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区5 019例变应性鼻炎吸入过敏原谱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近13年间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过敏原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 007—2 019年5 019例AR患者的皮肤点刺实验(SPT)结果,分析14种过敏原在13年间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4种过敏原在不同年份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4种过敏原总体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藜属48.2%(2 398/4 970)、车前草33.3%(1 221/3 667)、艾蒿33.1%(1 647/4 974)。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性别( χ2=0.041, P>0.05)、不同年龄间( χ2=3.8, 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除交链孢霉( χ2=7.3)、特异青霉( χ2=0.3)、猫上皮( χ2=3.1)、尘螨( χ2=1.4)、粉螨( χ2=0.5)、蟑螂( χ2=2.9)6种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外,其余艾蒿( χ2=64.9)、藜属( χ2=204.1)、豚草( χ2=72.4)、车前草( χ2=87.8)、梯牧草( χ2=55.4)、刺槐( χ2=67.8)、杨树( χ2=70.8)、狗上皮( χ2=15.7)8种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新疆地区过敏原分布随时间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过敏原以草本类为主,过敏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AR患者中的分布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光周期和温度的物候模型对华北平原刺槐始花期的模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光周期和温度是影响木本植物开花的两大关键气象因素.基于我国华北平原1963-2018年57个站点的刺槐始花期实测数据,构建了 6种基于气温或光周期驱动的春季物候过程模型(积温模型、光周期模型、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温度-光周期顺序模型、光周期-温度平行模型、光周期-温度乘法模型),并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比较优选,以期明确刺槐开花的主导驱动因子以及潜在的光温作用机制.根据内部模拟的赤池信息准则(AIC)判定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表现最佳,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6,均方根误差(RMSE)为4.81d,纳什效率系数(NSE)达到0.74,说明刺槐始花期的发生同时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作用.同时,在华北平原14个代表性站点上,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表现普遍优于均值模型.基于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参数率定结果,以下限温度6.5℃和下限日长4.5h来统计刺槐开花的实际有效积温量和实际有效日长累积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6年来刺槐开花的实际有效积温量呈现显著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5℃·d(P<0.05),而实际有效日长累积量却呈现极显著递减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3.9h·d(P<0.01),这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刺槐开花的热量需求会更快速完成,引起刺槐开花日期的提前,但自然光周期的年内变化只与地理位置有关,日长累积需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春季升温引起的开花日期提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晋西黄土区土壤理化特征对长期植被恢复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晋西黄土区具有典型的残塬沟壑地貌特征,该地区植被恢复时间较长,探究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长期影响,以及开展环境因子长期定位观测,对实现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晋西黄土区四种典型植被恢复林地(辽东栎次生林地、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侧柏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 2006 年、2012 年、20017 年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酸碱度、土壤容重、砂粒、粉粒、黏粒),采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长期植被恢复下土壤中各因子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属性时空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表现为初期增加,然后下降.土壤全钾和全磷含量则是先减少后增加,植被恢复增强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土壤的酸碱度、容重、砂粒、粉粒、黏粒的变化则不明显,这些属性在植被恢复期内受到的外部影响较小.总体来说,长期植被恢复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砂粒、土壤粉粒,降低土壤容重、土壤黏粒.相比人工林,辽东栎次生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长期恢复条件下,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最主要的属性存在差异,刺槐的土壤粉粒、侧柏的土壤容重对多年土壤养分变化的贡献度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残塬区的长期植被恢复实践工作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林龄增加土壤微环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25
凋落物所处的土壤微环境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黄土高原广泛栽植的刺槐人工林中,土壤微环境随林龄增加如何改变、其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趋势尚不清楚.为明确上述问题,以油松凋落物(典型的难分解凋落物)和白三叶凋落物(易分解)为对象,分别在林龄为 10、20、33 a和 43a的刺槐林地土壤表面进行为期 592 d的模拟分解试验,检测凋落物分解特征以及地表土壤理化生物学性质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微环境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林龄增加,油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先小幅降低后提高的趋势,白三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持续提高(P<0.05);(2)总体而言,随林龄增加林地表层土壤温度呈先降后增趋势,土壤湿度、有效磷含量和pH持续降低,而速效氮含量持续提高(P<0.05);(3)林龄增加显著改变了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别是在各分解时间点时均导致真菌属的明显演替现象.土壤中 9种凋落物分解酶的总酶活性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均在分解第108 天时随林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而在分解第389 天和第592天时持续提高(P<0.05).(4)油松凋落物分解速率仅与土壤总酶活性、真菌群落结构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白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则与总酶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温度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湿度和pH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刺槐林龄增加引起的土壤理、化和生物微环境变化总体倾向于加速凋落物的分解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金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益金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多个开放数据平台获取益金方药物作用基因和肺癌相关基因.基于Cytoscape探索药物成分-靶点关系谱,探寻关键化合物.基于STRING平台完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建立,采用Cytoscape-CytoNCA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R-ClusterProfiler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对关键有效成分与肺癌通路相关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益金方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有 157 个,其包含潜在治疗靶点 235 个.通过 5 个数据平台共获得了 8 585 个肺癌相关靶点.药物潜在治疗靶点和数据平台的共享靶点为 215 个.