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E1α/TRAF2/JNK信号通路在急性肝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肝衰竭(ALF)是临床上最危重的一种肝脏疾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由于AL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手段有限,成为肝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是ALF进展中一个关键的生物学过程,IRE1α/TRAF2/JNK通路作为内质网应激信号传导的一部分,在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放大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凋亡、抑制肝再生能力等作用.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瑰宝,从中药单体中寻找有效防治ALF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通过阐述IRE1α/TRAF2/JNK通路在ALF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总结红景天苷、楮实子、补骨脂+五味子、黄芩素、京尼平、山柰酚、白藜芦醇、沙棘多糖提取物、木犀草素等中药单体调控该通路的潜在价值,以期为ALF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LC同时测定沙棘中的6种色胺类生物碱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6种沙棘中的色胺类生物碱.方法 采用Xcharge-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 6 种色胺类生物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6.28~251.40、5.71~228.60、1.14~457.10、0.80~32.00、0.31~12.60、0.46~18.30μg·mL-1(r2>0.9993);其中,供试品中共检测到4种色胺类生物碱,分别是5-羟色胺、6-hydroxy-l-methyltetrahydro-β-carboline-1-carboxylic acid、shepherdine、L-色氨酸;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3.63%、89.86%、91.58%、90.91%,RSD均<3.00%.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结果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Biome-BGC模型的若尔盖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若尔盖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区域,然而目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情况还不清楚.本文基于Biome-BGC模型,模拟了2007-2021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若尔盖地区4种沙地类型(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露沙地)上典型植被沙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再根据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公式估算出不同沙地类型上沙棘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不同气候情景下,沙棘的WUE年均值均表现为露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与现行气候情景相比,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沙棘的WUE均有所下降,尤其在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情景下沙棘的WUE最低;不同气候情景下,沙棘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年均值均呈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露沙地;与现行气候情景相比,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各类型沙地上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均有所下降;降水和气温对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其中降水对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影响大于气温.本研究揭示了若尔盖地区不同沙地类型上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对高寒沙地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沙棘总黄酮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沙棘总黄酮(TFH)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s)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增生性瘢痕(HS)组织取自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整形外科10例HS患者,组织块法培养Fbs,通过细胞计数实验(CCK-8)检测不同浓度TFH对Fbs增殖活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FH对Fbs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FH对Fbs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分析细胞周期比例和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FH对Fbs中Ⅰ型胶原(Col1)、Ⅲ型胶原(Col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50、100、200、400、800 μg/ml TFH呈浓度依赖性抑制Fbs细胞增殖[(16.35±2.41)%比(20.86±2.58)%比(40.89±0.33)%比(76.23±0.14)%比(85.04±0.58)%, F=75.63, P<0.05]。干预24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224.2 μg/ml,分为对照组、150 μg/ml TFH组、300 μg/ml TFH组。