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在脾虚湿阻型5-氟尿嘧啶相关腹泻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对于脾虚湿阻型5-氟尿嘧啶(5-FU)相关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00例接受了5-FU联合化疗,并出现了脾虚湿阻型腹泻的症状,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化疗方案采用FOLFOX方案(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方案(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对于重度腹泻患者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体成分分析指标、生化指标,使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I)评分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再统计分析两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无失访病例,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型5-FU相关腹泻患者经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后人体脂肪含量、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超声定向药透电疗在脾虚湿阻型5-FU相关腹泻的应用效果显著,腹泻的发病率大幅度减少,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人体组织学和生物学检测指标,从而极大地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盆腔水造影检查在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盆腔水造影(SPG)检查在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经阴道超声(TVS)与SPG检查的患者.以腹腔镜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TVS与SPG检查对DIE的诊断效能,并采用Likert 5分量表对SPG检查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患者27例,共36个DIE病灶.病灶分别位于子宫骶韧带(USLs)(17个)、直肠-乙状结肠(6个)、膀胱(1个)、输尿管(2个)和腹膜(10个).其中SPG检查发现的DIE病灶数明显多于TVS检查.SPG检查诊断DIE的灵敏度、准确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7%、92.6%、0.853,显著高于TVS(56.5%、55.6%、0.533).患者对SPG检查的总体耐受性较好,平均得分为1.73分.结论 SPG检查比TVS能更清晰地显示DIE病灶,在提高后腔室病灶显示方面更有优势.患者对SPG检查的耐受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诊断女胎尿直肠隔畸形序列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孕妇,27岁,G1P0,孕30周,既往无家族畸形史,无致畸因素接触史.早孕期NT检查未见异常,中孕期三级筛查显示局部肠管明显扩张约1.1 cm(图1a),膀胱水平切面未见异常,现复查胎儿肠管扩张程度.超声表现:宫内见1胎儿,右上腹见胎头强回声环,双顶径7.8 cm,头围28.0 cm,腹围31.9 cm,股骨径5.7 cm.胎盘前壁厚3.2 cm,胎盘Ⅰ+级,羊水指数5.9 cm,脐动脉 S/D:2.79,RI:0.64,胎心 147次/min,律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直肠超声三维容积成像在肛周炎症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和分析经直肠超声三维容积成像在肛周炎症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治疗的肛周炎症性疾病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测证实为肛瘘或肛周脓肿,其中肛瘘患者42例,肛周脓肿患者16例,58例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经直肠超声三维容积成像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经直肠超声三维容积成像检查对肛瘘及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结果:58例患者中共有55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为肛周炎症性疾病,其中肛瘘患者42例中有38例超声显示瘘管形成,且可显示瘘管走行的位置及病灶单发、多发与否,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48%,肛周脓肿患者16例中有15例超声显示为肛周脓肿,且检查可显示脓肿发生的位置及病灶单发、多发与否,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75%。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经直肠超声三维容积成像对肛瘘及肛周脓肿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系数值分别为0.796、0.873(均 P<0.01)。 结论:经直肠超声三维容积成像在肛瘘及肛周脓肿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能够帮助确定病变发生的位置范围及肛瘘患者内外口的定位及确定瘘管的走行,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联合吲哚美辛栓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中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内关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对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患者的辅助镇痛作用及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 64 例接受TUGOR的IVF-ET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 1 例.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电针合谷、内关治疗.TUGOR术前后评估患者压痛阈值、VAS评分、疼痛等级、呼吸频率、脉搏次数;TUGOR术后评估 2 组患者获卵数、2 个卵原核(2PN)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术中及术后监测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UGOR术后,治疗组VAS评分和疼痛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组患术后者压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中的恶心发生率,术后 48 h的腹胀、恶心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质胚胎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合谷、内关联合吲哚美辛栓可有效辅助镇痛,不同程度减轻患者TUGOR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提高优质胚胎率上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穿刺与靶向联合系统穿刺对前列腺PI-RADS评分4~5分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靶向穿刺与靶向联合系统穿刺对多参数磁共振(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评分4~5分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manbet官网登录 378例前列腺PI-RADS评分为4~5分且接受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9(64,75)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9.5(6.7,16.3) 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4.1(23.5,48.4) ml。PI-RADS评分4分240例,5分138例。所有患者均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在mpMRI/经直肠超声融合图像引导下,先行2针靶向穿刺,再行12针系统穿刺。