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性肝损伤合并吉尔伯特综合征治疗中继发肺孢子菌及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在临床诊治中越来越多见,部分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鉴别困难,当治疗效果欠佳时要积极评估是否合并其他疾病,适时的肝脏病理和基因检测尤为重要。糖皮质激素可用于DILI的治疗,但可继发多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增加临床诊治的难度,影响患者预后。现报道1例DILI合并吉尔伯特综合征的诊治过程,同时对糖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继发感染的及时监测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就诊的CMV感染患儿438例87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84例;年龄3 d~11个月;出生孕周28~42周;出生体重1 120~8 900 g。足月、早产儿分别为384、54例。内科会诊后行眼底检查385例770只眼;早产儿常规眼底筛查53例106只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颗粒型、暴发型。合并有中-重度症状的CMV相关疾病者给予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眼底血管炎严重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随访时间4~28个月,观察患儿眼部病变特征、全身合并疾病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眼底正常258例516只眼(58.9%,258/438);CMVR 180例291只眼(41.1%,180/438),其中双眼、单眼分别为111 (61.7%,111/180)、69 (38.3%,69/180)例。CMVR 291只眼中,颗粒型281只眼(96.6%,281/291),眼底表现为黄白色点片状混浊病灶和(或)视网膜片状出血;暴发型10只眼(3.4%,10/291),眼底呈典型"奶酪番茄酱样"及血管白鞘样改变。180例CMVR患儿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72例118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5例10只眼,均为暴发型CMVR。末次随访时,眼底病变显著消退61例100只眼;存在陈旧性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不均11例18只眼。未治疗108例。结论:婴儿CMV感染眼底表现最常见为颗粒型CMVR;暴发型CMVR病情较重,及时抗病毒治疗后病变可显著消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胆道闭锁预后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影响胆道闭锁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11个儿童医学中心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569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且术后满2年患儿的病历资料。分别记录患儿性别、手术日龄、术前肝功能指标、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检测结果)、术后有无胆管炎的发生、术后胆管炎发生的时间、次数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指标及自体肝生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569例患儿中,男257例,女312例;手术日龄为(70.1±22.9)d,范围为9~180 d;术后1个月完全退黄89例(15.6%),术后3个月完全退黄248例(43.5%);术后发生胆管炎216例(38.0%),其中早期胆管炎84例,复发性胆管炎61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97.4%、77.5%、58.7%、46.4%、38.5%。自体肝存活患儿与自体肝未存活患儿在术前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GGT、TBIL、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比较:根据患儿手术年龄分为≤45 d、46~60 d、61~75 d、76~90 d、91~105 d、106~120 d和>120 d组,各年龄组、男童组与女童组、胆管炎组与无胆管炎组、复发性胆管炎组与无复发胆管炎组及巨细胞病毒感染阴性组与阳性组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胆管炎组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28.6%(24/84)明显低于无早期胆管炎组的40.2%(195/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94, P=0.043)。黄疸消退组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65.3%(162/248)明显高于黄疸未清退组的29.4%(5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24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合并早期胆管炎( OR=2.094,95% CI:1.172~3.739, P=0.013)及术后3个月黄疸是否消退( OR=0.214,95% CI:0.142~0.322, P<0.001)是影响BA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8术后是否合并早期胆管炎及术后3个月黄疸能否消退是影响BA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退黄以及积极预防早期胆管炎的发生能够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的病毒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功患者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时的病毒学检测结果,以及多种病毒检测手段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就诊的植片失功患者14例作为植片失功组,同时连续纳入大泡性角膜病变(BK)患者15例作为BK组,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具有角膜移植手术指征。手术当日取静脉血获得血清样本,角膜移植术中获得房水及角膜组织标本。采用PCR法检测房水、角膜标本中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房水中病毒抗体含量,并计算Goldmann-Witmer系数(GWC)。检测病毒种类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巨细胞病毒(CMV)。植片失功组是否存在高眼压表现、既往多次角膜移植手术史及病毒性角膜炎病史与任一病毒检测结果阳性间的关系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植片失功组本次角膜移植术中病毒检测共9眼(9/14)至少一项病毒检测结果阳性,其中CMV阳性6眼(6/14),VZV阳性3眼(3/14);房水PCR阳性5眼(5/14),角膜组织PCR阳性5眼(5/14),房水病毒抗体GWC升高3眼(3/10),病毒DNA与抗体检测的一致性较差。BK组检测发现2眼(2/15)房水CMV GWC系数升高。植片失功组病毒检测阳性率为64.2%(9/14),明显高于BK组的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植片失功组中7眼(7/14)有高眼压表现、3眼(3/14)有多次角膜移植手术史、6眼(6/14)既往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但以上因素均与术中病毒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0.143、-0.155、-0.286)。 