随TFH浓度增大,伤口愈合面积减小(5.74±0.54比2.55±0.32比2.07±0.41, F=18.43, P<0.01),G 0/G 1期细胞比例减少[(86.24±1.71)%比(79.42±0.48)%比(74.64±1.92)%, F=44.72, P<0.01],S期和G 2/M期比例增多[(9.27±1.28)%比(12.57±0.47)%比(17.36±1.90)%, F=44.72, P<0.05,(4.49±0.44)%比8%比8%, F=190.6, P<0.01],Fbs凋亡率升高[(0.40±0.26)%比(19.43±0.91)%比(31.17±1.46)%, F=719.3, P<0.01],Fbs中Col1、Col3、α-SMA、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1.07±0.01比0.73±0.01比0.58±0.01, F=10 840, P<0.01;1.14±0.03比0.87±0.01比0.70±0.01, F=446.50, P<0.01;1.14±0.02比0.87±0.01比0.69±0.01, F=1 314, P<0.01;1.13±0.02比0.68±0.01比0.56±0.01, F=2 756, P<0.01;0.92±0.01比0.89±0.01比0.61±0.01, F=1 039, 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91±0.01比1.07±0.01比1.03±0.01, F=192.90, P<0.05),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TFH可抑制人增生性瘢痕Fbs增殖、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调节胶原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棘NRAMP基因家族鉴定及铅胁迫下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NRAMP(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基因家族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对植物中二价金属离子的细胞转运具有关键作用.为挖掘沙棘NRAMP基因家族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的关键基因,阐明沙棘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沙棘NRAMP家族成员,对编码该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NRAMP基因表达谱、种内种间共线性、蛋白互作网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NRAMP基因家族的 11 个成员不均匀分布于 7 个染色体上,被分为Group1-Group3 三大类群.NRAMP基因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具有丰富的激素应答、分生组织表达和环境应激响应元件.转录组分析表明,沙棘NRAMP基因家族的 11 个成员在不同浓度的铅离子胁迫下呈现差异表达,其中 8 个基因在 1 000 mg/kg的铅胁迫下显著下调,7 个基因在高浓度铅胁迫(5 000 mg/kg)下表达上调,并对选定的 6 个沙棘NRAMP基因进行了RT-qPCR验证.沙棘与单子叶植物小麦NRAMP基因家族的种间共线性比率高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表明,沙棘NRAMP基因家族成员HrLNRAMP8 可能主要通过乙烯途径调控重金属的吸收转运.[结论]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从沙棘中系统鉴定得到 11 个HrLNRAMP家族成员.Group2 亚族成员基因结构最复杂且一致性较低;所有的沙棘NRAMP成员都含有NRAMP家族特有的转运基序motif1.不同基因家族成员在铅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具有偏好性,该基因家族通过响应重金属铅离子胁迫来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从而降低重金属胁迫带来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天山北坡前山带12种植物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前山带是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动态生理适应性和抗旱性评价方法,筛选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对该区域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新疆天山北坡前山带种植的12种植物为研究对象,观测灌水后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分析干旱和复水对植物光合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12种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1)干旱胁迫后,土壤水分散失在0-20 cm层最快,20-40 cm层次之,40-60 cm层最慢,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策略改变生长情况来适应干旱;(2)干旱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而抗逆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复水后各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均未达到初始水平;(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叶绿素含量、ETR和MDA含量等指标贡献率较大,梭梭、柽柳、刺蔷薇和柠条锦鸡儿抗旱性较强,'中亚沙棘'、'新棘5号'、'新棘1号'和山杏次之,而'新棘4号'、'新棘3号'、文冠果和'新棘2号'较弱.[结论]Pn、叶绿素含量、ETR和MDA含量可作为评价植物适应干旱的重要指标;新疆天山北坡前山带植被生态恢复应优先选择梭梭、柽柳、刺蔷薇及柠条锦鸡儿进行建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初生-次生代谢产物"互作途径的大果沙棘和中华沙棘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vat.sp L.与中华沙棘H.rhamnoides初生/次生代谢物的差异,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2个种属的沙棘进行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表征,基于二水平析因-星点设计法(plackett burman-central composite design,PB-CCD)设计对沙棘UPLC-DAD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优化液相方法,指认共有峰;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聚类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大果沙棘、中华沙棘进行差异初生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富集;进一步采用质谱多反应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筛选得到具有差异的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2个品种沙棘的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生物合成途径的关联和阐释.结果 基于成分表征和PLS-DA初步鉴定出中华、大果沙棘含量差异较大的成分有11个,其中包括2个氨基酸类初生代谢物和9个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鉴定出中华沙棘、大果沙棘中的差异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在中华沙棘中含量较高,说明中华沙棘在药用功效上可能强于大果沙棘;其次异鼠李素在大果沙棘中含量较高,说明其对临床的质控和应用可能不太适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采用Gen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AD主要作用靶点,并与化合物基因靶点作韦恩图、明确交集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生物过程及作用通路.