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硒抗病毒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硒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可以硒代半胱氨酸酶的特殊形式编码并合成含硒蛋白以发挥活性作用,缺硒可能与体内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机体硒营养状态可能与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硒蛋白缺乏也能影响机体含硒酶类的代谢合成,硒及含硒蛋白可以调节机体正常免疫生物化学反应及发挥机体抗氧化生理作用,缺硒时可导致机体氧化还原失衡和免疫失调而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此状态可促进病毒复制及病毒变异,加重病情。病毒的复制过程也需通过消耗大量硒以合成硒蛋白,硒蛋白反过来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宿主的抗氧化作用及细胞启动自身免疫功能过程等均需消耗体内大量硒,因此适量摄入硒对于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陕西地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新生儿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率、生化分型和基因突变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manbet官网登录 进行新生儿筛查的146 152例新生儿中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随访情况,以及酰基肉碱水平和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分为单纯型和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与复查时排除诊断的患儿(对照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共21例患儿确诊,发病率为1/6 960;单纯型11例(52.4%),合并型10例(47.6%)。8例单纯型患儿在1月龄以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嗜睡、反应差和感染,其中5例患儿死亡。合并型患儿确诊前均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随访发育均未见异常。(2)单纯型和合并型患儿的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及丙酰肉碱/游离肉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 M(min~max),9.26 μmol/L(3.70~37.78 μmol/L)、7.27 μmol/L(3.58~13.62 μmol/L)与4.51 μmol/L(1.48~8.69 μmol/L), H=23.239;1.12(0.32~2.43)、0.74(0.36~1.90)与0.25(0.09~0.45), H=47.061;0.94(0.12~1.92)、0.56(0.18~1.03)与0.17(0.06~0.38), H=36.868; P值均<0.001]。合并型患儿的血蛋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型患儿[7.64 μmol/L(3.40~19.25 μmol/L)与24.22 μmol/L(10.73~56.55 μmol/L), U=3.000, P<0.001]。(3)21例患儿均检测到致病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包括15种 MMUT基因突变和13种 MMACHC基因突变。单纯型最常见的突变为 MMUT基因c.323G>A(p.Arg108His),携带频率为13.6%;检出c.1676+11A>G为未报道的突变位点,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突变。合并型最常见的突变为 MMACHC基因c.609G>A(p.Trp203Ter)和c.567dupT(p.Ile190fs),携带频率均为20.0%。检出c.430-2A>C和c.648_650delAGA(p.216_217delSEinsS)为未报道的突变,为疑似致病突变。 结论:本地区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不罕见。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病情更重。 MMACHC基因c.609G>A和c.567dupT以及 MMUT基因c.323G>A等突变热点的发现,为后续开展基因筛查、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有效降低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传染病manbet官网登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n=69)进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 n=69)进行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e抗原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转氨酶ALT、AST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 P<0.05)。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能恢复异常的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HCR7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新生儿Smith-Lemli-Opitz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告了1例 DHCR7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mith-Lemli-Opitz syndrome,SLOS)患儿。患儿生后即起病,以“多发畸形、喂养困难”为主诉从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转诊至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湖南省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入院时体格检查见全身硬肿、头皮缺损、阴茎短、尿道畸形、双足第2和3趾并指畸形,血清胆固醇低。通过全外显子组及Sanger测序发现患儿 DHCR7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852C>A(p.F284L)和c.820_825del(p.N274_V275del)],其中c.820_825del(p.N274_V275del)尚未见报道,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SLOS在亚洲人口中较为罕见,易漏诊和误诊,临床诊断和处理较为棘手。对于出现多发畸形且血清胆固醇低的患儿要考虑SLOS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精华液联合ELOS治疗稳定期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和评估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精华液联合光电协同技术(ELOS)治疗稳定期黄褐斑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马鞍山十七冶manbet官网登录 皮肤科就诊的101例稳定期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3例)、纳晶微针组(34例)和ELOS组(34例).