评估穿刺病理及穿刺阳性的Gleason评分,通过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穿刺方式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情况。 结果:378例中290例阳性,88例阴性。靶向穿刺平均2.4针/例,系统穿刺平均12.0针/例,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3%(277/378)与68.3%(258/378), P=0.129],对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211/378)与49.7%(188/378), P=0.094],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1%(299/378)与77.8%(294/378), P=0.658],穿刺针数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2%(580/904)与23.1%(1 049/4 536), P<0.001]。靶向穿刺与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的病理符合率为92.3%(349/378),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3%(277/378)与76.7%(290/378), P=0.275],对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211/378)与62.2%(235/378), P=0.076]。靶向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漏诊率为4.5%(13/290),对CsPCa的漏诊率为10.2%(24/235)。在PI-RADS评分4分的患者中,靶向穿刺与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4%(157/240)与69.2%(166/240), P=0.381],对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112/240)与52.9%(127/240), P=0.171];靶向穿刺的准确率为82.1%(197/240),对前列腺癌的漏诊率为5.4%(9/166),对CsPCa的漏诊率为11.8%(15/127)。在PI-RADS评分5分的患者中,靶向穿刺与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0%(120/138)与89.9%(124/138), P=0.452],对Cs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7%(99/138)与78.3%(108/138), P=0.211];靶向穿刺的准确率为73.9%(102/138),对前列腺癌的漏诊率为3.2%(4/124),对CsPCa的漏诊率为8.3%(9/108)。 结论:对于PI-RADS评分为4~5分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靶向穿刺以更少的穿刺针数可获得与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相近的检出效果,但仍存在诊断不准确及漏诊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和血清D-二聚体对早期预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和血清D-二聚体对早期预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24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后双下肢超声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结果:全组患者术后Caprini评分4分患者8例,5~7分患者217例,≥8分患者15例。共67例术后出现下肢DVT,其中5例术后伴有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62例无明显症状。Caprini评分4分患者中术后无下肢DVT;5~7分患者中57例(26.3%)术后出现下肢DVT;≥8分患者中10例(66.7%)术后出现下肢DVT,≥8分与5~7分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DVT组患者术后Caprini评分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7±1.01 比 5.80±0.94, t=4.108, P<0.001)。DVT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8±2.27 比 2.01±1.04, t=7.715, P<0.001;2.93±1.81 比 2.30±1.21, t=2.631, P<0.001)。根据ROC曲线,术后第1天D-二聚体预测下肢DVT的最佳临界值为2.84 mg/L,敏感度为70.1%,特异性为87.3%,AUC为0.815。术后第3天D-二聚体预测下肢DVT的最佳临界值为1.67 mg/L,敏感度为85.1%,特异性为34.7%,AUC为0.611。 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高,以无症状性血栓为主;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D-二聚体超过2.84 mg/L时应高度警惕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肛瘘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为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由于其病理变化的复杂多样性,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乐观,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肛瘘迁延不愈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中国ManBetX万博官网地址下载 协会肛肠ManBetX万博官网地址下载 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编写本专家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肛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瘘管造影、超声波检查、CT或MRI,目的在于准确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方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腺源性肛瘘确诊后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和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前者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后者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等。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或组合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肛瘘栓和纤维蛋白胶等,由于其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和可重复应用等特点,亦推荐有条件和有经验的医生选择性应用。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愈合,降低肛瘘复发率。由于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和排粪失禁发生率,对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一定要慎重,要权衡患者获益和排粪失禁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脑梗死溶栓后急诊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61岁。因“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5 h,溶栓后确诊主动脉夹层1 h”于2021年11月15日入住聊城市第二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既往高血压史10年,近日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及检测血压。