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屏风散对肺癌细胞PD-L1表达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及对肺癌细胞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玉屏风散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生长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玉屏风散提取物对T细胞和LCC细胞共培养中靶细胞杀伤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玉屏风散提取物对PD-1和PD-L1结合的阻断作用,以及对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水平的影响;同基因肿瘤模型分析玉屏风散对肺癌LLC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染色考察玉屏风散对肿瘤组织内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 玉屏风散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LC细胞的生长及内源性PD-L1蛋白表达(P<0.05,P<0.01),竞争性阻断 PD-1 和 PD-L1 结合(P<0.05,P<0.01),促进 T 细胞 IFN-γ和 TNF-α 的释放(P<0.05,P<0.01),阻断PD-L1对T细胞功能性抑制作用(P<0.05,P<0.01).玉屏风散可以抑制LLC肿瘤生长(P<0.01),增加CD4+T、CD8+T细胞的浸润数量(P<0.01).结论 玉屏风散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可阻断PD-L1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在同源小鼠肿瘤模型中具有抗肿瘤效果,可增强CD4+T细胞、CD8+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就诊、HBsAg ≤ 1 500 IU/ml、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V DNA不可测且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主要研究终点是72周时HBsAg清除的比例,同时分析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用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定量数据,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定性数据。 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13例患者在治疗48周时获得了HBsAg清除,另有6例患者在疗程延长至72周治疗期间获得了HBsAg清除,占全部入组患者的50.00%。比较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间的HBsAg动力学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基线、12周、24周时HBsAg水平和治疗早期HBsAg下降幅度是治疗72周时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值= 1.311; P = 0.016;95%置信区间:1.051~1.635)和治疗24周时HBsAg水平( OR值=4.481, P = 0.004;95%置信区间:1.634~12.290)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对核苷(酸)类似物经治、HBsAg ≤ 1 500 IU/ml、HBV DNA不可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48周可促进HBsAg清除;在48周时未获得HBsAg清除的16例患者,将疗程延至72周后,其中6例患者(37.50%)也获得了HBsAg清除,因此需要根据预测指标定制最佳个体化治疗策略,而并非48周固定疗程;年龄(≤ 38岁)、基线HBsAg水平(≤ 2.86 log 10IU/ml)、24周时HBsAg水平(≤ 0.92 log 10IU/ml)和12周HBsAg自基线下降幅度(≥ 0.67 log 10IU/ml)提示患者很大可能在联合治疗72周时获得HBsAg清除,其中基于24周时HBsAg水平≤0.92 log 10 IU/ml的联合指标将识别出85%~100%可能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治疗药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尚无确切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雾化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潜在治疗药物,包括IL-6单克隆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1/2抑制剂、细胞治疗药物等,可能对COVID-19有效,值得大家关注。本文将就这些药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长效α干扰素治疗Ph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经典的Ph - 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α干扰素是治疗MPN的传统药物之一,但是曾因给药方式不便和不良反应较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α干扰素不仅能够诱导MPN患者获得临床症状、血液学和组织学缓解,还可以非特异性地降低 JAK2 V617F、 CALR等MPN驱动基因突变负荷。相较于传统α干扰素制剂,新型长效α干扰素,如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聚乙二醇脯氨酸α干扰素等,不仅给药间隔时间延长,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这使α干扰素在MPN中的应用再次受到关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型长效α干扰素治疗MPN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笔者拟对近年其治疗Ph - MPN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5(OH) 2D 3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小鼠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 3[1,25(OH) 2D 3]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小鼠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OH)ase -/-]小鼠分为WT组、WT+CVB3组、1(OH)ase -/-+CVB3组和1(OH)ase -/-+CVB3+VD 3组,每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Fluo-4/AM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WT组相比,WT+CVB3组小鼠心肌中促炎症因子IL-1β(14.88±3.32比1.03±0.02, P=0.009)、IL-6(7.00±1.09比1.81±0.18, P=0.005)、IFN-γ(4.70±1.11比1.34±0.34, P=0.006)、TNF-α(17.20±3.22比1.02±0.12, P<0.001)mRNA水平均升高,炎症细胞浸润增多,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16.66%±1.09%比7.85%±1.12%, P=0.012),心肌细胞胞质中游离Ca 2+增加(2.98±1.05比0.96±0.10, P=0.006),磷酸化CaMKⅡ(pCaMKⅡ)(1.97±0.34比1.00±0, P<0.001)、GRP78(1.78±0.19比1.00±0, P=0.005)及CHOP(1.62±0.09比1.00±0, P=0.002)蛋白表达增加;上述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在1,25(OH) 2D 3缺乏的1(OH)ase -/-+ CVB3组更显著;而在给予1,25(OH) 2D 3补充的1(OH)ase -/-+CVB3+VD3组,上述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均改善(均 P<0.05);此外,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可同样降低CVB3感染小鼠的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率。 结论:1,25(OH) 2D 3缺乏可通过CaMKⅡ过度活化加重小鼠心肌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矛盾的药物不良反应,即其可诱发部分患者出现银屑病样表现,称之为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病理表现可为银屑病样改变,也可为海绵状改变,发病机制可能与TNF-α和Ⅰ型干扰素之间平衡失调、白细胞介素23/Th17细胞轴参与、感染有关。