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出血热病毒糖蛋白多表位嵌合肽基因的免疫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糖蛋白的2个抗原优势区(GcⅠ和GcⅡ)以不同嵌合策略以及不同免疫方式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以在5'端加入或不加鼠白细胞介素-2(IL-2)信号肽与通用型辅助性T细胞(Th)表位为不同设计策略,将GcⅠ、GcⅡ及GcⅠ上已鉴定出来的表位(Gc 233~248、Gc 241~256和Gc 281~296)分别进行融合并构建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重组真核质粒的体外表达效果后进行大量提取,将重组原核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通过基因免疫、蛋白免疫和DNA初免-蛋白加强免疫(联合免疫)3种方式免疫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体内IgG抗体水平以及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8种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构建的重组真核质粒在体外细胞均能成功表达。3次免疫小鼠后,各实验组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质量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引起的免疫应答偏向Th1型。 结论:成功构建了XHFV糖蛋白的多表位嵌合疫苗且靶抗原在小鼠体内可有效表达,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激发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pVAX1-ST(GcⅠe+GcⅡ)联合重组蛋白r(GcⅠe+GcⅡ)的免疫效果最好,有望作为XHFV的新型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疆出血热病毒基因组抗原表位及其实验室检测价值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生物肽合成方法分段表达出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小合成短肽,以CCHFV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14B7(IgM)或CCHFV阳性羊血清为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出NP和GP片段上具有抗原活性的最小抗原表位(BCE),并采用邻接法将获得的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与不同地区的CCHFV进行空间聚类,确定BCE组合方式与地理区域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建立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GEX-KG)和带有不完整谷胱甘肽(GST188)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XXGST-ST-1)构建和表达NP片段上6个不同肽段长度的优势抗原表位,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以经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的CCHF羊血清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肽段长度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与IFA检测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CCHFV NP和GP片段共有30个具有抗原活性的BCE,其中NP片段抗原表位集中的核心中间片段NP 2(aa 170~305)有6个BCE,两端的NP 1(aa 1~200)和NP 3(aa 286~482)有9个BCE;GP片段的Gc(aa 1~558)和Gn(aa 533~708)片段有14个BCE和1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长抗原肽(AP),NP片段BC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1%,GP片段对应的同源性为89.1%。在GP片段9个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中,由GnEc1、GnE2、GnE4、GcE3、GcE6和GcAP-4(Ap)6个组合BCE可将15株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CCHFV聚类成亚洲Ⅰ、亚洲Ⅱ、非洲Ⅰ、非洲Ⅱ和欧洲 5个地理类群。构建表达的PET-32a-NP(全长)、PGEX-KG-NP 2(aa 170~305)、pGEX-KG-NP 2-1(aa 235~275)、PGEX-KG-NP 2-1-1(aa 237~256)、pXXGST-1-NP 2-1-2(aa 250~265)和PGEX-KG-NP 2-1-3(aa 260~276)6个重组蛋白CCHFV NP兔多克隆抗血清(pAb)免疫印迹反应阳性,以33份经IFA CCHF检测的羊血清为参照,以NP 2和NP 2-1 2个片段构建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最好,敏感度分别为73.4%(11/15)和66.7%(10/15),特异度分别为100%(18/18)和94.4%(17/18),总符合率分别为87.9%(29/33)和81.8%(27/33)。 结论:CCHFV NP和GP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具有抗原免疫活性的BCE,其中,优势抗原表位在CCHF实验室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是引起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病原体,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预防控制疫苗.本文综述了当前CCHFV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疫苗存在的问题及研制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疆出血热病毒Gc抗原片段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表达纯化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糖蛋白的2个结构域GcⅠ和GcⅡ,研究其免疫原性及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构建pET28a-GcⅠ和pET32a-GcⅡ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优化rGcⅠ和rGcⅡ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条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抗原性.通过蛋白免疫和核酸初免-蛋白加强免疫2种方式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pVAX1-GcⅠ+rGcⅠ组、pVAX1-GcⅡ+rGcⅡ组、rGcⅠ组、rGcⅡ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同时通过脾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纯化获得融合蛋白rGcⅠ和rGcⅡ,两者能与绵羊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较好的抗原性.3次免疫小鼠后,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的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12800以上,其中rGcⅡ和pVAX1-GcⅡ+rGcⅡ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9.97±7.47)ng/L比(24.29±3.81)ng/L,(61.43±9.27)ng/L比(24.29±3.81)ng/L,均P<0.01];pVAX1-GcⅡ+rGcⅡ组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质量浓度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46±2.60)ng/L比(20.33±1.67)ng/L,P<0.001],并显示出明显的抗原特异性脾T淋巴细胞增殖(P<0.001).结论 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GcⅠ和rGcⅡ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使被免疫机体T淋巴细胞趋向于Th2效应,且pVAX1-GcⅡ联合重组蛋白GcⅡ的抗原特异性免疫效果较好,有望作为防治XHFV的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疆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出血热是一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于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本世纪30年代初,在我国黑龙江省首先发现本病,疫区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对工农业生产、经济开发与国防建设都带来了一定影响。根据本病肾脏有无损害的情况,分为有肾损与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有肾损的一类,自1942年起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我国新疆地区所发现的出血热,称新疆出血热,为无肾损的一类,属媒性,已经分离出虫卑病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蜱媒病毒——人畜动物的重要致病病原体
编辑人员丨2023/8/5
蜱是一种重要的可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的节肢动物,携带的病原体涵盖了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无形体、螺旋体及原虫等.蜱媒病毒(Tick-borne viruses,TBV)是一大类重要的虫媒病毒,目前所发现的蜱媒病毒可分为2个目,9个科,12个属,至少160种,然而尚有部分蜱媒病毒未被系统地归类.蜱媒病毒中对我国已造成较大影响的有蜱传脑炎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国内又名“新疆出血热病毒”),以及近期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对人畜动物建康及社会经济均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而国内虽然未见西尼罗病毒、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和波本病毒等蜱媒病毒感染人畜动物的报道,但其对所流行的国家却造成了重创.蜱媒病毒所致疾病早期往往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加之人们对这一类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都会阻碍疾病的早期诊治及有效控制.随着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等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蜱媒病毒感染的证据.蜱媒病毒的研究除了具有医学价值,对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研究也提供一定的参考.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密切等因素影响,TBV随之传播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如今各国公共卫生部门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拟对蜱媒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天山黑客——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是分节段单负链RNA虫媒病毒。该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疾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死率高达67%。我国的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为CCHFV成员,所引起的新疆出血热曾两度爆发流行,危害甚大。本文综述了CCHFV/XHFV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及某些生物学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的病死率极高的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发生的CCHF称为新疆出血热(XHF)。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诊断、抗体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疆出血热病毒特性的研究:Ⅱ 新疆出血热病毒的物理化学性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据XHF病毒与CCHF病毒理化特性一致,病毒形态和在细胞内装配部位也基本一致,特别是二者在血清学和抗原性上一致,可以认为XHF病毒和CCHF病毒同属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