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血栓切除术时间窗的灌注成像不匹配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关于不匹配特征在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患者中的作用,目前还知之甚少。意大利米兰ASST Grande Ospedale Metropolitano Niguarda的Schwarz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旨在描述在早期时间窗内接受EVT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前灌注参数和不匹配特征,并评估其与卒中发病时间及转归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机械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对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所致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获益尚不清楚。意大利学者Alexandre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MT在该亚组患者中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构建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再通后恶性脑水肿(MBE)发生的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于江阴市中manbet官网登录 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3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 n=267)和测试组( n=115),根据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是否发生MBE,将训练组分为MBE组( n=41)和非MBE组( n=226)。分别比较训练组与测试组及训练组中MBE组与非MBE组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包括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侧支循环分级、脑血容量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筛选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发生MBE的预测因素,比较两个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BE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比例、脑侧支循环0~2级比例、取栓次数>3次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脑血容量分别为(68.95±8.04)岁、(146.71±22.73) mmHg、17(13,21)分、87.80%、82.93%、68.29%、(365.64±87.83) min、(32.56±5.73) mL/100 g,明显高于非MBE组[(60.27±7.13)岁、(137.92±19.58) mmHg、14(10,18)分、73.01%、60.62%、2.65%、(307.59±74.05) min、(27.49±5.46) mL/100 g](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入院NIHSS、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预测因素( P<0.05)。XGBoost算法模型重要特征评分中排前五位的为脑侧支循环分级34分、取栓次数27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5分、入院NIHSS评分22分、年龄16分。训练组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95% CI:0.749~0.88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 χ2=1.547, P=0.438;XGBoost算法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 CI:0.799~0.91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 χ2=1.021, P=0.998。 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前循环ALVOS患者行EVT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后MBE发生的预测性能相当,且脑侧支循环分级、取栓次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入院NIHSS评分以及年龄可作为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因学分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及影像学参数的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病因分型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其血栓性质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和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通过LASSO回归筛选与病因分型最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并通过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AIS病因分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相关临床和影像学参数在分型中的预测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共纳入136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IS患者,其中CE 62例(45.6%),LAA 74例(54.4%)。将单变量分析中 P<0.10的变量纳入LASSO回归以筛选相关变量,最终性别、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半暗带/梗死核心比、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进入多变量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优势比(odds ratio, OR)2.63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48~6.607; P=0.039]、基线NIHSS评分( OR 1.078,95% CI 1.002~1.160; P=0.043)、BNP( OR 1.004,95% CI 1.002~1.007; P<0.001)、PLT( OR 0.991,95% CI 0.982~0.999; P=0.031)为区分LAA与CE的预测因素;此外,半暗带/梗死核心比( OR 0.886,95% CI 0.785~1.000; P=0.050)在预测模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81(95% CI 0.815~0.930; 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显示,真实值与预测值符合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符合度良好;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 P=0.562)显示,模型的预测值及实际值一致性良好。 结论:CE患者女性更常见、NIHSS评分及BNP更高、PLT和半暗带/梗死核心比更低,结合以上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鉴别LAA与CE,对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方式对80岁及以上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功能转归的影响: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对高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 EVT)后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EVT的高龄(年龄≥80岁)AIS-LV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清醒镇静组和全身麻醉组,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麻醉方式对EVT后功能转归的影响。 结果:共纳入77例高龄AIS-LVO患者,男性35例(45.5%),女性42例(54.5%);中位年龄82.0岁(四分位数间距80.0~84.0岁);中位基线NIHSS评分16.0分(四分位数间距10.0~20.0分)。21例(27.3%)采用清醒镇静,56例(72.7%)采用全身麻醉;17例(22.1%)转归良好,60例(77.9%)转归不良。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清醒镇静组手术时间更长(110.0 min对89.0 min; P=0.049),但90 d时转归良好率更高(38.1%对16.1%; P=0.038),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3.3%对58.9%; P=0.045)和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构成比(4.8%对25.0%; P=0.046)更低。与转归不良组相比,转归良好组手术时间更短(75 min对99 min; P=0.033),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9.4%对58.3%; P=0.035)和气管切开率(0%对25%; P=0.022)更低,采用清醒镇静的患者构成比更高(47.1%对21.7%; P=0.038)。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醒镇静是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090,95%置信区间0.010~0.771; P=0.028)。 结论:清醒镇静可能是高龄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EVT时更适合的麻醉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心源性栓塞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所致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manbet官网登录 脑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病因学分型为CE或LAA。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比较组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年龄(61.39±13.73)岁,男性70例(66.0%)。CE组74例(69.8%),LAA组32例(30.2%)。66例(62.3%)转归良好。