从PPI核心网络中筛选核心靶点 18 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相关靶点在各种生物过程、细胞功能方面富集显著,靶点与肺癌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根据分子对接结果,紫杉叶素、槲皮素、柚皮素、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山柰酚、异鼠李素、薯蓣皂苷元和刺槐素能够与肺癌通路相关的核心靶点紧密结合.结论:益金方的主要药物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多个靶点和信号通路干预肺癌,这可能是该方产生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喀斯特退化山地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人工植被恢复是喀斯特退化山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喀斯特山地滇柏(Cu-pressus duclouxiano)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和滇柏-刺槐混交林等3种类型人工林和未造林地(对照)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方式、改善林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4种类型样地土壤均呈碱性,且人工林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未造林地;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未造林地;全钾、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未造林地.(2)除碱性磷酸酶外,其余4种土壤酶活性均在滇柏-刺槐混交林中最大.3种类型人工林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未造林地.(3)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等受土壤养分影响的主要因素不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对喀斯特不同类型林分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能解释酶活性变异的60.7%,酶活性-养分特征关系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8%.喀斯特退化山地营建的人工林植被可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质量,并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稳定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长梗瑞香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研究采自云南省元阳县长梗瑞香Daphne pedunculata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长梗瑞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黄酮化合物,其中双黄酮化合物12个.分别鉴定为异狼毒素(1)、新狼毒素A(2)、新狼毒素B(3)、荛花醇B(4)、毛瑞香素D2(5)、荛花醇 A(6)、genikwanol A(7)、瑞香黄烷 B(8)、wikstaiwanone B(9)、wikstaiwanone A(10)、瑞香黄烷 G(11)、芹菜素(12)、木犀草素(13)、芫花素(14)、紫云英苷(15)、芹菜素-7-O-葡萄糖苷(16)、山柰酚(17)、木犀草苷(18)、刺槐素(19)、瑞香黄烷F(20)、5-甲氧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1).结论 从长梗瑞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黄酮化合物中,除化合物12~14外,其余均为首次从长梗瑞香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长梗瑞香植物黄酮的化学多样性,并为其深入研究及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和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降雨减少对刺槐树干液流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水文过程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揭示降雨量减少对树木蒸腾耗水特征及其响应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对象,在减雨样地林分行间布设人工减雨板减少约47%的降雨输入,采用Granier型热扩散探针测定树干液流动态,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事件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分析了树干液流对减雨处理及季节性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减雨处理显著降低了刺槐液流通量密度标准化值,处理第3年标准化液流通量密度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减雨样地刺槐标准化液流日变化峰值时间早于对照样地,表明减雨样地刺槐较早实施了气孔调节,改变了其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时间;标准化液流通量密度响应蒸腾驱动因子的拟合方程参数值在样地间呈极显著差异,显示减雨样地刺槐响应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有所降低.降雨量的改变不仅影响林地土壤水分状况,还会对刺槐蒸腾耗水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黄土高原中部降水对乔灌木气候响应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基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降水梯度上(绥德 447mm,延安 531mm,宜君 603mm)的乔灌木年轮材料,通过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分析了不同降水条件下,乔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灌木酸枣(Ziziphus jujub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径向生长的气候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绥德、宜君酸枣标准年表的相关统计参量明显偏低,个体生长一致性较差,年轮材料中包含的气候信息较少,这表明绥德和宜君地区的酸枣对本地气候条件已高度适应,径向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小.(2)刺槐、山杏、酸枣、白刺花均在森林草原过渡带(延安)表现出较高的气候敏感性,气候要素对各物种径向生长的解释率在该地区最高.除绥德、宜君酸枣外,各样点的乔灌木气候——生长关系均存在"时滞效应".整体上研究区内酸枣气候敏感性最差.在绥德和宜君地区,灌木气候敏感性明显弱于乔木.(3)乡土物种山杏、酸枣、白刺花在三个采样点均对长期干旱胁迫不敏感,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人工物种刺槐在延安地区,从上年生长季末至当年生长季结束持续对干旱胁迫响应敏感,而在绥德和宜君地区则对干旱胁迫不敏感.刺槐、山杏、白刺花在宜君地区与温度的响应特征整体上发生明显趋势转换,温度对刺槐、白刺花的负反馈减弱正反馈增强,而对山杏的正反馈减弱负反馈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活性成分与潜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生信分析及分子对接手段筛选疏风解毒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并探索其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潜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疏风解毒胶囊活性成分;TCMSP联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获取药物靶点信息;通过DisGeNET、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药物靶点数据库(TTD)及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5 个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信息.以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作为疏风解毒胶囊改善ALI的潜在治疗靶点.分析药物、活性成分与潜在治疗靶点之间的调控网络,使用Cytoscape 2.6.1 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通过计算拓扑参数推算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治疗靶点.针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1.2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 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到 170 种药物活性成分,获得 104 个ALI的潜在治疗靶点.共有 160 种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之间存在调控关系.药物-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网络图及拓扑参数分析提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奈酚和刺槐素是疏风解毒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一氧化氮合酶 2(NOS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IM1 激酶和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基因(PPARG)是疏风解毒胶囊治疗ALI的核心靶点.针对潜在治疗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为核心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对接良好,提示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ALI的机制涉及多个活性成分、治疗靶标及信号通路,可为ALI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