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爱尔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白内障42例(78眼)随机分组为飞秒激光辅助手术组20例(37眼)和常规手术组22例(41眼),两组均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效果。结果:飞秒组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及残余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7±0.05)D、(0.14±0.07)D及(-0.04±0.33)D;超乳组分别为(0.09±0.06)D、(0.15±0.09)D及(-0.05±0.29)D。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3,0.06及0.10; P=0.512,0.522及0.540)。全眼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眼内总高阶像差飞秒组低于常规组( t=1.68, P=0.049)。飞秒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 Z=-1.88, P=0.034)。戴镜时间和光干扰现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乳手术和常规超乳手术均植入AcrySof ReSTOR +3D IOL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均无差异,然而飞秒激光组术后眼内的高阶像差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豹纹状眼底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不同屈光状态大学生豹纹状眼底(TF)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2019年9~12月单纯随机抽取天津医科大学学生346名纳入研究。行裂隙灯显微镜、非散瞳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视力、眼生物参数测量和非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对比观察黄斑区是否有TF的受检者基本特征、眼生物学参数差异。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受检者分为无近视组(SE>-0.50 D)、近视组(SE≤-0.50 D)。近视组再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
26 mm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F的危险因素。对独立危险因素与TF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346名受检者中,近视组324名(93.6%,324/ 346),其中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73(21.1%,73/346)、167(48.3%,167/346)、84(24.3%,84/346)名;无近视组22名(6.4%,22/346)。黄斑区有TF者294名(85.0%,294/ 346),其中无近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9(40.91%,9/22)、58(79.45%,58/73)、145(86.83%,145/167)、82(97.62%,82/84)名;无TF者52名(15.0%,52/346)。黄斑区有、无TF者性别构成比( χ2=4.47)、SE( t=6.29)、AL( t=-8.29)、前房深度( Z=-2.62)、晶状体厚度( Z=-2.23)、平均角膜曲率半径( Z=-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E、AL是影响TF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1)。随近视程度、AL增加,TF发生风险增加( P趋势<0.001)。 结论:天津医科大学学生TF总检出率为85.0%。无近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者眼底均检出TF;近视程度越高,AL越长,TF可能性越高,程度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足月新生儿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获得足月新生儿基线屈光状态的数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22年1—10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379例(758眼)。通过检影验光获得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比较不同性别、眼别、日龄、孕周、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父母双方近视度数之间屈光度的差异,分析SE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SE的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SE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SE为+3.00(+1.75,+4.00)D,左眼高于右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0, P=0.007);出生后1个月内,日龄越大,SE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9, P<0.001);巨大儿SE高于体质量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6, P=0.001);父亲或母亲为高度近视的新生儿SE低于父母为中低度近视或无近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0, P=0.003; χ2=13.50, P=0.001)。SE与日龄( r=-0.12, P=0.001)、父亲近视度数( r=-0.11, P=0.003)和母亲近视度数( r=-0.11, P=0.002)呈负相关,与出生体质量( r=0.11, P=0.002)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出眼别、日龄、出生体质量、父亲近视度数和母亲近视度数是新生儿SE的显著相关要素(均 P<0.05)。 结论::足月新生儿屈光状态为轻中度远视,左眼远视度高于右眼,出生后1个月内日龄越大SE越低,SE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与父母近视程度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角膜上皮屏障中紧密连接损伤在角膜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角膜是兼具屈光功能和屏障功能的透明组织。角膜上皮是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角膜的第一道屏障。生理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道具有选择性通透功能的屏障。角膜上皮屏障损伤会破坏上皮完整性,引发一系列眼表疾病,严重可致失明。紧密连接位于角膜上皮细胞间接触面的最顶端,在建立和维持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既往研究发现角膜上皮紧密连接损伤是许多眼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了解角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关注破坏紧密连接的危险因素,明确紧密连接在各类眼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疗眼表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夹"辅助老视验配方法的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云夹"(杭州镜之镜公司)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屈光状态患者进行习惯阅读距离测定。基于习惯阅读距离计算近附加值(ADD),与传统法ADD进行比较,评价"云夹"辅助老视验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以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名义向社会招募的28~60岁矫正视力正常的受检者181例。受检者经框架眼镜矫正后,通过传统方法测试ADD,并利用"云夹"客观监测习惯阅读距离,进一步计算"云夹"法ADD。以年龄40岁为界,将受试者分为老视前组(<40岁)和老视组(≥40岁);以等效球镜-0.50 D为界,将受试者分为近视组(屈光度<-0.50 D)和正视组(屈光度为-0.50~+0.50 D),采用析因设计分析年龄及屈光度对习惯阅读距离的影响,应用配对 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传统法ADD与"云夹"法ADD的一致性。 结果::在所有受检者中,老视组习惯阅读距离大于老视前组[(0.37±0.06)m vs. (0.38±0.06)m, F=5.51, P=0.02],习惯阅读距离不受屈光状态影响( F=1.48, P=0.23);"云夹"法ADD与传统法A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6, P=0.15),且呈现高度相关性( r=0.74, 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的平均偏差仅为-0.08 D。 