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或短期呼吸训练对不同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获取呼吸相关训练治疗CNLBP的相关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10月.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SE1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最终获取文献19篇,研究对象共1011例.meta分析显示,呼吸训练后,试验组视觉模拟量表(VAS)或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MD=-1.19,95%CI:-1.51~-0.87,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低于对照组(MD=-0.64,95%CI:-0.91~-0.38,P<0.05).对于不同类型的CNLBP患者,VAS评分改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患者(MD=-1.89,95%CI:-2.51~-1.27,P<0.05)、运动员(MD=-1.46,95%CI:-1.79~-1.13,P<0.05)、一般人群(MD=-1.01,95%CI:-1.40~-0.61,P<0.05).结论 呼吸训练对各类人群所患CNLBP的疼痛、功能障碍、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均有改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扣带回调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模型大鼠疼痛及焦虑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调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痛行为与焦虑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9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模型组、对照+D-AP5组(D-AP5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模型+D-AP5组。采用第5腰椎左侧多裂肌注射NGF建立腰痛大鼠模型(注射2次,间隔5 d)。造模5 d后,对照+D-AP5组和模型+D-AP5组大鼠右侧前扣带回注射D-AP5(2 μg,0.3 μL,1次/d,连续3 d),模型组和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机械刺激和冷热板实验评估大鼠疼痛阈值,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和c-Fos(一种即早基因)阳性细胞密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脊髓GFAP、c-Fos蛋白、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的表达。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Krus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并对 P值进行Bonferroni校正。 结果:4组大鼠腰部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3.498,41.939,均 P<0.001)。造模后7 d,模型+D-AP5组PPT[(418.5±46.9)g]、足底PWT[(55.6±7.1)g]均高于模型组[(290.0±32.0)g,(30.5±7.5)g](均 P<0.001)。各组旷场实验中央区活动距离百分比( H=11.922, P<0.01)、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 H=21.614, 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D-AP5组中央区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模型组[5.6(4.3,7.9)%,3.1(2.1,3.8)%]( P<0.01)。各组左侧脊髓背角浅层GFAP、c-Fos阳性细胞密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9.085, F=18.120,均 P<0.001)。模型+D-AP5组左侧背角浅层GFAP [34.3(21.1,47.5)个/mm 2]、c-Fos阳性细胞密度[(52.7±39.4)个/mm 2]低于模型组[76.5(68.6,94.9)个/mm 2,(112.4±63.7)个/mm 2](均 P<0.001)。各组腰2节段GFAP、c-Fos、p-JNK、MCP-1、CXCL-1蛋白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413,38.437,41.867,36.735,130.951,均 P<0.001)。模型+D-AP5组腰2节段GFAP(1.7±0.5)、c-Fos(1.1±0.1)、p-JNK(1.7±0.3)、MCP-1(1.0±0.4)、CXCL-1(0.8±0.1)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4.3±0.7),(2.6±0.5),(2.8±0.4),(2.9±0.4),(3.5±0.4)](均 P<0.01)。 结论:ACC可调控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及焦虑样行为,这可能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JNK通路、MCP-1和CXCL1的参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NLBP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分别为(4.21±0.49)L、(3.81±0.45)L/S和(6.44±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CNLBP,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广东省佛山市中manbet官网登录 的1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核心肌群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5例。核心肌群组予以瑞士球按端坐、双桥、屈膝双桥、反桥和俯卧撑的顺序进行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治疗组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予以平衡罐按照闪罐、走罐、坐罐进行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RMDQ)评分、指地距离(FFD)、静态及动态肌耐力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后,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RMDQ评分及FFD低于核心肌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治疗组的静态肌、动态肌耐力时间均高于核心肌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7%(59/65),高于核心肌群组的76.92%(5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疗法能减轻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腰部柔韧性及肌耐力,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步态轮廓评分分析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步态模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研究步态轮廓评分(GPS)和运动分析剖面图(MAP)来量化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和健康青年人步态周期中的运动学变化。方法:采用3D光学运动捕捉系统(Qualisys,Gothenburg,Sweden)采集CNLBP组和健康组受试者各11例的步态运动学数据,将其导入索尔福德大学Richard Baker教授编写的Excel文件并计算出GPS和MAP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膝关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GVS值CNLBP组为(5.66±1.83)°,健康组为(3.64±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受试者其余各项GVS变量和GP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青年CNLBP患者存在步态异常,GPS和MAP在青年CNLBP患者的步态评估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腰部稳定肌前馈控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CNLBP)患者腰部稳定肌前馈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贴扎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采用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40 min,贴扎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佩戴12 h。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结束6 h后评估或检测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屈曲活动范围、肱二头肌与多裂肌快速反应时间差值和多裂肌sEMG信号强度。结果: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结束6 h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腰椎屈曲活动范围和肱二头肌与多裂肌的快速反应时间差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6 h后,贴扎组患者肱二头肌与多裂肌快速反应时间差值为(54.68±4.15)ms,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麦肯基力学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可改善C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和腰椎活动范围,并加快腰部稳定肌的快速反应速度,且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腰背痛临床研究结局指标与测量工具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近年慢性腰背痛(CBP)临床研究特点,系统整理本病临床研究结局指标及其对应的测量工具。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CBP临床研究文献。将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按6个条目评价结局指标报告质量;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局指标与干预措施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 028篇。频次排名前7位的诊断分别是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退变、非特异性腰痛和术后疼痛综合征。CBP临床研究中干预措施或对照措施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手术、针灸、物理疗法、推拿、运动疗法、西药止痛药和口服中(成)药。纳入文献共报告了47个结局指标和348个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结论:近年CBP临床研究存在结局指标报告不完整、报告质量低、结局指标测量工具种类繁多且缺少统一的报告标准等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了结局指标选择的共性特点,根据干预措施的特点还需考虑与干预措施相关的特异性结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运动疗法在慢性疼痛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其作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一线疗法。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多种运动疗法在CNLBP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期望能为CNLBP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影像标志物对椎间盘退变及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下腰痛在多数情况下为非特异性疼痛。在慢性下腰痛人群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39%~41%。椎间盘退变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基础。常规MRI无法定量诊断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但随着定量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无创检测退变椎间盘中的成分和结构成为可能。磁共振影像标志物是定量磁共振在对椎间盘组织进行扫描后得到的各种参数信息或图像,如T1ρ值、T2 mapping弛豫时间、ADC值、FA值、MTR asym值、K sw值、△T1值、代谢物质的波谱信息等,通过对影像标志物的分析,可以定量测量椎间盘内特定物质的含量并反映椎间盘结构的变化,可为椎间盘退变的早期改变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制中药耦合剂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57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腰痛是导致健康寿命损失年(患者从一种疾病发病至死亡之间的非健康生存年数)的首位因素[1].其病程绵长,并且多数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最终85%的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2].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呈多样性.体外冲击波(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非侵入性物理疗法,因其治疗骨关节疾病起效迅捷、操作简单,近年来在临床迅速推广.然而,ESW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会产生局部疼痛[3],使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和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药软膏外涂具有良好的透皮性,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以中药软膏作为耦合剂能否在ESWT治疗的同时即时减轻局部疼痛,缺乏文献支持.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采用自制中药耦合剂ESWT治疗CNLBP,并观察其即时止痛效果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