应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作用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12个沙棘多酚候选化合物、142个成分靶点以及95个沙棘多酚与AD的共同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沙棘多酚调治AD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阿魏酸、藜芦酸、咖啡酸等,核心靶点包括ALB、EGFR、PTGS2、STAT3、CTNNB1、MMP9、ESR1、TLR4、ICAM 1 和 PPARA.GO 和 KEGG 分析显示,沙棘多酚治疗AD的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受体活化、癌症的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其功能主要为氧化还原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和金属蛋白酶活性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沙棘多酚的5个关键治疗AD的化合物可与5个核心基因的对接口袋相匹配.结论 沙棘多酚可通过多个化合物作用于多个分子靶点和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沙棘果不同极性部位体外及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究沙棘果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能力及体内抗氧化作用,明确有效部位,为拓展沙棘果研发利用、优化制备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以沙棘果为原料,95%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及羟自由基(·OH)法,比较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作用.将11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沙棘果乙酸乙酯层低剂量组(YD,0.015 g/kg)、沙棘果乙酸乙酯层中剂量组(YZ,0.045 g/kg)、沙棘果乙酸乙酯层高剂量组(YG,0.135 g/kg),沙棘果正丁醇层低剂量组(ZD,0.04 g/kg)、沙棘果正丁醇层中剂量组(ZZ,0.13 g/kg)、沙棘果正丁醇层高剂量组(ZG,0.39 g/kg)及沙棘果醇提取物低剂量组(SD,0.16 g/kg)、沙棘果醇提取物中剂量组(SZ,0.5 g/kg)、沙棘果醇提取物高剂量组(SG,1.5 g/kg),每组10只.除Control外,其余各组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0.05 g/mL D-半乳糖(D-gal)溶液,剂量为10 g/0.1 mL,Control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0 d.造模第11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组分别灌胃沙棘果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Control与Model灌胃蒸馏水.末次给药后,考察小鼠体质量变化、脏器指数,对比各组小鼠的血清抗氧化能力,包括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观察心脏、肺脏、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沙棘果不同极性部位均可清除DPPH·、O2·-、·OH,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沙棘果醇提取部位对DPPH·清除率高达76.09%,清除效果最强;体内实验结果显示,YG、ZZ、ZG、SZ、SG血清GSH-PX、SOD、T-AOC水平增高(P<0.05),且均可抑制MDA的积累(P<0.01).其中SG血清GSH-PX抗氧化水平为(872.73±165.39)U/mL、SOD为(180.02±12.33)U/mL、T-AOC为(9.25±1.45)U/mL,高于Model(P<0.01),MDA水平为(4.93±2.07)nmol/mL,相比于Model有所下降(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沙棘果不同极性部位对心脏、肺脏、肾脏组织细胞及结构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 沙棘果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沙棘果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其余各部位抗氧化能力与极性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棘脑通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考察主成分为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的棘脑通的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水平上,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棘脑通给药组(棘脑通低浓度组、棘脑通高浓度组)和氟西汀组.通过体重测试、糖水偏嗜实验和悬尾不动时间测试等行为学研究,考察棘脑通的抗抑郁作用.(2)细胞水平上,将不同浓度的棘脑通应用于PC12细胞、SH-SY5Y细胞、BV2细胞和RAW 264.7细胞,研究棘脑通对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的促进作用,保护神经细胞、诱导神经分化的作用,以及抗氧化、抗炎作用.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嗜率、体重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棘脑通给药组小鼠糖水偏嗜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棘脑通给药组、氟西汀组小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棘脑通低、高浓度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P<0.05),棘脑通给药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棘脑通与神经生长因子(5、50 ng/mL)协同使用时,PC12细胞分化程度、pNF200-Luc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显著提高.棘脑通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5 ng/mL)协同使用时,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提高.100~1 000 μg/mL的棘脑通可显著降低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后,应用棘脑通可提高PC12细胞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采用Erastin诱导SH-SY5Y细胞铁死亡后,应用棘脑通可提高SH-SY5Y细胞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将脂多糖用于BV2、RAW 264.7细胞后,应用棘脑通可降低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水平、核因子κB转录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棘脑通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诱导神经微丝表达,增强神经营养因子样的作用;该药通过以上作用发挥抗抑郁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