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量化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具有代表性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之一。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尽管可以作为CSC的诊断金标准,但是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具有一定风险,同时无法获取定量参数。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无创、可量化的检查,是研究CSC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扫频源OCTA具备了更可观的扫描深度、更广的扫描范围和更高的分辨率。OCTA的发展深化了对CSC发病特点与机制的研究,促进了对CSC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基于OCTA,CSC的脉络膜及视网膜均显示了血管系统的定性及定量改变。OCTA引导的CSC治疗和基于OCTA的预后标志物的发现挑战了传统的造影技术在CSC中的应用。随着OCTA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传统造影联合OCTA将为CSC的诊治带来巨大益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黄斑微循环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黄斑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门诊就诊的6~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2例,随机抽取相同年龄段门诊非弱视儿童2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弱视儿童接受至少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依据眼轴长度对OCTA数据进行矫正。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弱视儿童弱视眼、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的黄斑血流密度差异;采用 t检验比较弱视眼及对侧眼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CORR/Pearson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值与SCP、DCP及FAZ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基线时,弱视眼全区域SCP、中心凹SCP、全区域DCP和中心凹DCP均显著小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组(均 P<0.05),弱视眼FAZ显著大于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组( F=53.57, P<0.001),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弱视眼全区域SCP、旁中心凹SCP较基线显著提高( t=3.75, P=0.001; t=2.62, P=0.012);弱视眼全区域DCP较基线显著提高( t=2.63, P=0.012)。治疗后全区域SCP和全区域DCP与同期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弱视眼FAZ面积较基线显著缩小( t=-2.33, P=0.025),但仍明显大于同期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组( F=32.38, P<0.001)。视网膜厚度在治疗前后或双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弱视眼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由基线的0.46±0.34改善至0.17±0.17( t=4.91, P<0.001);视力的变化值与全区域SCP、全区域DCP和FAZ的变化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均 P>0.0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黄斑区SCP、DCP低于正常眼,而FAZ大于正常眼;经弱视治疗后SCP、DCP、FAZ接近正常眼水平。弱视眼视力变化值与SCP、DCP、FAZ变化值无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首诊于眼科的成人颅咽管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2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于2021年9月5日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门诊。患者1个月前发现双眼视物模糊,无明显眼红、胀痛等表现,否认外伤、手术史,全身体健。1周前曾就诊于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诊断为"左眼黄斑前膜",建议来我院手术治疗。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4(矫正-4.00 DS/-0.50 DC×180°=0.8),左眼视力0.02(矫正-3.50 DS/-0.50 DC×15°=0.15);右眼眼压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见双眼视盘界清色可,血管走形可,左眼黄斑区可见金箔样反光(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前可见线状反射(图2A)。考虑患者左眼黄斑中心凹结构基本正常,与目前视力情况不符,且自述双眼视物模糊,遂行视野检查,结果示双眼颞侧偏盲。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建议患者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示:鞍区及鞍上见约3.1 cm×2.2 cm×3.5 cm实性肿物,病灶边界欠清,呈等长T1、等长T2混杂信号,信号不均匀,病灶压迫下丘脑、视交叉及临近脑组织。考虑鞍区占位病变,颅咽管瘤可能性大(图2B)。遂建议患者前往综合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外科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眼卒中绿色通道的眼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基于眼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超选择眼动脉内溶栓(IAT)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单中心临床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于广东省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接受IAT治疗的RAO患者38例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由眼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入院。采用Snellen视力表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测量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视盘周围毛细血管网(RPC)血流密度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患眼中,成功行IAT治疗34只眼;因患眼同侧颈动脉或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导管无法上行插入眼动脉,未能成功行IAT治疗4只眼。治疗后1~3 d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BCVA以及SCP、DCP、RPC血流密度和CRT的变化。记录绿色通道救治相关指标:发病至首诊manbet官网登录 (发病-首诊manbet官网登录 )时长、发病至眼卒中中心(发病-眼卒中中心)时长。患眼与对侧健康眼治疗前血流密度、CRT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患眼IAT治疗前后BCVA、血流密度、CRT比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成功行IAT治疗的34例34只眼中,男性18例(52.9%,18/34),女性16例(47.1%,16/34);年龄(51.0±12.9)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分别为30、4只眼。治疗前、后,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2.52±0.61、2.18±0.85;治疗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453, P=0.002)。治疗前,与对侧健康眼比较,患眼SCP、DCP、RPC血流密度明显降低,CR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治疗前比较,患眼SCP、DCP血流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23、-2.427, P=0.010、0.014);RPC血流密度、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448、-1.454, P=0.150、0.159)。患者发病-首诊manbet官网登录 时间为(6.56±6.73)h;发病-眼卒中中心时间为(24.11±19.90)h。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早期均未发生脑出血;后期亦未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结论:基于眼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IAT治疗RAO有较好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可适当延长溶栓时间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改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1只眼,女性19例23只眼。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74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名50只眼,女性14名24只眼。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6 mm×6 mm。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黄斑区,3~6 mm的中心凹周围区。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区的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CFA)、脉络膜厚度(CT)以及中心凹6 mm范围内上方、颞侧、下方、鼻下象限的三维CVI、CVV、CT。