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4、0.731、0.982,临界值分别为24.96、2.37,灵敏度分别为84.21%、64.91%、85.96%,特异性分别为92.86%、69.05%、100.00%,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单独评估.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及外周血NLR水平检测对于乳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二者联合评估效能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CE-MRI影像特征术前区分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及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DCE-MRI特征、瘤周、瘤内ADC值、瘤周是否水肿及血管生成术前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6例乳腺癌,并分为TNBC组与nTNBC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MRI特征、瘤周及瘤内ADC值、瘤周水肿、血管生成、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nTNBC组比较,TNBC通常为圆形、边缘光整、环形强化,瘤周水肿多见、血管生成增加、EGFR高表达,且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的瘤周 ADCmean[(1.21±0.18)× 10-3mm2/s)]、瘤内ADCmean[(0.79±0.15)× 10-3mm2/s)]、瘤内ADCmax[(0.95±0.19)× 10-3mm2/s)]及瘤内ADCmin[(0.63±0.04)×10-3mm2/s)]均小于nTNBC组的瘤周ADCmean[(1.24±0.34)× 10-3mm2/s)]、瘤内ADCmean[(0.91±0.28)× 10-3mm2/s)]、瘤内ADCmax[(1.06±0.32)× 10-3mm2/s)]及瘤内ADCmin[(0.78±0.02)× 10-3mm2/s)],其瘤内ADCmean及瘤内AD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ADCmean及瘤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瘤周及瘤内ADC定量分析、肿瘤形态、内部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及血管生成,可作为术前评估TNBC的影像依据,而TNBC中EGFR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超声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7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术后随访2年,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比较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等参数变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超声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风险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ADC降低,PSV、RI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PSV、RI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DC、PSV、RI联合检测时对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高频超声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测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整形切口联合容量移位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肿瘤整形切口联合容量移位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治疗及美容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保乳条件且有保乳意愿病人96例,根据病人意愿分为整形保乳组和常规保乳组,各48例.整形保乳组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个体化、灵活选择肿瘤整形保乳常用的双环法、网球拍、蝙蝠翼、平行四边形等切口,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通过容量移位技术填充肿瘤切除部位的缺损,达到美容保乳目的;常规保乳组行肿瘤及周围腺体组织扩大切除后,仅行腺体部分缝合.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感染、皮下积液发生情况及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并采用Harris美容评分及问卷调查评估2组术后6个月的美容效果、乳房满意度、复发转移及再手术情况.结果:整形保乳组较常规保乳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P<0.01),术后3 d总引流量减少(P<0.01),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及切口裂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整形保乳组美容效果及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保乳组(P<0.01),2组肿瘤局部复发、转移及再次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整形切口联合容量移位将肿瘤切除与整形技术相结合,兼顾美学效果,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风险,为病人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治疗选择,提升了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