结论:病毒感染为植片失功的常见病因,再次行角膜移植术中联合多种病毒检测手段有助于明确病因及病毒感染状态,指导后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溃疡性结肠炎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UC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和抗病毒治疗转归。方法:纳入2014年4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manbet官网登录 东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UC患者320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4组: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35例)、单一合并CMV血症组(33例)、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52例)、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2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C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UC患者年龄>60岁比例、发病前3个月内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率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42.86%(15/35)比14.00%(28/200)、51.43%(18/35)比24.50%(49/200)、22.86%(8/35)比1.00%(2/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62、10.598、29.769, P均<0.01),而性别构成和发病前3个月内5-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使用率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发热、腹痛、便血、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为重度、病变累及全结肠、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和血红蛋白水平<100 g/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54.29%(19/35)比13.50%(27/200)、91.43%(32/35)比43.00%(86/200)、94.29%(33/35)比44.00%(88/200)、28.57%(10/35)比13.50%(27/200)、94.29%(33/35)比38.00%(76/200)、91.43%(32/35)比65.00%(130/200)、71.43%(25/35)比18.00%(36/200)、48.57%(17/35)比18.50%(37/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1.475、27.945、32.930、5.100、40.194,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44.242、15.220, P均<0.01),而临床分型、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UC患者内镜下深大溃疡、不规则溃疡、纵行溃疡发生率均高于未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45.71%(16/35)比1.50%(3/200)、42.86%(15/35)比3.50%(7/200)、8.57%(3/35)比1.00%(2/200)],深大溃疡、不规则溃疡发生率均高于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45.71%(16/35)比15.38%(8/52)、42.86%(15/35)比11.54%(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2.521、49.837,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9.663、11.206, 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活动为重度、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内镜下深大溃疡和不规则溃疡是UC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OR=48.519、44.352、53.432、39.989,95% CI 9.057~587.669、4.499~437.245、3.302~864.670、3.418~467.910, P均<0.05)。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组抗病毒治疗3周后好转率低于单一合并CMV血症组和单一合并EB病毒血症组[73.53%(25/34)比96.88%(31/32)和95.65%(4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989、6.310, P=0.008、0.012)。 结论:疾病活动为重度、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内镜下存在深大溃疡和不规则溃疡的UC患者易同时合并CMV和EB病毒血症,且治疗反应差,应加强UC患者CMV、EB病毒感染的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多福韦挽救性治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7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0例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998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行二次移植的7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二次移植时中位年龄为31.5(3~61)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他16例;30例患者在二次移植时更换供者,40例未更换供者。首次移植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45.5(26~2 905)d。1例患者二次移植后原发病持续未缓解未获得粒细胞植入,其余69例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62例(88.6%)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1±4.7)%、(86.0±5.7)%( P=0.636)。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4.0±10.3)%、(37.0±7.8)%( P=0.05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分别为(19.4±7.9)%、(31.3±7.5)%( P=0.227),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9.2±5.1)%、(6.7±4.6)%( P=0.648),1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6.7±11.4)%、(65.6±9.1)%( P=0.031)。