患者于入院5 h前出现右下肢进行性无力伴麻木,遂就诊于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卒中中心,颅脑 CT 未见出血,查体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颅脑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左侧额叶异常信号,左侧大脑前动脉远端狭窄,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 h前查体见右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下降至2级,伴有疼痛不适,持续不能缓解,考虑急性脑梗死加重,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右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至1级,末梢皮温下降,足背动脉未触及,行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可能性大。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夹层表现(Debakey I型,见图1),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右侧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闭塞。为手术治疗急转聊城市第二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入院查体:体温36.3 ℃,脉率6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5/5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醒、双侧瞳孔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胸腹部查体无异常;右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浅感觉减退,皮温低,足背动脉未触及,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27.7 s,国际标准化比值2.2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1.9 s,纤维蛋白原0.32 g/L,D-二聚体17.97 mg/L。积极输注冷沉淀、血浆及人纤维蛋白原对症治疗后复查凝血功能:PT 16.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6 s,纤维蛋白原1.72 g/L。急诊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右冠状窦成形+主动脉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约1 500 mL,予以自体血回输并大量血制品输注,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心脏射血分数(EF)50%左右,血压控制尚可,尿量正常,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术后右股部及小腿肿胀进行性加重,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及右股动脉血流尚可,足背动脉血流量较前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肌红蛋白持续升高至3 000 μg/L,考虑再灌注损伤引起右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11月17日予外科手术切开减张治疗,术中见肌肉缺血水肿并部分坏死,术后血压80/40 mmHg,EF 40%,肌酐持续升高至497 μmol/L,并出现无尿,考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合并分布性休克,予去甲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联合肾上腺素0.5 μg·kg -1·min -1抗休克、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清除肌红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11月21日患者意识转清,心率90~110次/min,平均动脉压70~85 mmHg,尿量10 mL/h左右,肠鸣音未闻及,腹胀明显,左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结合术前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局部闭塞,不除外缺血性肠病及消化道穿孔可能。复查腹腔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见图2)、肠系膜下动脉远端闭塞、腹腔膈下游离气体(见图3)、降结肠、部分乙状结肠可见肠壁积气(见图4),考虑缺血性肠病、肠穿孔。急诊行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造口术。术中见降结肠下段、乙状结肠、直肠上段达腹膜反折上约1.5 cm处肠壁散在片状坏死灶并穿孔(见图5),左下腹及盆腔可见大量浑浊腹腔积液。予大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留置引流管。术后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去甲肾上腺素2.0 μg·kg -1·min -1、垂体后叶素2 U/h、肾上腺素1.0 μg·kg -1·min -1持续泵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EF28%,膀胱腹压检测35 mmHg以上,考虑脓毒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腹高压综合征。建议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及开放腹部刀口减压治疗,患者近亲属拒绝,最终循环难以维持于2021年11月25日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阑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1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 d"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患儿开始呈脐周疼痛,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加重。患儿伴恶心、呕吐、发热,无腹泻,无里急后重感。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肠鸣音3次/min。肛诊入指顺利,未触及包块,直肠前壁、右侧壁无触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9.86×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C反应蛋白为13. 44 mg/L。B型超声可探及肿大阑尾回声,近端直径为12 mm,远端最大直径约22 mm,远端管壁明显增厚,最厚约8 mm;阑尾中部管腔内可见强回声团,大小约6 mm×4 mm(图1A)。阑尾管壁内见丰富血流信号,阑尾周边可见增厚的脂肪组织回声包绕,阑尾区未见液性暗区(图1B)。腹部CT平扫提示右下腹回盲部见阑尾肿胀,内见较多内容物影和1个粪石影,周围腹膜间隙密度增高、模糊,考虑阑尾炎伴阑尾粪石(图2)。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遂急诊行腹腔镜探查+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探查见盆腔内见少量淡黄色清亮渗液,量约10 ml,阑尾尖端处见一肿物,大小约5 cm×4 cm×3 cm,质地硬,不可移动,表面无包膜,与右髂窝致密粘连,阑尾根部、回盲部未见异常,小肠、大肠及其系膜未见转移灶,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为阑尾肿瘤,遂中转开腹行阑尾肿瘤切除术。于右下腹经腹直肌做一长约12 cm纵切口探查肿瘤(图3),予钝性分离阑尾肿瘤边缘,使阑尾肿瘤游离,在距离阑尾根部0. 5 cm处结扎阑尾系膜离断阑尾,取出阑尾肿瘤标本,近端断端予以荷包缝合,检查创面无肿瘤残留,无出血,放置引流管自右下腹Trocar孔引出固定,关腹完成手术,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阑尾黏膜慢性炎,肌层及阑尾周围见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伴小血管增生,并见大量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图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结蛋白(部分+)、平滑肌肌动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34及CD31(脉管+)、β联蛋白(细胞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20%+)。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阑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随访1年恢复良好,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