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术时呼吸、循环功能和疼痛的影响,为艾司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manbet官网登录 40例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择期行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男33例、女7例,美国麻醉ManBetX万博官网地址下载 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静脉给予2 ml生理盐水,艾司氯胺酮组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缓慢给药(1 min内给药完毕)。患者入手术室后,动脉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时,收集两者的数值作为试验基础值(T0)。外科大夫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两组按试验要求给予静脉麻醉药。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作为T1、前4 min为T2、前3 min为T3、第25 min为T30,以此类推一共记录25 min的血压、心率数值并分析,分别于患者入手术室后(M1)、给药后5 min(M2)、给药后10 min(M3)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扩张髂动脉时采用口述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从扩张髂动脉开始到手术结束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对照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O 2升高( P=0.003);艾司氯胺酮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CO 2升高( P=0.011)。在T4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t=2.403、2.119,均 P<0.05);在T3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心率升高( t=0.789, P=0.007);与对照组比较,T6~T15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降低( t=3.143、2.403、2.272、3.460、2.610、2.568、2.453、2.367、2.282、2.187,均 P<0.05),T8~T16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舒张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80、6.602、2.967、3.243、2.641、3.253、3.114、4.521、2.659,均 P<0.05),T7~T13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心率降低( t=2.246、3.285、3.207、2.752、2.725、2.713、2.473,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髂动脉狭窄患者扩张痛的发生程度降低( χ2=6.140, P=0.030)。艾司氯胺酮组较对照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用量较低( t=3.573、7.883、3.889、6.665, P=0.039、0.001、0.046、0.006)。 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PTA老年患者的呼吸抑制轻微、对循环的兴奋作用较低,同时可以减轻老年患者扩血管的刺激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加速舌系带成形术患儿围手术期康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是否有助舌系带成形术患儿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20年—2021年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100例行舌系带成形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50例)和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50例),观察患儿滴鼻前(T 0)、入室后(T 1)、手术开始(T 2)及术后10 min(T 3)、30 min(T 4)、60 min(T 5)、120 min(T 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 2)及呼吸频率(RR),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术后10、30、60、120 min改良Aldrete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苏醒躁动评分及观察进食(清水)时间、离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儿SpO 2、RR、T 0和T 6时血压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E组T 1、T 2、T 3、T 4、T 5时MAP及HR低于E组(均 P<0.05);DE组改良Aldrete评分高于E组,苏醒躁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E组,进食(清水)时间及离院时间短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小儿舌系带成形术中,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较单独使用艾司氯胺酮能更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躁动,缩短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尽早离院,实现患儿加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croRNAs在各种麻醉剂诱导的神经毒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MicroRNAs(miRNAs)是小的单链非编码RNA,与靶信使RNA(mRNA)结合导致基因表达改变。儿童在早期或晚期宫内生活中暴露于麻醉剂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和成年后长期的神经认知能力下降,这可能与多种机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抑制神经发生有关,其中miRNAs在此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RNAs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因子,在包括全身麻醉在内的内外环境刺激反应中其表达存在差异。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布比卡因和氯胺酮等超过40个miRNA被证实在麻醉诱导的神经毒性中具有调节作用。旨在对不同麻醉剂可诱导miRNAs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道菌群在氯胺酮减轻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与膈下迷走神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肠道菌群在氯胺酮减轻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及其与膈下迷走神经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44只,18月龄,体质量32~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 n=18):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组(S组)、氯胺酮+手术组(SK组)、氯胺酮+手术+膈下迷走神经切除组(SK+SDV组)、伪无菌小鼠+生理盐水组(GM+V组)、伪无菌小鼠接受S组小鼠粪菌移植组(GM+S组)、伪无菌小鼠接受SK组小鼠粪菌移植组(GM+SK组)和伪无菌小鼠+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接受SK组小鼠粪菌移植组(GM+SDV+SK组)。吸入2.0%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离断髓内固定手术。SK组于缝皮开始时腹腔注射氯胺酮50 mg/kg。术后24 h时收集S组和SK组小鼠的新鲜粪便,制备成粪菌滤液。SK+SDV组于氯胺酮给药前、GM+SDV+SK组于粪菌移植前切断膈下迷走神经。伪无菌小鼠模型:于粪菌移植或膈下迷走神经神经切断前2周将广谱抗生素混合液加入小鼠饮用水中,每2 d更换1次。GM+SK组、GM+SDV+SK组经抗生素干预14 d后,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小鼠粪菌滤液200 μl,GM+V组给予生理盐水溶剂,连续14 d。胫骨离断髓内固定术后或粪菌移植完成后24 h,收集小鼠粪便,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IL-6、IL-17、TNF-α、IL-4和IL-10的含量,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术后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降低,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海马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与S组比较,SK组术后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升高,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降低,海马IL-4和IL-10含量增加,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 P<0.05);与SK组比较,SK+SDV组术后肠道菌群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Ace指数降低,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海马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与GM+V组比较,GM+S组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与GM+S组比较,GM+SK组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降低,海马IL-4和IL-10含量增加,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 P<0.05);与GM+SK组比较,GM+SDV+SK组海马IL-6、IL-17和TNF-α含量增加,海马IL-4和IL-10含量降低,训练阶段逃避潜伏期、测试阶段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P<0.05)。 