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隆性造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增龄而逐渐增加。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出现,发现衰老能够使造血细胞中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频率增加,这些突变能够为造血细胞提供竞争性生长优势,从而允许其克隆性扩张,这一现象被称为意义不明的克隆性造血。克隆性造血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并且能够导致个体发生血液肿瘤的风险以及全因死亡率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克隆性造血通过炎症反应的激活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克隆性造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和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2006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年龄≥65岁的老年人作为观察对象。根据HDL-C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低水平组(HDL-C<1.30 mmol/L),中水平组(1.30 mmol/L≤HDL-C≤1.54 mmol/L),中高水平组(1.55 mmol/L≤HDL-C≤1.80 mmol/L),高水平组(HDL-C≥1.81 mmol/L)。收集并比较各组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等基线资料,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记录终点事件CVD、全因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以中高水平组为对照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HDL-C对CVD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评估HDL-C水平与CVD及全因死亡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进行死亡竞争风险分析,分别去除随访1年内发生CVD或全因死亡事件的观察对象、去除女性观察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观察对象14 355例,年龄(71.5±5.5)岁,男性12 607例(87.8%),随访时间(10.9±3.3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中高水平组相比,低水平组发生CVD事件 HR值(95% CI)为1.21(1.06~1.38)( P<0.05),全因死亡 HR值(95% CI)为1.02(0.95~1.11)( P>0.05);高水平组发生CVD事件 HR值(95% CI)为1.17(1.03~1.33)( P<0.05),全因死亡 HR值(95% CI)为1.07(1.00~1.16),全因死亡风险有增高的趋势(0.05< P<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显示HDL-C与CVD为非线性相关(非线性关联 P<0.1),呈U形曲线趋势,与全因死亡为线性相关(非线性关联 P>0.1)。 结论:在老年人群中,HDL-C水平为1.55~1.80 mmol/L时CVD的风险最低,HDL-C过高或过低均是CVD的危险因素,HDL-C过高时全因死亡风险有增高的趋势,未见HDL-C过低致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左心房内径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左心房内径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价值,分析术前左心房内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manbet官网登录 拟行CABG治疗冠心病的患者113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0例CABG患者,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62±8)岁。统计术中旁路移植血管数和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情况,术后通过心电监测和心电图检查确诊3天内POAF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AF分为POAF组和无POAF组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全组无死亡,POAF 25例(27.8%)。POAF组患者的术前左心房内径[40(36,43)mm对35(33,37)mm, P=0.00]、术前高密度脂蛋白[1.08(0.89,1.25)mmol/L对0.95(0.83,1.08)mmol/L, P=0.03]、围手术期肌钙蛋白I[4.76(0.87,13.60)ng/ml对1.48(0.56,4.52)ng/ml, P=0.04]明显高于无P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AF组患者CABG术后发生卒中[4(16%)对0(0), P=0.01]、住ICU时间[67(24,96)h对22(19,41)h, P=0.00]和住院时间[21(19,24)天对16(14,24)天, P=0.05]明显多于无P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多因素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左心房内径与POAF发生显著相关( P<0.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房内径≥40 mm是预测POAF发生的界值( AUC=0.82,敏感度52%,特异100%, 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房内径与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 B=0.24,95% CI:0.00~0.26, P=0.043)。 结论:CABG后POAF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增加。术前左心房内径还与POAF发生显著相关,可有效预测POAF,左心房内径≥40 mm是预测POAF发生的界值。系统性炎症反应还与术前左心房内径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种慢性病共病模式及运动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人群慢性病共病罹患现状、不同共病模式的全因死亡风险及运动对共病相关死亡风险和寿命损失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台湾地区美兆健康管理中心437 408名体检者,采用分类决策树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种疾病进行组合,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共病模式的危险比( HR)及其95% CI,采用蒋式寿命表法计算人群预期寿命。 