本文对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组织学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做一阐述,为识别和治疗TNF-α抑制剂诱导的银屑病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使用抗TIM-3抗体刺激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 +T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5、IL-17、IL-22水平和CD8 +T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 +T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和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进行。 结果:心衰组TIM-3 +CD4 +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47%±1.06%比0.92%±0.27%, P<0.001),心衰组TIM-3 +CD8 +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6.12%±1.91%比1.77%±0.63%, P<0.001)。慢性心衰患者存在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衰组CD4 +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泌IL-10和IL-3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心衰组CD4 +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1.93±0.88比0.97±0.28, P=0.031)。心衰组CD8 +T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4 +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 P<0.05),分泌IL-35水平则低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61±13)ng/ml比(72±17)ng/ml, P=0.029]。抗TIM-3抗体刺激后CD4 +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TIM-3抗体刺激(均 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8 +T细胞后,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 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 P<0.05)。 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表面TIM-3升高表达,TIM-3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患者T细胞功能不全的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梅毒螺旋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对梅毒螺旋体(Tp)的吞噬作用及Tp刺激后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方法:用Tp Nichols株作用人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M0型巨噬细胞后,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对Tp的吞噬作用及巨噬细胞内结构的变化。Tp作用M0型巨噬细胞12 h后,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和6 d,分别通过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86、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16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 p70、干扰素γ、趋化因子配体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水平,以及M2型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Dunnett- 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Tp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伸出伪足将Tp吞噬进细胞内,引起内质网肿胀、明显不规则增生和线粒体体积增大。而且,Tp刺激巨噬细胞后,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及6 d后巨噬细胞均高表达CD86,但低表达CD163,且24 h时上清液中IL-12 p70、干扰素γ、趋化因子配体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01),但TGF-β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吞噬Tp后内质网、线粒体结构发生变化;Tp可诱导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且在6 d内不发生M1/M2型巨噬细胞再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155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和ROS/NO分泌发挥抗菌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155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清除病原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使用脂多糖/干扰素-γ(lipopolysaccharide/interferon-γ,LPS/IFN-γ)或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分别处理RAW264.7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BMDM),24 h后检测miR-155表达水平;将RAW264.7细胞和BMDM分别过表达、抑制miR-155后,检测巨噬细胞极化表型转化,以及活性氧、活性氮和细胞因子释放;将miR-155过表达的BMDM进行M1型诱导,取上清培养大肠杆菌不同时间后,检测大肠杆菌菌落形成能力。结果:LPS/IFN-γ的添加可以明显促进miR-155在RAW264.7细胞和BMDM中的表达,而IL-4的诱导降低BMDM中miR-155水平;进一步在RAW264.7细胞和BMDM中过表达miR-155后,可促进M1型极化分子转录、抑制M2型极化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反过来,通过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iR-155后,可以抑制M1型极化而促进M2型极化;同时,过表达miR-155的巨噬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显著性被促进;过表达miR-155的M1型极化BMDM培养上清明显可以减少大肠杆菌菌落形成数量。结论:miR-155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其ROS/NO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巨噬细胞清除、杀伤病原菌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黑素瘤研究进展与新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尽管黑素瘤发病率正快速增长,但其在中国所占比例低,肿瘤科医生关注少。黑素瘤患者首诊科室主要是皮肤科,皮肤科医生能综合分析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对黑素瘤的诊治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学者近年在黑素瘤的细胞死亡调控、表观遗传学修饰、靶向药物耐药、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调控等方面已获得很大进展。中国独有的一类新药干扰素α-1b不仅可用于Ⅱ、Ⅲ期高危黑素瘤的辅助治疗,对Ⅳ期黑素瘤也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远低于干扰素α-2b。与白色人种不同,亚洲人皮肤黑素瘤以肢端型及黏膜型为主。以干扰素α-1b为基础制定联合治疗策略,探索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靶向药物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为挽救Ⅳ期黑素瘤患者带来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