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市1岁以下维生素A缺乏留守儿童尿液氢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在维生素A缺乏(VAD)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遵义地区收集40例确诊VAD<1岁留守儿童为VAD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儿童尿液,测定 1H-NMR波谱。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VAD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视黄醇水平[(1.35±0.18) μmol/L]与VAD组[(0.56±0.10)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93, P<0.001)。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AD组儿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2-酮异戊酸酯、N-乙酰基糖蛋白、二甲基甘氨酸、三甲铵乙内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异戊基丙基甘氨酸、2-羟基异丁酸酯、肌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马尿酸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 结论:V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尿液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差异代谢产物与肠道微生态平衡、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及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尿液 1H-NMR代谢组学分析在VAD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丘脑-皮质谷氨酸与神经元活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时谷氨酸与丘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8只,6~8周龄,体重15~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4):假手术组(Sham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CCI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干法建立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前1 d(T 0)和造模后3、5、7、14、21 d(T 1~5)时测定术侧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和热缩足潜伏期。T 3时植入EEG记录电极到视觉皮层,T 4时监测6 h EEG的变化,计算非快动眼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T 3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微丝电极植入到丘脑腹后核(VP)和初级体感皮层(S1),T 4时采集VP和S1场电位,计算各波功率百分比,同时评价VP和S1局部场电位的相干性。T 4时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检测丘脑和皮质各脑区神经递质水平。 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T 1~5时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热缩足潜伏期缩短,非快动眼睡眠时间百分比降低,觉醒时间百分比升高,VP区δ波功率百分比降低,VP和S1区α波功率百分比升高,VP-S1场电位的相干性在δ波(1~4 Hz)及α波(8~14 Hz)的频率范围内均增加,丘脑和皮质谷氨酸、谷氨酰胺及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升高( P<0.05)。 结论:神经病理性痛诱发小鼠睡眠障碍可能与丘脑-皮质谷氨酸水平升高,导致神经元电活动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婴幼儿急性脑病伴双向发作及后期弥散降低二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脑病伴双向发作及后期弥散降低(AES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2例AES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AESD患儿在病程第1天出现抽搐或惊厥持续状态,脑脊液和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经过镇静治疗后,抽搐缓解,神志清醒,精神状态良好。但病程第6天,2例患儿再次出现抽搐。颅脑核磁共振显示额顶颞枕叶/额叶皮层下白质高信号,呈“亮树征”。其中1例患儿颅脑波谱分析显示双侧额叶异常信号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谷氨酸升高,乳酸峰可疑升高;脑灌注(动脉自旋标记)显示双侧额叶灌注减少,左侧较右侧范围更广泛。2例患儿均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维生素B族、左卡尼汀和抗惊厥等对症治疗。其中1例患儿遗留肌张力和姿势异常,另1例患儿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AESD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血脂亚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LDL-P)与其他脂蛋白指标相关性,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LDL-P及其亚组颗粒(LDL1-P~LDL6-P)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索脂蛋白亚组颗粒预防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9年8至12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manbet官网登录 心内科3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59例患者,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2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S)检测血浆LDL-P、LDL1-P~LDL6-P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Pearson相关判断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LDL-P)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具有高度相关性( r= 0.927, P<0.001; r=0.921, P<0.001; r=0.844, P<0.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LDL-P、LDL4-P、LDL5-P和LDL6-P水平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水平高( U=4 172.000, Z=4.256, P<0.001; t=2.573, P=0.011; U=3 995.000, Z=4.621, P<0.001; t=5.223, P<0.001),LDL-P和LDL6-P水平较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水平高( U=1 159.000, Z=2.294, P=0.022; t=2.075, P=0.041)。高水平hs-CRP、LDL5-P、LDL6-P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子( OR=1.095, P=0.036; OR=1.015, P=0.046; OR=1.012, P=0.039)。