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载银介孔二氧化硅对大鼠BMSCs细胞毒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含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载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Ag-MSN)这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P-Ag-MSN)的银离子(Ag +)缓释特点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菌性能。 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模板法与共沉淀法结合,精确制备出Ag-MSN,将PDGF-BB加载进入Ag-MSN,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Ag +缓释特点;从SD大鼠提取并培养BM- SCs,对CD29、CD45进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BMSCs的纯度,取长势良好的第3代BMSCs,检测P-Ag-MSN的细胞毒性;制备不同浓度的P-Ag-MSN混悬液,检测对骨髓炎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P-Ag-MSN中的Ag +逐步释放,6~ 12 h后达到峰值;随后释放的幅度逐步下降,并逐渐稳定在一定的浓度。不同浓度的P-Ag-MSN对大鼠BMSCs在1、3、5、7 d时的相对增殖率均值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评级均为0级或I级,对大鼠BMSCs无明显细胞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Ag-MSN对于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球菌均有杀菌效果,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0、50.0、50.0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杀菌效果,其MBC为100.0 μg/ml。 结论:新型纳米抗菌材料P-Ag-MSN的细胞毒性小,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体外对骨髓炎常见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羟基磷灰石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含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脱敏剂对不同粘接模式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为脱敏处理后粘接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阻生而拔除的第三磨牙60颗(西安交通大学口腔manbet官网登录 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将4颗牙制备为1 mm厚牙本质片,1%柠檬酸处理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脱敏牙膏A和B组(分别用含HA的脱敏牙膏Biorepair和Dontodent Sensitive处理)、脱敏糊剂组(HA糊剂处理)(每组2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形貌。剩余牙暴露冠中部牙本质并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入上述4组进行相应处理。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使用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G-Premio Bond)分别在酸蚀-冲洗模式或自酸蚀模式下进行粘接,堆塑树脂,制备树脂-牙本质片状试件(每亚组4个)、微拉伸试件(每亚组20个)和片状试件(每亚组6个),分别进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和纳米渗漏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微拉伸强度(粘接强度)测试及断裂模式记录、粘接界面水渗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脱敏牙膏和脱敏糊剂处理均可部分或完全封闭多数牙本质小管。对于酸蚀-冲洗模式,脱敏牙膏A、B组和脱敏糊剂组粘接强度[分别为(40.98±4.60)、(40.89±4.64)和(41.48±3.65)MP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38.58±4.28)MPa]( F=3.89, P<0.05);对于自酸蚀模式,4组粘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48, P>0.05);各组自酸蚀粘接模式粘接强度均显著大于同组酸蚀-冲洗粘接模式( P<0.05)。4组总体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酸蚀-冲洗模式下粘接界面银染颗粒沿混合层底部呈斑点状分布,自酸蚀模式几乎不存在银染颗粒沉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酸蚀-冲洗模式混合层内存在连续线状渗透,自酸蚀模式混合层内呈不连续线状渗透。 结论:含HA的脱敏剂处理对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的粘接性能无不利影响,搭配自酸蚀粘接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纳米材料对肠道菌群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是指外部尺寸或内部结构中至少一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在食品和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对人体有暴露风险。肠道菌群参与人体循环和代谢的调控,菌群紊乱可能造成炎症反应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碳纳米颗粒等多种纳米颗粒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并可影响实验动物的肠道菌群。本文总结了多种纳米颗粒对肠道菌群影响及机制,有助于为纳米颗粒的安全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负载银纳米颗粒小球藻的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的性能及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银纳米颗粒(AgNP)小球藻的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以下简称复合水凝胶)的性能及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制备单纯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以下简称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2种水凝胶分别在55、37 ℃以及808 nm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外观和可注射性;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2种水凝胶在室温下的拉应力-应变性能、压应力-应变性能以及复合水凝胶在80%最大压应力下的循环压应力-应变性能。分别于磷酸盐缓冲液(PBS)、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中滴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菌液。取部分滴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菌液的复合水凝胶,予近红外光照射5 min。将各样品孵育6 h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并计算2种细菌培养24 h的死亡率(样本数为5)。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泌尿外科收治的1名6岁健康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组织,采用酶解法提取分离原代人成纤维细胞(HFb),常规培养至第3~6代,用于后续细胞实验。制备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0、50.0、25.0、12.5、0 mg/mL的复合水凝胶浸提液,用其培养HFb,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3。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在每只鼠背部制作1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上涂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进行感染。将感染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组、联合处理组,每组5只小鼠,分别采用PBS、单纯水凝胶、复合水凝胶、复合水凝胶+光照(用波长808 nm近红外光照射5 min)处理其创面。于伤后0(首次处理创面后即刻)、3、7、14 d,大体观察各组小鼠创面渗出及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5。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在55 ℃时均为溶液状态,降温到37 ℃后均呈凝胶态;近红外光照射2种水凝胶后,仅复合水凝胶升温,可再次回到溶液状态,即具有可注射性。复合水凝胶的最大拉应力可达301.42 kPa,对应的应变为87.19%;最大压应力可达413.79 kPa,对应的应变为91.67%,均与单纯水凝胶的拉伸和压缩性能相近。复合水凝胶经过10次压缩循环后,其最大压应力仍可达第1次压应力的84.1%。