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腹压腹壁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低腹压腹壁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术中腹腔压力的不同将9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常规组(n=49)和低腹压组(n=49),常规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腹压手术,低腹压组患者术中采用低腹压腹壁悬吊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循环功能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眼压(IOP)]、呼吸功能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低腹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腹建立15 min,两组患者HR、MAP、IOP、PETCO2、Ppeak均高于本组麻醉前,低腹压组患者HR、MAP、IOP、PETCO2、Ppeak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腹压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腹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腹压腹壁悬吊法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轻对患者循环、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3种术式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3种术式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12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40例,分别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二氧化碳(CO2)气腹腹腔镜术、腹壁悬吊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3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手术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1)B、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而B、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T0点比较,各组T1~T5点的HR、SBP、DBP均降低(P<0.05),A、C组T2点的HR、T1~T5点SBP、DBP变化幅度均低于B组(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C组(P<0.05),而B、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术式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效果均肯定,但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尤其腹壁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产聚丙烯尿失禁吊带植入兔腹壁及阴道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国产尿失禁吊带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1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分别用于吊带植入后4周、12周的观察),每组分别于腹壁皮下深筋膜与肌肉间层、阴道与膀胱间隙手术植入国产尿失禁吊带或已上市的同类产品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TVT?O吊带),每只实验动物的腹壁和阴道植入的吊带均为同一种.于植入后4周、12周处死实验动物,获取吊带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所有实验动物吊带植入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排尿异常情况,术后功能活动正常.两种吊带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均与周围组织间形成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吊带植入腹壁皮下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和TVT?O吊带植入4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5和10.5分,植入12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0.0和9.5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吊带植入阴道与膀胱间隙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和TVT?O吊带植入4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0和12.0分,植入12周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5和12.5分,国产尿失禁吊带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TVT?O吊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国产尿失禁吊带更为轻薄,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尤其是在阴道原位植入后,国产尿失禁吊带局部反应小,有临床应用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低二氧化碳气腹压联合腹壁悬吊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低二氧化碳(CO2)气腹压联合腹壁悬吊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100例我院收治的60~70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常规气腹压组,压力:12~14 mmHg)和B组(低气腹压联合腹壁悬吊组,压力:4~6 mmHg),每组50例.监测记录气腹建立前即刻、后5 min、20 min时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CO2分压(PET CO2)、气道吸气压力峰值(Ppeak)、双侧眼内压(IOP),并计算气腹后5 min、20 min分别与气腹建立前即刻时的差值,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出现时间.结果 建立气腹后5 min、20 min时B组HR和MAP与气腹建立前即刻值变化均较A组更小(P<0.05),同时,B组Ppeak及PET CO2变化明显低于A组(P<0.05);此外,B组患者IOP变化值也显著低于A组(P<0.05),而且B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及肛门排气出现时间比较早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低气腹压联合腹壁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以及眼内压的影响更小,在未延长手术耗时的同时,还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腹腔镜治疗单纯性腹股沟脂肪斜疝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10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82 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腹部平坦,腹壁静脉不明显,未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腹肌软,无肌紧张,未触及肝、脾、肾,无移动性浊音,肝区、脾区及双肾区均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腹股沟检查:平卧触诊左侧腹股沟外环口可容纳2指尖,压迫内环口,患者站立时肿物不出现,放松后局部可见肿物突出,触及约2 cm×3 cm大小,按压肿物嘱患者咳嗽有冲击感。