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CT肺血管造影的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manbet官网登录 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 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血栓切除术时间窗的灌注成像不匹配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关于不匹配特征在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患者中的作用,目前还知之甚少。意大利米兰ASST Grande Ospedale Metropolitano Niguarda的Schwarz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旨在描述在早期时间窗内接受EVT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前灌注参数和不匹配特征,并评估其与卒中发病时间及转归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重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效再通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管开通治疗是目前被广泛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血管内取栓治疗临床研究结果得到公布及推广,大大改善了这类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研究数据及临床实践发现,尽管大血管成功再通[公认的评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在2b/3级以上],仍有近一半的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称为“无效再通”。相关原因及机制复杂,可能与侧支血管代偿不良、微血栓形成、远端小血管再闭塞等有关。其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虽然大血管开通,但脑组织的灌注不良,即“无复流现象”。要关注血管开通并发症的管理,如出血转化、高灌注综合征、血管再闭塞甚至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夹层、造影剂诱导性脑病)等,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具有多靶点保护作用的药物联合血管开通治疗策略。本期重点号围绕这个问题组织了相关的原创性研究和综述进行分享,目的是提出临床问题,希望同行关注“无效再通”,探讨相关机制及未来的预测干预策略,为进一步改善急性卒中患者预后提供更多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机械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对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所致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获益尚不清楚。意大利学者Alexandre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MT在该亚组患者中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渐变直径取栓支架体外实验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渐变直径支架在体外实验中的取栓效果。方法:制作脑血管循环模型固定在试验台上,通过微型水泵向其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使之循环,将血栓制品放在目标位置,用目前常用的取栓装置Solitaire支架为对照组和本次研制的渐变直径取栓支架为实验组共两组取栓做对比,采用简单分组及随机分组,每组中将含红细胞不同体积的血栓各取5次,共40次;分别记录和观察每种支架取不同血栓的首次取栓后再通率(FPR)情况;用 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血栓和支架类型对取栓结果的影响。 结果:随着血栓所含红细胞体积的不同和血栓所处位置的不同,血栓在目前常用取栓支架和渐变直径支架上的移位、嵌合程度均不相同;含红细胞体积越低的血栓与支架的嵌合程度越差(血管迂曲处最为显著)、在支架上的移位越明显、出现血栓逃逸的风险越大;在每组取栓过程中,含红细胞体积0%的血栓取栓效果最差,含红细胞体积80%的血栓取栓效果最好。实验组的首次取栓后再通率(FPR)100%相同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在红细胞体积为0%血栓中重度移位相同于对照组,在红细胞体积为5%血栓中中度移位相同于对照组,在红细胞体积为40%和80%血栓中轻度移位相同于对照组,不同血栓类型与血栓移位程度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00, P<0.001),并且我们发现含有较高红细胞体积(40%、80%)的血栓发生血栓移位的程度要比含较低红细胞体积(0%、5%)发生血栓移位的程度要低很多;而不同支架类型与血栓移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 P>0.05),实验组发生血栓移位程度的数据也与对照组发生血栓移位程度的数据一致。不排除实验取栓设置过于简单所致的可能。 结论:渐变直径支架与目前常用取栓支架在体外实验中取栓效果相同,且有很大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构建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再通后恶性脑水肿(MBE)发生的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于江阴市中manbet官网登录 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3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 n=267)和测试组( n=115),根据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是否发生MBE,将训练组分为MBE组( n=41)和非MBE组( n=226)。分别比较训练组与测试组及训练组中MBE组与非MBE组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包括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侧支循环分级、脑血容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筛选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发生MBE的预测因素,比较两个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BE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比例、脑侧支循环0~2级比例、取栓次数>3次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脑血容量分别为(68.95±8.04)岁、(146.71±22.73) mmHg、17(13,21)分、87.80%、82.93%、68.29%、(365.64±87.83) min、(32.56±5.73) mL/100 g,明显高于非MBE组[(60.27±7.13)岁、(137.92±19.58) mmHg、14(10,18)分、73.01%、60.62%、2.65%、(307.59±74.05) min、(27.49±5.46) mL/100 g](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入院NIHSS、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预测因素( P<0.05)。XGBoost算法模型重要特征评分中排前五位的为脑侧支循环分级34分、取栓次数27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5分、入院NIHSS评分22分、年龄16分。训练组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 CI:0.749~0.88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 χ2=1.547, P=0.438;XGBoost算法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 CI:0.799~0.91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 χ2=1.021, P=0.998。 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MBE发生的预测性能相当,且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NIHSS评分以及年龄可作为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manbet官网登录 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肺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肺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大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瘤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肺DLBCL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因学分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及影像学参数的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病因分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其血栓性质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和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病因分型最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并通过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AIS病因分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相关临床和影像学参数在分型中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共纳入136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IS患者,其中CE 62例(45.6%),LAA 74例(54.4%)。将单变量分析中 P<0.10的变量纳入LASSO回归以筛选相关变量,最终性别、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半暗带/梗死核心比、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进入多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优势比(odds ratio, OR)2.63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8~6.607; P=0.039]、基线NIHSS评分( OR 1.078,95% CI 1.002~1.160; P=0.043)、BNP( OR 1.004,95% CI 1.002~1.007; P<0.001)、PLT( OR 0.991,95% CI 0.982~0.999; P=0.031)为区分LAA与CE的预测因素;此外,半暗带/梗死核心比( OR 0.886,95% CI 0.785~1.000; P=0.050)在预测模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81(95% CI 0.815~0.930; 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真实值与预测值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符合度良好;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 P=0.562)显示,模型的预测值及实际值一致性良好。 结论:CE患者女性更常见、NIHSS评分及BNP更高、PLT和半暗带/梗死核心比更低,结合以上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鉴别LAA与CE,对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白质高信号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况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LVO)所致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郑州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的aLVO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基线临床资料、Fazekas量表评分等资料。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WMHs与aLVO患者侧支循环状况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66例aLVO患者,男性77例(46.39%),年龄(69.62±5.91)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9.33±4.42)分。侧支循环良好组120例(72.29%),侧支循环不良组46例(27.71%)。单变量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Fazekas总分以及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zekas总分(优势比2.583,95%置信区间1.445~4.619; P=0.001)及脑室周围Fazekas评分(优势比2.190,95%置信区间1.022~4.692; P=0.044)是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WMHs严重程度与aLVO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方式对80岁及以上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功能转归的影响: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对高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EVT的高龄(年龄≥80岁)AIS-LV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清醒镇静组和全身麻醉组,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麻醉方式对EVT后功能转归的影响。 结果:共纳入77例高龄AIS-LVO患者,男性35例(45.5%),女性42例(54.5%);中位年龄82.0岁(四分位数间距80.0~84.0岁);中位基线NIHSS评分16.0分(四分位数间距10.0~20.0分)。21例(27.3%)采用清醒镇静,56例(72.7%)采用全身麻醉;17例(22.1%)转归良好,60例(77.9%)转归不良。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清醒镇静组手术时间更长(110.0 min对89.0 min; P=0.049),但90 d时转归良好率更高(38.1%对16.1%; P=0.038),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3.3%对58.9%; P=0.045)和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构成比(4.8%对25.0%; P=0.046)更低。与转归不良组相比,转归良好组手术时间更短(75 min对99 min; P=0.033),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9.4%对58.3%; P=0.035)和气管切开率(0%对25%; P=0.022)更低,采用清醒镇静的患者构成比更高(47.1%对21.7%; P=0.038)。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镇静是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090,95%置信区间0.010~0.771; P=0.028)。 结论:清醒镇静可能是高龄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EVT时更适合的麻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