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分娩疼痛是大多数初产妇难以承受的一种生物学效应,目前应用低浓度局麻药复合少量的阿片类药物连续硬膜外阻滞是解决分娩疼痛的最常用方法. 舒芬太尼是常见的阿片类药物,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存在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使得孕产妇分娩镇痛满意度欠佳[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该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PEL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阻滞组(R组)和局麻组(C组),每组30例.R组患者在手术前20min进行超声引导骶管阻滞,C组患者不实施骶管阻滞.二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接受PELD术.记录二组患者入室基础(T0)、局部麻醉时(T1)、椎间孔成形时(T2)、置入工作通道时(T3)、髓核摘除时(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二组患者T1、T2、T3、T4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二组患者利多卡因使用量、需要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记录二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记录二组患者麻醉后48h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在T1、T2、T3、T4时疼痛VA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R组患者利多卡因使用量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较C组明显降低(P<0.05);R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5);R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局部麻醉比较,0.2%罗哌卡因20ml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联合局部麻醉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镇痛效果更佳,降低疼痛VAS评分,减少局部麻醉利 多卡因使用量,减少舒芬太尼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SAPB对老年胸椎间盘突出症行椎体植骨融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联合罗哌卡因单次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胸椎间盘突出症(TDH)行椎体植骨融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院行椎体植骨融合手术的TDH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SAPB组(R/SAPB组)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联合罗哌卡因SAPB组(Dex+R/SAPB组),各61例;分析二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术前(T0)、术后24h(T1)、术后72h(T2)时间段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术后血清CRP、cTnI、S100β水平.结果 二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APB组比较,Dex+R/SAPB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延迟占比、苏醒期躁动占比降低,维持镇痛时间延长(P<0.05);与R/SAPB组比较,Dex+R/SAPB组T1、T2时刻VAS评分均降低(P<0.05);Dex+R/SAP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SAPB组(P<0.05);术前T0时刻,二组患者血清因子CRP、cTnI、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时刻,二组患者血清CRP、cTnI、S100β因子水平均提升(P<0.05);T2时刻,与R/SAPB组比较,Dex+R/SAPB组患者血清CRP、cTnI、S100β因子水平降低(P<0.05);T2时刻,与R/SAPB组比较,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组患者血清CRP、cTnI、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Dex静脉滴注可以降低TDH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心肌损伤以及认知水平损伤程度,改善围手术期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28~64岁,体重52~78 kg,身高154~166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身麻醉组(G组)和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SA-AQLB,分别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5 mg。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2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1、6、12、24和48 h时记录腹部、盆腔和肩部的疼痛VAS评分,VAS评分>4分时,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气管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SG组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升高,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各时点腹部、盆腔和肩部的疼痛VAS评分降低,恶心呕吐、尿潴留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 P<0.01)。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SA-A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时,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麻醉的优化策略: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8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4):全身麻醉组(G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G组)。E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2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PCIA,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3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镇痛至术后24 h,维持静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补救镇痛。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和术后早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全麻上肢手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行手或腕部、前臂、肘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5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喙突旁入路组(P组)和锁骨后入路组(R组)。P组和R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30 ml分别行锁骨后入路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注射完毕后,每10 min进行1次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评估,持续时间30 min,综合得分≥14分为臂丛神经阻滞成功。阻滞成功后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曲马多80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2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显像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72 h取除镇痛装置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记录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与P组比较,R组穿刺次数减少,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P<0.05),而显像时间、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和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见感觉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3岁,体重65~81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TG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胸橫肌平面阻滞,于双侧肋间内肌与胸橫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术后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补救镇痛,维持术后VAS评分≤4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皮肤瘙痒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TG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发生率降低( P<0.05)。未见皮肤瘙痒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manbet官网登录 胃肠外科对131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技术顺利完成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不进行肛管间断冲洗,采用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同时应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皮下神经阻滞缓解双肛管带来的肛周疼痛。观察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和术后肛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术后肛门疼痛评分(2.9±0.4)分。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3%),其中1例患者为C级吻合口漏,紧急行二次开腹手术,行横结肠造口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余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双肛管引流能够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经局部镇痛处理可缓解肛门不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肩胛舌骨肌下a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肩胛舌骨肌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a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35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45):0.5%罗哌卡因容量分别为5 ml(L组)、10 ml(M组)和15 ml(H组)。麻醉诱导前,L组、M组和H组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5、10和15 ml行肩胛舌骨肌下aSSNB。注药后30 min时,记录膈肌活动度、膈肌麻痹发生情况和程度、SpO 2降低幅度、呼吸困难和Horner征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后24 h时记录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L组比较,M组和H组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膈肌麻痹程度加重,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H组SpO 2降低幅度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 P<0.05);与M组比较,H组SpO 2降低幅度和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膈肌麻痹程度加重,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镇痛满意度评分、呼吸困难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均未见Horner征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0.5%罗哌卡因10 ml肩胛舌骨肌下a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在小儿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手术患儿中的镇痛效果,初步探讨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用于小儿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manbet官网登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单侧DDH开放复位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1~5岁,体重10~21 kg,ASA分级Ⅰ~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骶管阻滞组(C组)和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各20例。患儿均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2组均采用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七氟醚的总用量,术后1 h、2 h、4 h、8 h、12 h、18 h、24 h、36 h、48 h的疼痛行为评分(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FLACC),术后48 h内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总量(布洛芬混悬液),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4(4,8)h比12(8,40.5)h],补救镇痛布洛芬总量明显减少[(227.0±142.2)mg比(142.0±114.4)mg],家长满意度评分更高[(3.0±0.7)分比(3.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中舒芬太尼消耗量[(9.1±3.4)μg比(8.8±2.6)μg]、七氟醚消耗量[(29.0±4.8)mL比(28.8±5.6)mL]、术后住院时间[(7.2±1.2)d比(6.9±0.9)d]、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骶管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可明显延长DDH患儿术后48 h内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