培养24 h,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单纯水凝胶处理后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经PBS处理后( P<0.05);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经复合水凝胶处理后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经单纯水凝胶处理后( P<0.05);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复合水凝胶+光照处理后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仅经复合水凝胶处理后( P<0.05)。培养24 h,与用终质量浓度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相比,用终质量浓度25.0、50.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的HFb的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 P<0.05),用终质量浓度100.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的HFb的增殖活力明显减弱( P<0.05)。伤后0、3 d,空白对照组、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的脓性分泌物均较多,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仅有少量渗出液,而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中未见明显感染。伤后7、14 d,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水凝胶组( 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空白对照组小鼠创面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新生的上皮层;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短,且存在少量炎症细胞;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有连续的新生上皮形成,以及大量未成熟的肉芽组织;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有连续的新生上皮形成,未成熟肉芽组织较少。 结论: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光热性和可注射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生物打印抗菌型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生物打印负载纳米银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和含不同终质量分数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的孔隙结构,并计算孔径大小。处理1、3、7、14 d,采用质谱仪检测含终质量分数15% GelMA和终质量浓度10 mg/L纳米银的水凝胶的纳米银释放浓度。培养24 h,检测含终质量浓度0(无纳米银)、25、50、100 mg/L纳米银的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manbet官网登录 泌尿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健康5岁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和该院整形外科2020年7月收治的1名健康23岁女性抽脂手术后废弃脂肪,采用酶解法分别提取成纤维细胞(Fb)和脂肪干细胞(ASC)。将Fb分为仅有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和另加入含相应终质量浓度纳米银溶液的2 mg/L纳米银组、5 mg/L纳米银组、10 mg/L纳米银组、25 mg/L纳米银组、50 mg/L纳米银组,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Fb增殖活性。将Fb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于培养1、3、7 d,同前检测Fb增殖活性。将ASC与GelMA水凝胶混合种植,分为三维生物打印组和非打印组,于培养1、3、7 d,同前检测ASC增殖活性并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观察ASC生长情况。以上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于18只雄性4~6周龄SD大鼠背部各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设为单纯水凝胶组、水凝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并移植相应支架。分别于伤后4、7、14、21 d,行大体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6);于伤后7、14 d,对创面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样本数为6);于伤后21 d,对创面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排列情况(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均呈圆形,散在分布,粒径均匀。含不同终质量分数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都呈现大小不一且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含终质量分数10% 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的孔径明显大于含终质量分数15%和20% GelMA的含银GelMA水凝胶( P值均<0.05)。处理1、3、7 d,含银GelMA水凝胶的体外纳米银释放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处理14 d,其体外纳米银释放浓度迅速增加。培养24 h,含0、25、50、100 mg/L纳米银的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0、0、0.7、2.1 mm和0、1.4、3.2、3.3 mm。培养48 h,2 mg/L纳米银组、5 mg/L纳米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10 mg/L纳米银组、25 mg/L纳米银组、50 mg/L纳米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与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相比,培养1 d,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 P<0.05);培养3 d,5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 P<0.05),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P<0.05);培养7 d,100 mg/L含银GelMA水凝胶组Fb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P<0.05)。培养1 d,三维生物打印组的ASC增殖活性与非打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养3、7 d,三维生物打印组的ASC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非打印组( t值分别为21.50、12.95, P<0.05)。培养1 d,三维生物打印组死亡ASC数略多于非打印组。培养3、5 d,三维生物打印组和非打印组中的绝大多数ASC为活细胞。伤后4 d,单纯水凝胶组和水凝胶/纳米银组大鼠创面渗液较多,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和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干燥且未见明显感染迹象。伤后7 d,单纯水凝胶组和水凝胶/纳米银组大鼠创面仍有少量渗液,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和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干燥结痂。伤后14 d,4组大鼠创面上的水凝胶均脱落。伤后21 d,仅单纯水凝胶组仍有少量创面未愈合。伤后4、7 d,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 P<0.05)。伤后14 d,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水凝胶/纳米银组和单纯水凝胶组( P值均<0.05)。伤后21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 P<0.05)。伤后7 d,4组大鼠创面上的水凝胶均保持在位;伤后14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的水凝胶已与创面脱离,而其余3组仍有部分水凝胶存在于创面新生组织中。伤后21 d,单纯水凝胶组大鼠创面胶原排列无序,而水凝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组、水凝胶支架/纳米银/ASC组大鼠创面胶原排列相对有序。 结论: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其三维生物打印的双层结构能更好地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组织相融合并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用于创面愈合管理的多生物启发功能导电水凝胶贴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多种水凝胶贴片被开发并用于促进复杂创面的愈合,但目前大多数水凝胶贴片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可控性和复合功能性。研究人员从章鱼、蜗牛等多种生物身上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水凝胶贴片,具有可控制的黏附、抗菌、药物释放等功能,并具备多种监测功能,有望用于创面愈合的智能管理。