ROC分析LDL-P、LDL5-P、LDL6-P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鉴定价值,AUC分别为0.67、0.68、0.69,hs-CRP联合LDL5-P与LDL6-P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最大(AUC= 0.70)。 结论:LDL-P与LDL-C、ApoB、TC高度相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LDL-P和LDL6-P水平较轻、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升高,hs-CRP与LDL5-P、LDL6-P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子,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可能进一步成为风险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辅助成像技术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研究功能神经导航下联合荧光素钠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外科自2016-2019年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ty,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序列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并在术前将其与博医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工作站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功能导航联合小剂量荧光素钠(2 mg/kg)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导航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主要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及大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术中Pentero900蔡司显微镜黄荧光模式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结果:胶质瘤38例,肺癌脑转移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锥体束的准确率达95%。术后3 d复查头部MRI,与术前病变比较,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本组病灶全切除38例 (76%),次全切除12例(24%)。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9%、12个月生存率为53.1%、18个月生存率为24.5%,生存时间为(15.0±3.2)个月。结论: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和标记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症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运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对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和1岁以下锌缺乏症留守儿童尿液进行分析,以期为锌缺乏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至8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78±3.62)个月,身高(65.01±2.67) cm,体质量(7.15±1.59) kg]和锌缺乏症留守儿童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7.89±3.57)个月,身高(64.25±2.95) cm,体质量(7.02±1.68) kg]分为健康对照组和锌缺乏组,并进行取样处理测定 1HNMR波谱,比较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锌含量,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锌缺乏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锌水平[(54.3±3.06) mmol/L]高于锌缺乏组[(39.2±3.7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5, P<0.05)。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缺乏组儿童尿液中4-羟基苯丙酮酸、苯基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水平均明显下降( r=-0.620、-0.689、-0.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r|>0.602,均 P<0.05)。 结论: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主要表现为尿液4-羟基苯丙酮酸、苯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代谢产物水平下降,提示肠道菌群代谢紊乱,其差异性代谢产物在锌缺乏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多裂肌影响的MRI评估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应用MRI技术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腰椎多裂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因单节段(L 3,4、L 4,5、L 5S 1)单侧症状椎间盘突出症接受MIS-TLIF手术者23例,均于手术前1周内和手术后3、6个月行腰椎MR检查,在轴位T2加权像测量术前及术后椎间盘不同层面对应轴切面的多裂肌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 area,AxCSA)、长短径线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lines,RLS)、多裂肌脂肪浸润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cross section area,FLSA)与AxCSA比值记为FLSA/AxCSA。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患侧和健侧、病变与非病变节段多裂肌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MIS-TLIF术式对多裂肌形态学的影响。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分别进行患侧肌肉截面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测量,对比 1H谱肌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 lipid,IMCL)与细胞外脂质(extramyocellular lipid,EMCL)积分值比值,评估脂肪浸润的程度。 结果: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病变节段AxCSA健侧较患侧大( t=6.611, P< 0.05)、非病变节段多裂肌AxCSA健侧比患侧大( t=-6.682, P< 0.05),术前健侧肌容积具有优势。术后3个月病变节段AxCSA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97, P >0.05),非病变节段AxCSA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1, P >0.05),术后短期随访双侧肌容积有均等优势。患侧病变节段FLSA/AxCSA术前为9.5%±3.8%,术后3个月为8.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3, P< 0.05);患侧病变节段RLS术前为3.3%±0.24%,术后3个月为2.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 P< 0.05)。