结论:氯胺酮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小鼠POCD,其机制可能与膈下迷走神经传导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应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应激的关系。方法:实验Ⅰ 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只,8~12周龄,体质量28~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艾司氯胺酮+脑缺血再灌注组(E+IR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 h,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20 min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采用Zea Longa评分及平衡木实验(Feeney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实验Ⅱ 将原代皮层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4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OGD/R组)和艾司氯胺酮+OGD/R组(E+OGD/R组)。采用氧糖剥夺1 h,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OGD/R模型。E+OGD/R组加入25 μmol/L艾司氯胺酮处理40 min后制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检测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MDA的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染色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Bax、细胞色素C(Cyt C)、cleaved-caspase-9、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结果:实验Ⅰ 与S组相比,IR组Zea Longa评分、Feeney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 P<0.01);与IR组相比,E+IR组Zea Longa评分、Feeney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降低( P<0.01)。实验Ⅱ 与C组相比,OGD/R组神经元活力和GSH-px活性降低,神经元凋亡率、ROS、MDA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升高,Bax、Cyt C和cleaved-caspase-9表达上调( P<0.01);与OGD/R组相比,E+OGD/R组神经元活力和GSH-px活性升高,神经元凋亡率、ROS、MDA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降低,Bax、Cyt C和cleaved-caspase-9表达下调( P<0.01)。 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线粒体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方法:纳入难治性或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45例,进行2周共6次氯胺酮静脉注射(0.5 mg/kg,3次/周)。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一部分(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part one,SSI-Ⅰ)评估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患者治疗前进行3.0T 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 1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计算皮质下灰质结构(海马、杏仁核、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体积,并与4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皮质下灰质体积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及SSI-Ⅰ改变值的关系(改变值=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双侧海马体积减小[左侧:(2 993±276) mm 3比(2 785±263) mm 3, F=12.928, P=0.001;右侧:(3 117±254)mm 3比(2 949±270)mm 3, F=8.217, P=0.005]。难治性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与6次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呈正相关( B=0.009, t=3.434, P=0.002)。 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越大,氯胺酮抗抑郁效果越好;治疗前丘脑体积可能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氯胺酮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氯胺酮是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用作分离性麻醉药已有很长历史,近年研究表明氯胺酮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文章通过综述相关文献,讨论氯胺酮在预防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急性神经损伤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等情况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2月至10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行术后镇痛的初产妇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三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泵入小剂量艾司氯胺酮,PCIA配方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B、C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泵入等剂量生理盐水,B组PCIA配方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C组PCIA配方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术后镇痛补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组术后48 h内VAS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术后24 h内VAS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术后镇痛补救率明显低于C组,术后7 d内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且术后3 d内A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42 d三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可协同加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亦可降低术后早期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年终盘点:2023年《NEJM》发表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精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出版52期,共发表研究型论著208篇。今年主编推荐的"NEJM最佳论文"重点关注了各种疾病的新疗法,如"通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肿瘤的治疗、新的抗肿瘤靶点、新的肾脏疾病治疗靶点等,还有药物的新应用,如度普利尤单抗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肥胖患者,三重激素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肥胖,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等。针对围术期领域,本年度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血液管理、心搏骤停的救治、评估与监测、重症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新的治疗场景等领域。本文精选以上5个主题的17篇相关亮点研究,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