该贴片由单宁接枝明胶、银-单宁纳米颗粒、聚丙烯酰胺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组成,具有微吸盘驱动器阵列和拉伸背衬层。由于单宁接枝明胶和银-单宁纳米颗粒的光热凝胶-溶胶转变,该贴片具有双重抗菌作用和对温度敏感的类蜗牛黏液样特征。此外,由热响应性PNIPAm组成的“吸盘”可以在收缩-松弛态间发生转化,使得贴片能够可逆性地黏附在物体上,并可控地释放其负载的VEGF,协助促进创面愈合。除此之外,基于良好的抗疲劳性、可拉伸双网水凝胶的自我复原能力以及银-单宁纳米颗粒优良的导电性,该贴片可以灵敏且连续地报告创面的多个生理参数。因此,这种受多生物启发研制的多功能贴片未来在创面愈合管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位还原银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功能单宁酸-壳聚糖/明胶冷冻凝胶促进创面愈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传统的创面敷料功能单一,只能部分满足创面愈合的需要。频繁更换创面敷料会造成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使患者遭受更多的痛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manbet官网登录 于云龙教授课题组在《Burns & Trauma》发表论著《Multifunctional chitosan/gelatin@tannic acid cryogels decorated with in situ reduced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wound healing》,介绍了研究人员基于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多糖开发的一种多功能冷冻凝胶,用于促进细菌感染创面的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关键为清除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以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配合使用注射器和超声冲洗,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根管冲洗方式;氢氧化钙是诊间根管封药的主要选择.然而,常规根管化学消毒存在药物渗透能力欠佳以及产生耐药性等不足.近年来,新型生物小分子制剂如M33D、LL-37等抗菌肽,反义RNA分子ASwalR/ASvicR,纳米银、介孔硅酸钙、壳聚糖等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渗透性及生物调节能力,可在根管复杂解剖结构和牙本质小管深处发挥抗菌、抗生物膜的功效,并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然而,生物小分子制剂的体内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等仍需进一步研究.传统药物的改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仍是研究关注重点,未来还需开发新型小分子制剂和理想消毒药物.本文对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感染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口腔环境响应性的银纳米颗粒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淀粉有机模板的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 NPs),该AgNPs在口腔龋损酸性微环境中响应性释放,通过杀灭病原菌抑制生物膜形成和破坏已成熟生物膜的双重抗菌能力,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可溶性淀粉为绿色稳定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硝酸银为银前驱体,使用一锅法制备得到淀粉负载的Ag NPs.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对Ag NP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细菌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探究其抗菌能力、使用结晶紫染色探究其抑制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细菌活死染色探究其破坏成熟生物膜能力.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计显示的特征峰和透射电镜图像均表明成功合成了均匀分散在淀粉模板的球形Ag NPs,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模板酶解后释放Ag NPs,对变形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P<0.001),而未经α-淀粉酶作用的淀粉负载的Ag NPs则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结果和细菌荧光显微镜观察图像表明,淀粉负载的Ag NPs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形成生物膜和破坏成熟生物膜的作用.结论 使用简单的一锅法绿色合成的淀粉负载的Ag NPs,能在口腔中α-淀粉酶的作用下被释放,杀灭变形链球菌、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同时还能破坏成熟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活性屏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不锈钢的体外抗菌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既往利用活性屏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银涂层大都不涉及纳米领域,形成的银涂层为"薄膜样",被覆基质表层且表面银颗粒分布不均,其长效抗菌能力受到挑战.目的:采用活性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SPSM)技术制备可"埋入"不锈钢(SS)基质内部的纳米银涂层,观察其抗菌能力.方法:以不锈钢为基体,采用ASPSM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其中通过调整轰击时间(1,2,4 h)制备3组涂层样品,分别记为1 h-Ag-ASPSM@SS、2 h-Ag-ASPSM@SS和4 h-Ag-ASPSM@SS,通过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分析3组涂层的抗菌能力.以不锈钢为基体,制备庆大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涂层样品,记为ACNs.将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分别插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悬液中,采用涂布平板法分析样品长效(84 d)抗菌能力.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共培养,进行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取连续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12周后的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采用滚平板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量,采用万古霉素药敏纸片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耐药性.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轰击时间的延长,样品表面纳米银的直径与含量逐渐增加,其中2 h-Ag-ASPSM@SS在形成了均匀球形纳米颗粒的情况下表面银含量较高.②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显示,相较于1 h-Ag-ASPSM@SS、4 h-Ag-ASPSM@SS,2 h-Ag-ASPSM@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与两种细菌共培养42,84 d后,2 h-Ag-ASPSM@S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显著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84 d后、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42 d后,ACN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多于不锈钢组.③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显示,2 h-Ag-ASPSM@S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ACNs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④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12周后,2 h-Ag-ASPSM@SS组表面残留活菌量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表面残留活菌量多于不锈钢组;与不锈钢组比较,ACNs组表面残留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01),2 h-Ag-ASPSM@SS组表面残留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⑤结果表明,ASPSM技术制备的纳米银涂层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纳米银含量的沉积效率,并且具有持久的抗菌特性、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