MRS测定EMCL/IMCL术前中位数为2.010,术后6月中位数为1.475,术后6个月EMCL降低( Z=0.48, P< 0.05)。 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双侧多裂肌的形态有别,MIS-TLIF手术对手术侧多裂肌影响小,明显降低胞外脂质蓄积促进脂质向胞内转移,同时增进胞内脂肪代谢,其保留肌肉止点和有限固定也可重塑代偿性肌肉萎缩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核磁共振波谱学测定的肝内脂肪含量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 1H-核磁共振波谱学( 1H-MRS)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内脂肪含量(IHTC)与糖代谢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前期研究招募的239例受试者,进行 1H-MRS检测且均无糖尿病,获取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胰岛素、C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谱等资料。根据 1H-MRS测定的IHTC将受试者分为3组:无NAFLD组(IHTC<5.56%)、轻度NAFLD组(IHTC 5.56%~<33%)、中重度NAFLD组(IHTC ≥ 33%),分析各组临床特征,并探讨IHTC与糖代谢的相关性。 结果:NAFLD组中男性比例、腰围、糖负荷后120 min 血糖(PG120)、C肽、ALT、AST、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无NAFLD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ederhol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无NAFLD组( P值均<0.05)。相比于轻度NAFLD组,中重度NAFLD组的糖负荷后120 min胰岛素(INS120)[80.37(57.68,112.70)mU/L比110.50(71.78,172.80)mU/L]、一相及二相胰岛素分泌指数(Stumvoll 1st、Stumvoll 2nd指数)[1 453(1 178,1 798)比1 737(1 325,2 380)、358(297,446)比441(318,594)]更高,而ISI-Cederholm较低[2.27(2.01,2.53)比2.06(1.81,2.39)], P值均<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IHTC与腰臀围比、PG120、INS120、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tumvoll 1st及Stumvoll 2nd指数、ALT、AST、GGT、TC等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97、0.274、0.334、0.162、0.199、0.211、0.406、0.361、0.215、0.196, P值均<0.05),与ISI-Cederholm、HDL-C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34、-0.237, P值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ISI-Cederholm(Standardized β=-0.298, P<0.001)和Stumvoll 1st(Standardized β = 0.164, P = 0.024)是IHTC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NAFLD早期以外周胰岛素抵抗为主,随病程进展加重,并且出现一相、二相胰岛素分泌增加。IHTC与胰岛素敏感性及一相胰岛素分泌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精细化营养支持的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模型探讨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精细化营养支持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间北京协和manbet官网登录 基本外科120例行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等11项临床指标,以术后有无并发症为结局,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交叉验证方法分别建立患者术后1、2、3 d并发症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纳入除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之外的9个变量进行SVM的逆运算,获取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时的最适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区间。对其中50例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波谱检测。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获取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 d、术后1 d与术后3 d体内代谢物的变化,从人代谢组数据库(HMDB)获取相应的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89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2、3 d SVM并发症预测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0、0.65和0.72,最适能量区间分别为20.7~41.5、103.7~124.4、112.0~132.7 kJ·kg -1·d -1,最适蛋白质区间分别为0.2~0.5、0.5~1.0、0.8~1.1 g·kg -1·d -1。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PLS-DA模型得分图显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血液代谢产物出现显著变化。PLS-DA权重图离群值及HMDB筛选分析显示,术后1 d主要表现为糖异生增加,术后3 d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分解增加。 结论:通过机器学习建模有助于获取胰腺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后不同时点患者的最佳能量与蛋白质需求量区间,以此为依据可为适宜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提供方法学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芜菁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研究芜菁的化学成分,发现其活性成分.方法 芜菁经甲醇回流提取、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Sephadex LH-20 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定结构谱.结果 从该药用植物分离得到17 个化合物,分别为:(1)1-(4-羟基苯基)-2-丙酮;(2)4-(2-丁氧基乙基)苯酚;(3)1-甲氧基-3-吲哚乙腈;(4)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5)单棕榈酸甘油酯;(6)邻苯二甲酸-1-丁酯-2-异丁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1-甲氧基-3-吲哚甲醛;(9)3,7-Dimethyl-n-octan-3α-ol-1-yl-benzoate;(1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1)β-谷甾醇;(12)TgSSTg;(13)3-吲哚甲醛;(14)咖啡酸;(15)槲皮素;(16)auriculatumA;(17)甘草黄苷.结论 1~5、8~9、12~13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芜菁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和利用芜菁植物资源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