纳晶微针组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共9次;ELOS组单纯给予光电协同治疗,共治疗3次;联合组同时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精华液(9次)及光电协同治疗(3次).3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对比3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MASI评分低于纳晶微针组及ELOS组,MASI评分差值高于纳晶微针组及EL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88.24%)高于ELOS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MDA值低于纳晶微针组和ELOS组,SOD及GSH-Px值高于纳晶微针组及EL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为90.91%,高于纳晶微针组(64.71%)及ELOS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光电协同技术治疗稳定期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黄褐斑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稳定期黄褐斑安全有效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尼古丁诱导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E26转录因子1与过氧化物还原酶1的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尼古丁诱导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 1,Ets1)与过氧化物还原酶1(peroxiredoxin 1,Prx1)的相互作用,探讨尼古丁在口腔癌前病变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口腔癌前病变细胞株(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DOK),实验分为尼古丁组、对照组、敲低组和敲低对照组,尼古丁组、敲低组和敲低对照组DOK细胞用1μmol/L尼古丁处理7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法检测尼古丁组和对照组DOK细胞中Prx1和Ets1的蛋白表达量、Prx1和Ets1蛋白结合量以及Ets1与过氧化物还原酶1基因(PRDX1)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分别利用siRNA干扰和慢病毒感染技术敲低Ets1和Prx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敲低组和敲低对照组DOK细胞中Prx1和Ets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尼古丁诱导Prx1和Ets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尼古丁组Prx1和Ets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0.02和0.12±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二者的表达(Prx1和Ets1蛋白分别为0.53±0.06和0.01±0.01,P=0.009,P=0.000).Co-IP结果显示,Prx1能与Ets1形成蛋白复合体,尼古丁组Prx1和Ets1蛋白结合量高于对照组.ChIP检测发现,尼古丁可显著上调Ets1与PRDX1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尼古丁组富集倍数(80.9±19.7)显著高于对照组(13.8±1.2)(P=0.004).在DOK细胞中,成功敲低了Ets1和Prx1蛋白的表达,敲低组Ets1和Prx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6和0.48±0.03,敲低对照组分别为0.83±0.08和0.80±0.06 (P=0.016,P=0.002).敲低核转录因子Ets1可显著抑制Prx1蛋白表达(P=0.002);反之,敲低Prx1亦可显著降低Ets1蛋白的表达(P=0.000).结论 在口腔癌前病变细胞中,Ets1可直接调控Prx1的表达,与Prx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尼古丁可能通过放大Ets1与Prx1之间的正反馈调控信号,促进口腔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AD(P)H再生及其依赖型酶在工程菌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许多氧化还原型酶都属于辅酶依赖型酶类,在生物转化中添加外源性辅酶将增加生产成本,而辅酶的缺乏又将直接影响生物转化效率,因此构建能实现辅酶再生的基因工程菌是辅酶依赖型基因工程菌走向工业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综述对目前已报道的辅酶依赖型酶常用的还原态辅酶和氧化态辅酶再生的脱氢酶体系进行整理,并简述了在基因工程菌中通过辅酶再生提高酶催化的生物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构建辅酶再生型基因工程菌,以及实现这类工程菌自动化和一体化的发酵工艺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用真菌灵芝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灵芝Ganoderma lingzhi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己被《中国药典》正式收录.本研究主要以菌丝体干重、多糖含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 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测定指标,对灵芝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体现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生长代谢旺盛,可分泌大量多糖、多酚、黄酮、AA等物质和SOD等酶类,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等的清除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作用,这也说明该菌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自身的生长状况、次级代谢产物分泌及还原能力等密切相关.此外,一定的环境胁迫压力也可以激发该菌启动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以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HS组织中LOXL2和TGF-β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 HS组织中LOXL2、TGF-β1水平(0.94 ±0.18、1.39 ±0.24)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0.32±0.06、0.6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S组织中LOXL2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5).结论 LOXL2可能在H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QO1基因在五味子乙素降低苯并(a)芘对HTR-8/SVneo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ine oxidoreductase1,NQO1]基因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降低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人早孕胎盘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uman trophoblast HTR-8/SVneo,HTR-8/SVneo)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以HTR-8/SVneo细胞为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MTS细胞增殖实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等方法从细胞层面分析NQO1基因干扰后Sch B细胞保护率的变化以及NQO1基因干扰前后各组NQO1 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在细胞层面上,NQO1基因干扰后,20μmol/L的BaP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达到30.48%;0.50、1.00、2.00μmol/L的Sch B仍然降低了BaP的毒性作用,但其细胞保护率均明显下降,细胞保护率分别为4.68%、9.56%、14.85%;同时,在基因表达层面上,NQO1基因干扰后Sch B激活NQO1的能力明显下降,其中0.10、0.25、0.50、1.00、2.00、5.00μmol/L的Sch B作用后NQO1 mRNA的表达量从NQO1基因干扰前是对照组的1.36、1.40、1.46、1.79、2.30、2.91、1.42倍,分别降至1.22、1.24、1.30、1.53、1.71、2.01、1.29倍.结论:NQO1基因的激活在Sch B降低BaP对HTR-8/SVneo细胞毒性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