结果:人群中共病检出率为8.7%,二元、三元、四元共病组合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高血压+CKD”(3.6%)、“高血压+糖尿病+CKD”(1.1%)、“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0.1%);与健康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风险最高的组合分别为“糖尿病+CKD”( HR=3.80,95% CI:3.45~4.18)、“糖尿病+COPD+CKD”( HR=4.34,95% CI:3.43~5.49)、“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 HR=4.75,95% CI:4.15~5.43)。与不运动人群相比,进行低强度运动和中高强度运动均降低了由共病升高的死亡风险。单一疾病和共病带来4.6、13.4年的人群寿命损失,运动可分别挽回2.3、4.6年的寿命损失年,低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分别挽回1.5、3.7年由慢性病造成的寿命损失。 结论:基于“糖尿病+CKD”的共病模式死亡风险最高。运动能降低共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运动强度越大,降低效果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早期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浙江省透析质量控制中心登记系统中新进入的MHD患者资料,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将患者开始血液透析的前3个月内透析前血钾的平均值定义为早期血钾,根据早期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6组。将MHD患者1年内死亡定义为短期死亡。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患者长期和短期生存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钾水平与MHD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7 362例,年龄为(61.2±14.4)岁,男性16 775例(61.3%),低钾血症(血钾<3.5 mmol/L)1 303例(4.8%),高钾血症(血钾≥5.0 mmol/L)10 034例(36.7%),其中血钾≥5.5 mmol/L患者5 145例(18.8%)。根据早期血钾水平,患者被分为组1(血钾<3.5 mmol/L)、组2(3.5≤血钾<4.0 mmol/L)、组3(4.0≤血钾<4.5 mmol/L)、组4(4.5≤血钾<5.0 mmol/L)、组5(5.0≤血钾<5.5 mmol/L)和组6(血钾≥5.5 mmol/L)。截至随访终点,随访时间为(40.7±27.8)个月,5 400例患者死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 551例(28.7%)]和感染[366例(6.8%)]是主要死亡原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早期血钾<3.5 mmol/L组患者的长期及短期累积生存率均最低(Log-rank检验分别为 χ2=119.0, P<0.001; χ2=74.6, 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血钾<3.5 mmol/L是MHD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以4.5≤血钾<5.0 mmol/L为参照, HR=1.54,95% CI 1.26~1.89, P<0.001)。在年龄≥65岁亚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血钾<4.5 mmol/L与MHD患者短期死亡独立相关(以4.5≤血钾<5.0 mmol/L为参照,血钾<3.5 mmol/L, HR=2.16,95% CI 1.69~2.75, P<0.001;3.5≤血钾<4.0 mmol/L, HR=1.40,95% CI 1.14~1.72, P=0.001;4.0≤血钾<4.5 mmol/L, HR=1.46,95% CI 1.21~1.75, P<0.001);而在年龄<65岁亚组中,不同血钾水平与MHD患者短期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早期血钾水平与短期全因死亡风险呈"U"形相关,低血钾和高血钾都会增加MHD患者短期全因死亡风险,最佳早期血钾水平约为4.75 mmol/L。 结论:浙江省成人MHD患者透析早期低钾血症患病率约为4.8%。成人MHD患者早期血钾水平与短期(1年)全因死亡风险呈"U"形相关,血钾<3.5 mmol/L是MHD患者长期和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24个月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femoropoplite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FPOD)的中期临床结果。方法:对 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manbet官网登录 血管外科接受DCB治疗的FPO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 24个月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primary patency rate,PP)、一期辅助通畅率(assisted primary patency rate,AP)、二期通畅率(secondary patency rate,SP)、免于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reedom from 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有效性指标,以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事件、大截肢率、全因死亡率安全性指标。结果:172例患者(191条下肢)接受了DCB治疗。其中TASC A型13条(6.8%)、B型38条(19.9%)、C型98条(51.3%)、D型42条(22.0%)。原发性病变126条(66.0%)、支架内再狭窄病变33条(17.3%),原发性病变合并支架内再狭窄32条(16.8%)。轻度钙化48条(25.1%)、中度钙化20条(10.5%)、重度钙化25条(13.1%)。原发性病变平均病变长度(27.8±10.4)mm。其中慢性全堵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97条(61.4%),平均CTO病变长度为(17.2±12.4)cm。技术成功率97.4%。一期补救性支架植入率为22.0%。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PP分别为68.4%和55.9%、AP为78.8%和69.8%、SP为95.8%和91.5%,F-TLR为85.3%和81.9%。原发性病变亚组术后24个月PP为62.7%、支架内再狭窄亚组术后24个月PP为44.9%。术后全因死亡率13.4%、大截肢率4.7%。影响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P=0.046)和≥15 cm的CTO病变( P=0.006)。 