结论::习惯阅读距离受老视状态影响,"云夹"法ADD与传统法ADD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云夹"辅助老视验配是一种客观、准确的个性化老视验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镇江市区6~12岁儿童屈光发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屈光发育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镇江市区6~12岁儿童共1 091例,采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K),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和AL/CR,使用质量分数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R)分为远视、正视和近视,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屈光状态组间各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影响各参数和屈光度的相关因素。结果:1 091名儿童各年龄组间的AL、SER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2.34, P<0.01; F=33.69, P<0.01; F=2.19, P=0.04),随年龄增加屈光状态向近视过度,AL增长且AL/CR增大;男生的K值小于女生,CR、AL和AL/CR均大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K值、CR、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58, P<0.01; t=-7.48, P<0.01; t=-8.08, P<0.01; t=-2.14, P=0.03);不同屈光度组间的AL和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92.68, P<0.01; F=143.15, P<0.01),近视组AL和AL/CR数值较大;父母不近视、每周户外活动时间>14 h、每周完成作业时间<20 h、每日睡眠时间>9 h的儿童AL更短,AL/CR值更低,屈光度更偏向远视或者正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更大、女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的6~12岁儿童可能更容易近视;更长的AL或更大AL/CR值则与较大的年龄、男性、更大的BMI、更高的身高、父母近视、更长的作业时间以及更少户外活动时间有关。 结论:镇江市区6~12岁学龄儿童SER随年龄增加向近视化漂移,AL、CR和AL/CR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年龄更大、身高更高、父母近视、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时间与SER增加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度近视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7种不同公式计算高度近视者行白内障手术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眼三科一组高度近视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例(9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采用下述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根据术眼实际屈光状态分别计算各个公式的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眼轴为26.00~27.99 mm者应用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眼轴为28.00~29.99 mm者,应用SRK/T公式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于SRK Ⅱ公式( P=0.014)。眼轴为30.00 mm及以上者,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小,其次是Haigis及SRK/T公式,SRK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 结论: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对高度近视者白内障,尤其是眼轴30.00 mm及以上者屈光度的预测最准确,Haigis及SRK/T公式次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hotoshop软件设计指导的飞秒激光辅助DLK治疗圆锥角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Photoshop软件个性化设计指导的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干预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圆锥角膜完成期拟行飞秒激光辅助DLK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应用Photoshop软件测量患者角膜直径,然后个性化设计角膜植床/植片的直径;而对照组植床/植片直径统一设定为7.9/8.2 mm。观察患者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平均散光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72例(72眼)患者,其中研究组40例,植床/植片的直径分别为7.9/8.2 mm 6例、8.1/8.4 mm 18例、8.3/8.6 mm 16例;对照组32例,植床/植片直径均为7.9/8.2 mm。术后1周,研究组应用Photoshop软件实际测量的角膜植片直径为(8.4±0.1)mm,与术前个性化设计的植片直径进行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7, P=0.710)。术后12个月,研究组BCVA(LogMAR)为0.44±0.24,较对照组(0.58±0.30)视力更好( t=-2.19, P=0.030);研究组散光为(3.96±2.68)D,相比对照组的(6.30±4.71)D,其散光更小( t=-2.65, P<0.001)。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后弹力层破裂、缝线松动、缝线新生血管化、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结论::应用Photoshop软件个性化设计角膜植床/植片直径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可以显著改善圆锥角膜患者DLK后的屈光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眼角膜屈光手术术后对侧眼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单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对侧眼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济南市明水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2018年1月至12月进行单眼角膜屈光手术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3眼,为双眼等效球镜度-2.50 D及以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B组,27眼,为双眼等效球镜度-2.50 D以下的屈光参差者,均进行单眼角膜屈光手术,手术方式为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及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结果:术后两组术眼裸眼视力均有升高,非术眼中共有49眼(81.67%)裸眼视力低于术前。A组非术眼视力下降幅度较B组明显。视力变化的患者中日常不戴镜或偶尔戴镜者35眼(71.43%)。两组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术后均降低( P<0.05)。而非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数术后均升高( P<0.05)。 结论:单眼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对侧眼裸眼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屈光度升高,且术前屈光参差程度越大,视力下降及屈光度变化趋势越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视是指人眼在放松调节状态下的等效球镜低于或等于-0.50 D,或者眼轴长度超过24 mm的屈光不正性眼病。随着患者近视病情的进展,眼部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逐渐上升,如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和黄斑变性等病理改变。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威胁人类视力健康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近视疾病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和家族聚集性特点,表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相关。此外,大量研究者在患者样本中识别出许多近视的致病位点和候选基因,揭示了近视发生发展的遗传学分子机制。遗传因素不但可作为近视致病的独立因素,还可与环境因素发生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疾病的进展。本文就近视遗传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证据、近视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环境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展开综述,为近视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