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累及双侧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引起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例双侧前后循环均同时受累的急性脑梗死(ACI)病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9岁.因"反应迟钝、左下肢无力、言语含糊4 d"于2023年4月1日收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manbet官网登录 (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买菜不会算数,左下肢无力,言语含糊不清,伴有饮水呛咳.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MRI平扫:颅内多发腔梗、缺血灶,部分软化灶伴胶质增生,脑白质变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入我院后行头颅MR+DWI提示脑缺血性梗死;DSA检查提示双侧颈内动脉迂曲,右侧颈内动脉开口不光滑,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中段狭窄,狭窄率约50%;椎基底动脉系统见双侧椎动脉颅外段迂曲;主动脉弓处未发现动脉硬化软斑.实验室检查提示HHcy.诊断为HHcy引起的双侧大脑半球和前后循环脑梗死.经给予抗栓、调脂、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清除自由基等综合治疗后出院.结论 因HHcy导致的双侧前后循环均同时受累的急性脑梗死病例报道较少,临床工作中需考虑HHcy因素可能导致的脑梗死,Hcy检测可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 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分辨率MRI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在大脑中动脉(MCA)斑块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及非急性期药物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及脑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因MCA粥样硬化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住院并行HR-MRI管壁成像检查患者,根据患者最近一次症状到HR-MR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卒中组与非急性卒中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接受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MRI随访复查。HR-MRI扫描序列包括T 2WI、T 1WI、增强T 1WI,同时行常规头颅T 2WI、DWI扫描,将治疗前后的HR-MRI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各组责任血管管腔狭窄率、斑块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负荷变化差异及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生化指标变化差异;采用χ 2检验对比急性卒中组及非急性卒中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复发差异。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责任血管为MCA的急性卒中患者,20例非急性卒中患者。急性卒中组平均随访时间(671.71± 522.86)d,药物治疗后管腔狭窄率( P=0.039)、斑块强化率( P<0.001)、斑块体积( P=0.024)、斑块负荷( P=0.031)均较基线明显好转,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 P<0.001)较基线明显改善,12例随访后进行血脂检查的患者总胆固醇(TC)( P=0.0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P=0.047)较基线明显降低。非急性卒中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95.35±555.90)d,随访后HR-MRI图像斑块变化:管腔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均较基线稍减小,斑块强化率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较基线变化不明显( P>0.05),7例随访后进行血脂检查患者TC、甘油三酯(TG)、LDL-C变化较基线无明显变化( 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基线升高( P=0.0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颅脑DWI图像均未发现复发新鲜脑梗死灶,急性卒中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6例,非急性卒中组患者TIA复发5例,两组TIA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29, P=0.632)。 结论:HR-MRI可作为MCA粥样硬化斑块药物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治疗后MCA责任斑块体积及斑块负荷减小、斑块强化减低,而非急性期患者斑块治疗后变化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急性脑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HR-MRI)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急性脑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HR-MRI证实MCA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数据,男性100例,年龄(60.8±11.4)岁。根据患者2周内MCA供血区是否具有急性缺血症状,将其分为急性症状组73例与无急性症状组63例,比较两组之间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危险因素、MCA斑块强化程度、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斑块最大长度与最大厚度的比值及管腔狭窄程度等;二元回归分析MCA斑块特征与相应血管供血区急性缺血症状间的关系。结果:MCA供血区有急性症状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50.7%,30/73)较无急性症状组患者(30.2%,19/63)增加( χ2=5.882, P=0.015),明显强化斑块的发生率[87.7 %(64/73)比46.0%(29/63)]增加( χ2=27.118, P<0.001),且具有更大的斑块最大长度(6.7±3.7)mm比(4.9±2.3)mm( t=-3.330, P=0.001)、斑块最大厚度(1.5±0.8)mm比(1.0±1.0)mm( t=-2.231, P =0.027)及更严重的管腔狭窄程度(66.4±31.3)%比(30.7±25.3)%( t=-7.354,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A强化斑块( OR=4.492,95% CI:1.762~11.449, P=0.002)及管腔狭窄程度( OR=1.032,95% CI:1.018~1.047, P<0.001)与急性缺血症状独立相关。 结论:相对于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强化斑块与急性缺血症状相关性,斑块明显强化可能是其不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前动脉A2段狭窄所致反复发作性单侧肢体无力: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CAS)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之一 [1]。在亚洲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狭窄发病率较高,最常发生在A2段 [2,3]。根据梗死累及部位、体积及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导致短暂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多数患者出现对侧下肢运动障碍症状 [4]。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强化危险因素管理和血管内治疗 [2,5,6]。研究表明,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ICAS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加以证实以及严格的患者筛选 [7]。本文报告1例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慢性闭塞和ACA A2段狭窄的患者,单侧肢体无力反复发作,入院后强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行性加重,补救性支架置入后血流灌注恢复良好,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以改善。现结合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并进行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敏感血管征阴性在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磁敏感血管征(SVS)阴性在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3例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研究,比较63例患者中SVS征阴性患者与SVS征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明确影响SVS征阴性的独立因素。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患者与非LAA患者SVS征阴性率的差异,评估SVS征阴性预测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63例患者中SVS征阴性患者共32例,阳性患者共31例。与SVS征阳性组患者比较,SVS征阴性组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更高,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发病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SVS征阴性的独立因素。41例LAA患者中SVS征阴性25例,阴性率为61.0%;22例非LAA患者中SVS征阴性7例,阴性率为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70, P=0.027)。