二次移植后中位随访767(271~4 936)d,更换供者组、未更换供者组二次移植后2年累积复发率(CIR)分别为(52.6±11.6)%、(62.4±11.3)%( P=0.423),总生存率分别为(28.3±8.6)%、(23.8±7.5)%( P=0.643),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8.3±8.6)%、(22.3±7.7)%( P=0.787)。二次移植前原发病完全缓解组(29例)、未缓解组(41例)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4±10.4)%、(11.0±5.2)%(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移植后早期复发(≤6个月)及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未获得完全缓解是影响二次移植后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更换供者对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移植的主要结局没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血小板减少相关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发生于移植预处理后骨髓抑制期与移植后期。患者接受HSCT后,其血小板减少主要与外周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被破坏增加,以及骨髓中血小板产生不足相关。HSCT期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输注CD34 +细胞数量、供者类型相关。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药物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等,通过综合治疗有利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HSCT后血小板植入,改善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笔者拟就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HSCT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好发时期、原因和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致聋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先天性CMV感染最易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本文重点围绕鼠CMV(murine CMV,MCMV)感染小鼠致聋模型构建、CMV感染致聋机制以及靶点药物的筛选进行综述,认为:(1)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CMV感染致聋机制较好的工具;(2)CMV感染的致聋机制主要涉及内耳细胞损伤、细胞丢失、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钙信号系统异常和宿主免疫反应等;(3)更昔洛韦、双黄连和黄连素可改善MCMV诱导的听力损失,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引起的SNHL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UCBT的143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UCBT后100 d内患儿每周进行1~2次血浆CMV-DNA检测,根据结果分为CM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UCBT后100 d内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比较移植1个月后CMV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例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CM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143例患儿中男113例、女30例,移植时年龄为14(8,27)月龄。原发病以慢性肉芽肿病(49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43例)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9例)为主。CMV感染率为21.7%(31/143),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44(31,49)d。复发性CMV感染率为4.2%(6/143),复发性CMV感染与非复发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8(18.3,63.1)×10 6比22.5(13.2,31.9)×10 6拷贝/L, Z=-0.95, P=0.340;35.2(20.2,54.6)×10 6比28.4(24.1,53.5)×10 6拷贝/L, Z=-0.10, P=0.920]。难治性CMV感染率为4.9%(7/143),难治性CMV感染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13.1,32.2)×10 6比25.9(14.2,12.2)×10 6拷贝/L, Z=-1.04, P=0.299;47.7(27.9,77.6)×10 6比27.7(19.7,51.8)×10 6拷贝/L, Z=-1.49, P=0.137]。CMV感染组中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RIC)的使用率、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率、移植后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45.2%(14/31)比25.0%(28/112),100%(31/31)比78.6%(88/112),64.5%(20/31)比26.8%(30/112),χ 2=4.76、7.98、15.20,均 P<0.05]。本组患儿随访31.6(13.2,45.9)个月,CMV感染对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影响(χ 2=0.02, P=0.843)。难治性CMV感染、非难治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比95.8%(23/24)比86.6%(97/112),χ 2=5.91, P=0.037],而复发性CMV感染、非复发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比88.0%(22/25)比86.6%(97/112),χ 2=0.43, P=0.896]。移植1个月后感染CMV的患儿组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CD4 + T细胞绝对计数、比例及Ig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24.1(81.5,167.6)×10 6比175.5(108.3,257.2)×10 6个/L,0.240(0.164,0.404)比0.376(0.222,0.469),9.3(6.2,14.7)比13.6(10.7,16.4)g/L, Z=-2.48、-2.12、-2.47,均 P<0.05],而CD8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418(0.281,0.624)比0.249(0.154,0.434), Z=-2.56, P=0.010]。 结论:PID患儿UCBT后发生CMV感染与RIC方案、发生Ⅱ~Ⅳ级aGVHD及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有关。UCBT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的患儿存活率降低。UCBT后应定期进行免疫重建监测,免疫重建延迟患儿可考虑增加CMV-DNA监测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