结论:DCB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圆孔未闭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的影响: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卵圆孔未闭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评价卵圆孔未闭与术后脑卒中关联强度的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死亡率、心肌梗死率和术后30 d内再入院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21 142 2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卵圆孔未闭与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脑卒中和术后30 d再入院率存在关联。卵圆孔未闭组与非卵圆孔未闭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卵圆孔未闭可增加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血清TSH水平与寿命及10年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40岁及以上女性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与10年死亡及寿命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的贵阳市城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随访,最终5 614人入组,收集基线一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及TSH检测,平均随访(9.77±1.55)年,记录受试者甲状腺相关疾病治疗及死亡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中老年女性TSH水平与10年死亡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时间曲线(K-M曲线)研究<65岁受试者中TSH升高与寿命的关系。 结果: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表明,多变量校正后,TSH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死亡风险降低( HR=0.644, 95% CI 0.478~0.868, P<0.05);将TSH升高组分层后,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死亡风险降低( HR=0.566, 95% CI 0.405~0.791, P<0.001);进一步将TSH升高组按年龄分组,<65岁组中,轻度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死亡风险降低( HR=0.429, 95% CI 0.245~0.751, P=0.003),≥65岁组中,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5岁组中,K-M曲线表明TSH轻度升高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χ2=11.931, 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40~65岁女性TSH水平轻度升高与未来10年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及寿命较长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结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manbet官网登录 心脏外科实施的208例全动脉化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20例,年龄(54.7±10.7)岁(范围:32~79岁)。个体化选择动脉血管移植物并制定手术策略,其中使用左胸廓内动脉207例,右胸廓内动脉38例(双侧胸廓内动脉37例),桡动脉187例(18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2.6±0.7)支(范围:2~4支)。非体外循环CABG占98.1%(204/208)。将患者分为双侧组(37例,使用双侧胸廓内动脉加或不加桡动脉)和单侧组(171例,仅使用一侧胸廓内动脉和桡动脉)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估算远期全因病死率、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Cox回归分析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为1.4%(3/208),MACCE发生率为1.9%(4/208),出血二次开胸发生率为0.5%(1/208),深部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3/208),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双侧组与单侧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无差异,总体术后30 d病死率,MACCE、出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 P值均>0.05)。术后随访(5.4±2.8)年(范围:0.2~10.9年),1、5和10年全因病死率分别为2.3%、3.4%和6.9%,MACCE发生率分别为3.9%、11.2%和28.5%,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0.4%、3.7%和11.9%。年龄>65岁是远期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 HR=1.125,95 % CI:1.050~1.205, P<0.01)。 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全动脉化CABG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远期病死率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理韧性对失能老年人长期生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在失能老年人群中,心理韧性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Katz指数进行筛查后,在中国老年健康追踪调查(1998—2018年)中纳入8 089名失能老年人。使用7条目自评量表来测量基线时的心理韧性水平,所有受试者被随访至2018年,期间收集生存信息。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心理韧性和全因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并检验心理韧性和失能程度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心理韧性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负相关(非线性 P=0.781)。按失能程度进行分层后发现,心理韧性每升高1个标准差,轻度失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降低12%( HR=0.88,95% CI:0.83~0.94)。但在严重失能老年人中,未发现心理韧性与死亡风险的显著关联,心理韧性与失能程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交互项 P=0.026)。 结论:维持良好的心理韧性有助于降低失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轻度失能老年人更容易从中获益。本研究在不同程度功能减退老年人中实施心理干预方面提供了观察性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