单变量分析显示,CE组与LAA组性别、年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以及尝试取栓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而转归不良、出血性转化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收缩压、舒张压、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以及治疗后血流灌注分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4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4~1.078; P=0.004]、基线NIHSS评分较高( OR 1.117,95% CI 1.037~1.203; P=0.003)、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较长( OR 1.008,95% CI 1.001~1.015; P=0.019)以及治疗后血流灌注较差( OR 8.042,95% CI 1.532~42.215; P=0.014)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 结论:与LAA相比,CE并不会增高出血性转化以及有症状颅内出血风险,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宁乡市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4~74(59.12±6.97)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40±2.29)分。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SWIM支架取栓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治疗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栓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标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新发梗死、血管痉挛、血栓脱落致远端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NIHSS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患者死亡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61~96(76.34±14.2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57~87(71.53±15.38)min。取栓后即刻DSA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术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396、4.865, P值均<0.05)。术后1周NIHSS评分观察组为(4.74±1.08)分,对照组为(7.23±1.43)分,均较术前降低( t=27.970、19.094),且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8.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4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35, 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88%(2/43),低于对照组的19.5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20, 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预后良好者占72.09%(31/43),优于对照组的51.22%(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78, P<0.05)。 结论:应用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术毕血管再通率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可获改善,手术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间导管的使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安全性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中间导管组和非中间导管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信息。转归评估指标包括二次栓塞、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和死亡。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共纳入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195例,其中中间导管组161例,非中间导管组34例。中间导管组各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非中间导管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信息方面,中间导管组取栓次数显著较少[2(1~3)次对2.5(1.75~4)次; Z=2.218, P=0.017],一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38.5%对20.6%; χ2=3.943, P=0.047),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显著较低(19.3%对35.3%; χ2=4.202, P=0.041)。在临床转归方面,中间导管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均与非中间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间导管是患者90 d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30,95%置信区间0.196~0.947; P=0.036)。 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EVT中,使用中间导管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一次取栓血管开通率,降低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进而改善患者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介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S-AB型)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采取辅助动脉溶栓(16例)、抽吸取栓(18例)、球囊扩张治疗(12例)为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22.8±5.2)分,病变部位:颈内动脉末端4例,大脑中动脉M1段18例,大脑中动脉M2段24例;46例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S-AB型可回收支架治疗为观察组,NIHSS(23.4±4.1)分,病变部位:颈内动脉末端5例,大脑中动脉M1段15例,大脑中动脉M2段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价术中血管再通情况,于术后1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短期再通情况,NIHSS评价术前、术后4周的神经功能,病情伤残表量表评分(MRS)评价术前、术后2和4周的神经功能。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22.8±5.2)和(23.4±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14, P=0.54);术后观察组NIHSS(12.2±1.6)分、对照组(7.6±1.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68, P<0.01)。观察组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91%(42/46),对照组为76%(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03, P=0.04)。观察组短期血管再通率为84%(39/46)、闭塞率为15%(7/46),对照组短期血管再通率为70%(32/46)、闭塞率为30%(14/46),两组比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66, P=0.01;χ 2=6.566, P=0.01)。术后2、4周MRS观察组分别为(5.51±0.34)、(2.39±0.47),对照组分别为(6.87±0.46)、(3.26±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125,9.661,均 P<0.01)。 结论: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S-AB型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增强神经功能及血凝机制改善效果,提高血管再通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梗死增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与取栓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早期梗死增长速度(Early Infarct Growth Rate, EIGR)的影响因素,及EIGR与取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manbet官网登录 连续性收治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影像时间和梗死核心体积计算出EIGR,分快速增长组(≥10 mL/h)和缓慢增长组(<10 mL/h),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EIGR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梗死快速增长的预测价值,再比较取栓组内不同EIGR患者的预后结局。结果:共纳入168例,中位EIGR 5.79(1.58, 16.57)mL/h,其中梗死快速增长(EIGR≥10 mL/h)患者6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房颤、低灌注强度比(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错配率(mismatch ratio)是影响EIGR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房颤( OR=9.43, 95% CI:1.05~84.65, P=0.045)、HIR( OR=335.25, 95% CI:5.95~18889.8, P=0.005)与梗死增长速度呈正相关,Mismatch ratio[ OR=0.78, 95% CI(0.65~0.94), P=0.008]与梗死增长速度呈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三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梗死快速增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 CI:0.872~0.956, P<0.001)。在机械取栓患者中,快速增长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明显下降( OR=0.26, 95% CI:0.07~0.88, P=0.030),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病死率均增高( OR=15.13, 95% CI:2.44~93.24, P=0.004)和( OR= 30.99, 95% CI:3.43~279.95, P=0.002)。 结论:房颤、HIR、错配率是影响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EI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快速增长型EIG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早期梗死增长速度影响机械取栓患者的预后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