SVS征阴性预测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敏感性是60.98%( 95%CI:44.50%~75.80%),特异性是68.18%( 95%CI:45.13%~86.14%),阳性预测值是78.12%,阴性预测值是48.39%,准确性是63.49%。 结论:SVS征阴性对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孤立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孤立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病变血管分布特点、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收治的孤立性ICAS伴AIS患者。根据血管狭窄部位将孤立性ICAS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ICAS。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孤立性ICAS伴AIS患者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73例孤立性ICAS伴AIS患者,男性117例(67.6%),年龄(62.16±11.55)岁,109例(63.0%)转归良好。125例(72.3%)孤立性ICAS位于前循环,48例(27.7%)位于后循环。在前循环孤立性ICAS患者中,104例(83.2%)为大脑中动脉狭窄;在后循环孤立性ICAS患者中,21例(43.8%)为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38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22~1.563; P<0.001]是孤立性ICAS伴AIS患者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基线NIHSS评分( OR 1.345,95% CI 1.179~1.533; P<0.001)是前循环ICAS患者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 OR 1.153,95% CI 1.007~1.321; P=0.040)和基线NIHSS评分( OR 1.857,95% CI 1.129~3.056; P=0.015)是后循环ICAS患者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孤立性ICAS伴AIS患者的血管狭窄分布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基线NIHSS评分与前循环ICAS患者临床转归相关,而年龄和基线NIHSS评分与后循环ICAS患者临床转归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风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血管壁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同侧MCA狭窄程度为50%~99%,且确定为责任病变。进行常规MRI及MCA最狭窄处血管壁成像。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和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MCA狭窄处的血管和斑块特征。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血管壁特征对急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65例存在MCA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68±14)岁,男性50例(76.9%)。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0例(46.2%),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5例(53.8%),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最狭窄处管腔面积较小[(2.36±1.09)mm 2对(2.96±1.01)mm 2; t=2.274, P=0.027],斑块面积[(4.46±2.08)mm 2对(2.62±1.32)mm 2; t=4.315, P<0.001]较大,重构指数(1.08±0.11对0.94±0.10; t=5.573, P<0.001)较高,而且明显强化斑块(63.3%对11.4%; χ2=19.034, P<0.001)和正性重构(80.0%对20.0%; χ2=23.311, P<0.001)更多。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面积(优势比2.01,95%置信区间1.35~2.98; P=0.001)、重构模式(优势比16.00,95%置信区间4.73~54.15; P<0.001)、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优势比0.568,95%置信区间0.34~0.96; P=0.033)和强化程度(优势比21.85,95%置信区间5.13~93.00; 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面积、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和强化程度三者结合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0.93,95%置信区间0.84~0.96)。 结论:当MCA最狭窄处斑块面积较大、管腔面积较小并且存在明显斑块强化时,更易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脉21例、椎动脉颅内段11例、基底动脉12例。先行普通球囊预扩张病变后再行DCB成形术,术后30、90、180、360 d进行临床随访,术后180 d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技术成功率(定义为球囊扩张治疗后残余狭窄<50%患者所占比例)、围手术期安全性(1个月内所有的卒中、TIA和死亡)、随访卒中复发及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狭窄程度由术前80%(75%,85%)改善为术后即刻20%(15%,30%),技术成功率91.8%(45/49),11例(22.4%,11/49)因严重限流性血管夹层或非限流性夹层,术者担心夹层随后进展给予支架植入。3例(6.1%,3/49)因明显的血管弹性回缩植入支架。围手术期1例(2.0%,1/49)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例(4.1%,2/49)患者发生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1例(2.0%,1/49)患者发生非责任血管区域卒中事件。38例(77.6%,38/49)患者获得影像随访,中位影像随访时间6个月,发生2例再狭窄(1例症状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5.3%(2/38)。结论: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技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安全性良好,短期随访卒中复发率低,提示可能具有较好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鉴别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责任斑块的影像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3D HRMR-VWI)的影像组学方法鉴别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责任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因脑血管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诊治的117例患者的139个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7∶3的比例将139个斑块分为训练集(97个斑块)和验证集(42个斑块)。根据MR图像和临床症状将斑块分为69个责任斑块和70个非责任斑块。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 2检验对责任斑块及非责任斑块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责任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训练集斑块在平扫3D HRMR-VWI、增强3D HRMR-VWI、平扫+增强3D HRMR-VWI上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模型。最后联合责任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及平扫+增强3D HRMR-VWI特征构建融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的效能,以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效能的差异。 结果: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的斑块内出血、狭窄处管腔面积、狭窄处血管直径、狭窄率、斑块负荷、强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斑块内出血是预测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7.045,95%CI 1.402~35.397, P=0.018)。验证集中,平扫3D HRMR-VWI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的AUC低于增强3D HRMR-VWI模型( Z=-2.01, P=0.044,),平扫+增强3D HRMR-VWI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的AUC与增强3D HRMR-V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9, P=0.427),融合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的AUC与平扫+增强3D HRMR-VWI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9, P>0.05);融合模型预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效能最好,AUC为0.939,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4%、76.19%、85.71%。 结论:基于3D HRMR-V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识别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责任斑块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