超声检查:左腹股沟区可见条索状网膜回声,随腹压改变而上下移动,探头加压可部分还纳,能量多普勒立体成像未显示异常,考虑为左侧腹股沟疝(图1)。腹部CT报告:(1)肝脏密度减低,考虑为脂肪肝;(2)子宫前壁3.7 cm软组织结节影,考虑为浆膜下平滑肌瘤;(3)左侧腹股沟见部分脂肪组织疝出,考虑为腹股沟疝(图2)。心脏冠状动脉CT示:前降支近端软斑块,管腔轻度狭窄,考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总胆固醇5.39 mmol/L,三酰甘油2.3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0 mmol/L。血常规、凝血指标、胸部平片、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完善术前准备后,2021年10月29日采取三孔法施行腹腔镜探查:患者因18年前患左侧输卵管宫外孕曾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致部分网膜及小肠与左下腹前腹壁粘连,沿腹膜妥善分离后,见下腹腔前腹壁平坦,左右两侧耻骨肌孔区域均未发现疝囊,左下腹壁腹膜前间隙局部可见片样增生的脂肪组织(图3A、B)。在左侧内环口腹侧缘前方弧形切开腹膜进一步探查,见前腹壁腹膜外脂肪经内环口延续伸向腹股沟管内,轻轻牵拽可从腹股沟管内拉出约2 cm,放松后可见该脂肪块缓缓滑入腹股沟管内自行复位,术中明确为左侧腹股沟脂肪斜疝,决定施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按术式标准游离腹膜,暴露术野,因子宫圆韧带与腹膜粘连不致密,将其裸化后牵拉脂肪疝块体部,将坠向外环口的疝块头部及体部完整分离,经内环口从腹股沟管内牵出,见脂肪疝块呈悬滴形,大小约4 cm×6 cm×10 cm(图3C、D),在内环口外侧将与腹膜前脂肪相连的疝尾切断,完整切除脂肪疝块,彻底止血。应用10 cm×15 cm轻量聚丙烯疝补片覆盖耻骨肌孔区域,在内环口腹侧缘前方约3 cm用3-0倒刺线将补片边缘悬吊固定于腹直肌及联合肌腱,2-0倒刺线缝合关闭腹膜。经脐部10 mm套管置入手套作为标本袋,将脂肪疝块装入手套内,拔出脐部10 mm腹腔镜,改经右侧5 mm套管置入5 mm腹腔镜,在左侧5 mm套管协助下,经脐部套管抓取手套,将标本取出。术后诊断:左侧腹股沟脂肪斜疝。病理诊断:脂肪组织。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查体左侧腹股沟肿物消失,第3天复查超声左侧腹股沟区未见异常,顺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腹腔镜改良脾部分切除术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约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 [1] ,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其功能结构与淋巴结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2]. 研究证实,脾脏在机体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造血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方面,保留脾脏的意义逐渐被认可,腹腔镜脾部分切除的临床开展日益增多[4-5]. 我院收治1例自发性脾血管瘤破裂出血患者,急诊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61岁,主因"间断左上腹胀痛20 d"入院,查体:腹部外形对称,平坦,无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下腹部可见手术切口疤痕,腹肌稍紧张,以左上腹为甚,左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入院后急诊超声提示:(1)脾脏体积增大、脾实质内混合回声,考虑脾破裂并血肿形成;(2)肝S6段实质内偏强回声,考虑肝血管瘤;(3)腹腔积液(中量). 上腹部增强CT提示:(1)符合脾内血肿及脾包膜下血肿、盆腔积血影像学改变;(2)肝右后叶上、下段(S6、S7)小血管瘤(图1~图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 50× 109/L,红细胞计数3. 47×109/L,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计数190×109/L,红细胞压积32. 9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1 g/L,凝血酶原时间12. 5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9. 63 s,谷丙氨酸基转移氨酶:18 U/L,谷草转氨酶19 U/L. 患者初步诊断:(1)自发性非创伤性脾破裂;(2)脾血管瘤;(3)肝血管瘤;(4)脾大;(5)腹腔积液.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前予以止血、补液、对症治疗后,于2021年6月6日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 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分腿大字位,头高脚低左季肋区垫高,右侧倾斜30度,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扶镜手立于患者右侧,第一助手立于患者左侧,采用四孔法施术,脐上缘做1 cm弧形切口穿刺10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建立CO2 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Hg,脐上5 cm处穿刺12 mm一次性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另于左腋前线肋缘下5 cm处、剑突下穿刺5 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 腹腔镜探查,见腹腔内有陈旧性积血200 mL,肝脏、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未见异常,超声刀打开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图4),探查见脾脏膈面上极有约6 cm×6. 5 cm大的包块,囊壁破裂周围有陈旧性出血(图5),先离断脾胃韧带、脾膈韧带、部分脾肾韧带(图6),于胰腺上缘游离显露悬吊脾动脉,用超声刀分离脾门周围组织,显露脾动脉二级分支血管,用血管夹夹闭脾动脉上极血管,阻断血流(图7),脾脏出现缺血区(图8),明确预切除线后,紧靠脾门自上而下离断(Hem-o-lok夹闭)脾段、脾叶血管. 边离断边观察脾脏病变部位血运,直至出现包括病变部位的缺血区. 然后用超声刀自缺血线向缺血区退1. 0 cm,行脾脏部分切除术,术中双极电凝止血不满意,采用"水煮肉片"法对创面进行有效、确切止血(图9),残脾创面彻底止血并覆盖生物止血纱布. 标本置入取物袋内自脐上缘Trocar切口扩大后取出. 脾脏创面放置腹腔引流管自左腋前线肋缘下Trocar切口引出.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 mL,手术历时115 min,术后安返病房. 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第2天诉切口疼痛缓解,已通气,患者开始进流食,术后第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 61×109/L,红细胞计数4. 02×109/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计数253×109/L,红细胞压积37. 80%. 术后第8天出院. 术后病理:脾脏海绵状血管瘤并破裂出血. 随访12个月无不适症状,复查血小板在正常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