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 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CVV、CFA、CT预测CSC发生的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中心区、黄斑区CVI( t=3.133、4.814)、CVV( t=7.504、9.248)、CT( t=10.557、10.760)明显增大,CFA( t=-8.206、-5.065)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心凹6 mm范围内CVI( t=7.129)、CVV( t=10.020)、CT( t=10.488)明显增大,CFA( t=-2.548)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心凹6 mm范围内上方、颞侧、下方、鼻下象限CVI( t=4.980、4.201、4.716、8.491)、CVV( t=9.014、7.156、7.719、10.730)、CT( t=10.077、8.700、8.960、11.704)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SC组患眼鼻侧CVI、CVV最大,分别为(0.39±0.10)%、(1.09±0.42)mm 3;上方CT最大,为(476.02±100.89)μm;鼻侧CVI、CVV、CT变化幅度最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6 mm范围内CT、CVV、CVI的曲线下面积均>0.5;中心区下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 结论: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CVI、CVV、CT增大,CFA减小;中心区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小血管病的潜在标志物。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观察脑血管和全身血管状况的窗口。将传统的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技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总结分析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中的应用并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分析其与视功能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检查确诊的单颞侧BRVO-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平均年龄(58.0±8.3)岁。视网膜静脉颞上、颞下分支阻塞分别为13、8只眼。将静脉阻塞侧定义为受累区。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每一个月1次,连续3个月,其后按需治疗。治疗前后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其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整体、中心凹、受累区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以及CRT。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前后黄斑区血管密度、FAZ参数比较行配对 t检验;治疗后6个月BCVA、CRT与血管密度、FAZ面积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0.506±0.159,CRT为(375.4±81.3)μm;治疗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294±0.097,CRT为(266.3±46.7)μm。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503、9.843,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患眼SCP、DCP整体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91、-0.320, P>0.05);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01、3.936, P<0.05);DCP受累区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8, 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眼FAZ面积、PERIM有增加趋势,AI、FD-300有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8.071、-12.835、2.555、8.610, 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t=2.532, P=0.024)。 结论:BRVO-ME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CRT降低,BCVA提高;SCP中心凹血管密度下降,DCP受累区血管密度增加,FAZ面积逐渐扩大,PERIM和AI逐渐降低。患眼治疗后BCVA与FAZ面积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动物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鼠模型,模拟糖尿病视网膜及肾微血管病变的生化及病理改变。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分别为10、30只。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周后,模型组大鼠按体重35 mg/kg剂量经腹腔单次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持续喂养至第10周(建模后4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集样本进行后续实验。采集大鼠动脉血、尿样标本检测血肌酸酐(C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Cr)、尿糖;计算肾脏指数、微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大鼠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变化及无灌注区情况;苏木精-伊红、高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大鼠肾脏、视网膜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及细胞核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建模后4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随机血糖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55、-51.291, P<0.05);肾脏指数、尿糖、UACR显著升高,U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878、137.273、3.482、-6.110, P<0.05);CREA降低,TG、TC、HDL-C、L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012、33.018、118.018、13.585、16.480, P<0.05)。OCTA检查可见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肿胀、增厚,表面不平,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密度降低;肾小球充血伴皮质管状上皮肿胀,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免疫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内、外丛状层呈片状强绿色荧光表达,内、外核层呈散在点状绿色荧光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轻度增厚,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内皮细胞核及周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线粒体轻度肿胀,空泡化。 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单次腹腔注射STZ 35 mg/kg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血管病中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指视网膜连续毛细血管丛所包围的区域,其本身没有任何毛细血管结构。FAZ是形成精细视觉功能的重要区域,其形态及周围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反映了黄斑的缺血程度,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Coats病、特发性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病密切相关。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早期观察视网膜血管病患者的FAZ区域变化可以评估其病情程度及预后。但是FAZ相关数据的测量误差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且目前各生产厂商的OCTA设备用于测量和分析FAZ的方法和算法不同,使得我们无法比较不同设备间测得的数据。相信随着OCTA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FAZ区域的变化将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分析,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PLR)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首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的COVID-19相关PLR患者4例7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视野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口服扩张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例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治疗。随访时间4周。回顾分析患眼临床表现和多模式影像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4例7只眼中,男性2例3只眼,女性2例4只眼;年龄(36.00±17.57)岁;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3、1例。确诊COVID-19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3 d;患眼BCVA数指/20 cm~0.5。眼底彩色照相检查,视网膜后极部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略隆起的灰白色病灶(Purtscher斑或棉绒斑)。OCT检查,与灰白色病灶对应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增厚和反射增强,其中内核层、内外丛状层节段状、带状强反射5只眼。横断面OCT检查可见视网膜内核层及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周围斑驳状强反射病灶。OCTA检查,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与Purtscher斑对应区域血流信号缺失,DCP血流不均。FFA检查,Purtscher斑对应部位脉络膜背景荧光遮蔽,毛细血管无灌注。mf-ERG检查,视网膜a、b波振幅降低。视野检查可见黄斑中心、旁中心暗点。患眼在治疗随访期间BCVA提升,视野中心暗点缩小,Purtscher斑大小和数量减少。OCT检查,原神经纤维层增厚和强反射区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原节段性强反射区域内核层变薄。OCTA检查,部分血流信号恢复。结论:COVID-19相关PLR的OCT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部分内核层、内外丛状层节段状、带状强反射;OCTA表现为视网膜中层、DCP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