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肠道微生物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医常从脾论治HT,以健脾益气法为治疗原则.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调可刺激免疫反应,诱发HT.中医的脾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上与肠道菌群极为相似.诸多研究表明健脾益气类中药能改善微生物群失调,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及多样性,纠正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比例失调,维持微生物群的动态平衡,调节机体代谢.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讨从脾论治HT的现代科学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HT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表及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是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微生物对TAO的影响,认为眼表及肠道菌群失调后能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诱发TAO的自身免疫反应."肠-眼轴"可能是TAO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影响眼表组织,这种"肠-眼轴"的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TAO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免疫细胞的迁移、交叉免疫反应和代谢物的循环.本文就眼表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与TA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菌群参与TAO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为TAO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组学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高达30%,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构成公共卫生负担.由于该病难以诊断和监控,因此,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价值,多组学技术在探索NAFLD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疗效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在NAFLD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FLD的防治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肠道菌群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哮喘患者肠道微生态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Ba1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抗生素组和鼠李糖乳酪杆菌(LGG)组,每组5只.通过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小鼠饮用水中添加新鲜广谱抗菌药物进行肠道菌群耗竭.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Th1/Th2比例;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GATA3、T-bet、ACE、ACE2、AngⅡ、AT1R、AT2R 的 mRNA 表达以及细胞因子受体 IL-4、IL-5、IL-13、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收集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与多样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显著增加;脾脏中Th1/2比例升高;肺组织中炎症因子受体 IL-4、IL-5、IL-13 mRNA 表达升高,IFN-γ mRNA 表达降低,GATA3、ACE、AngⅡ、AT1R、AT2R 的mRNA表达升高,T-bet、ACE2mRNA表达降低;肠道微生物中门、纲、目、科、属、种水平无显著差异.相比于哮喘组,抗生素组与LGG组均能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抑制ACE/AngⅡ/AT1R轴,但LGG组效果更为显著,且肠道菌群多样性程度更高.结论 补充LGG可以保护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其产生的代谢物可能经血液循环,通过抑制ACE/AngⅡ/AT1R轴,抑制Th2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对哮喘产生治疗作用,其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BQT)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改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消化内科就诊的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益生菌组予以益生菌和标准BQT法2周,停药后口服益生菌4周.安慰剂组予以益生菌安慰剂和标准BQT法2周,BQT停药后口服益生菌安慰剂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临床疗效,运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微生物多样性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干预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水平.[结果]2组的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反酸评分为1.10±0.30 vs 1.35±0.53(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评分为1.07±0.26 vs 1.30±0.52(P<0.05).益生菌组自身前后对比发现,益生菌组患者干预后腹痛(1.24±0.44 vs 1.58±0.71,P<0.05)、胃或腹部饥饿时疼痛(1.07±0.26 vs 1.27±0.45,P<0.05)和大便干硬(1.24±0.49 vs 1.48±0.75,P<0.05)评分显著低于益生菌组干预前.[结论]益生菌联合BQT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对HP的根除率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阻断白细胞介素9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阻断白细胞介素9(IL-9)对日本血吸虫(Sj)感染小鼠肝组织免疫损伤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阻断IL-9改善血吸虫病免疫病理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15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Sj组和IL-9阻断组.Sj组和IL-9阻断组小鼠分别感染(1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IL-9阻断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L-9抗体2次,Sj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gG抗体2次作为同型对照.感染9周后处死小鼠,收取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收取小鼠结肠内容物,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HE、Masson染色显示,单个肉芽肿面积百分比,Sj组(58.6±4.9)%>IL-9阻断组(3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4,P<0.001).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Sj组(35.5±2.0)%>IL-9阻断组(16.2±0.3)%>正常对照组(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14.0,P<0.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L-9阻断后小鼠肝组织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α-SMA蛋白表达百分比,Sj组(29.9±4.0)%>IL-9阻断组(14.9±1.4)%>正常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9,P<0.001);胶原Ⅰ蛋白表达百分比,Sj组(33.9±1.2)%>IL-9 阻断组(16.2±0.7)%>正常对照组(1.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12.0,P<0.001);胶原Ⅲ蛋白表达百分比,Sj组(14.5±3.0)%>IL-9阻断组(5.3±0.6)%>正常对照组(1.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1,P<0.001).小鼠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j组和IL-9阻断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降低,其中IL-9阻断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温生菌、巴恩斯氏菌、未分类肠杆菌、埃希氏菌属等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体内阻断IL-9可改变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结构、多样性,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病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讨骨疏丹补肾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整合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策略探讨骨疏丹(Gushudan,GSD)预防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证(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KYDS)大鼠的补肾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的肠道微生物组学方法,分析正常对照组、肾阳虚证模型组、骨疏丹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粪便代谢物谱与肠道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与差异菌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的代谢组学方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发现骨疏丹参与调控肾阳虚症的 22 种差异代谢物,如色氨酸、鹅去氧胆酸、肌酐和油酸酰胺等,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基于 16S rRNA 测序分析发现骨疏丹在属水平显著上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下调颤杆菌(Oscillibacter)的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与在属水平显著改变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考拉杆菌(Phascolarctobacte-rium)显著负相关(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与毛螺菌(Lachnospiraceae)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骨疏丹通过良性调节内源性代谢和肠道菌群结构发挥补肾作用,为中药通过肠-肾轴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分子机制及生物标志物探讨肠道微生物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酒精性肝病包括一系列肝脏疾病,从脂肪变性到酒精相关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目前,酒精性肝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此外,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在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即酒精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功能,从而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鉴于肠道微生物、酒精和肝损伤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肠道微生物已成为酒精性肝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将重点探讨肠道微生物参与酒精性肝病发病的潜在机制,并分析肠道微生物作为监测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旨在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生素与肠道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改变肠道内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更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肠道内环境的免疫反应,最终加重肠道的损伤.抗生素作为对抗不利于肠道健康的菌群的主流药物,可通过降低肠道内细菌浓度、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调节代谢物的产生以及调控免疫反应等方式来影响肠道疾病的发病进程.但抗生素在应用于肠道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例如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出现、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高表达以及全身性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作者详细描述了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联;抗生素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对抗生素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利弊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抗生素在肠道疾病中的运用提供有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化三甲胺与心房颤动相关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群落,它与宿主的动态功能相互作用,适当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代谢物功能对于维持体内平衡至关重要.近些年,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代谢物影响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就包括心律失常,而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氧化三甲胺(TMAO)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之一,研究发现TMAO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MAO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作用.TMAO通过促进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来增加心房颤动易感性.此外,TMAO还可通过激发炎症反应、致使心脏纤维化与心房焦亡来促进心房结构的重构,其水平升高还可增加心房电生理不稳定性,引发异位活动致电生理重构,亦可直接或间接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引起神经重塑而诱发心房颤动.另外,TMAO水平升高可诱导血小板高反应性,从而促进动脉血栓形成提高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发生率,并且与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也明显相关.研究发现,TMAO在心房颤动防治方面有着一定的潜在价值.在饮食习惯上可以通过减少摄入生成三甲胺的膳食前体从而减少循环中TMAO水平、通过某些药物增加TMAO从肾脏的排泄以及直接服用益生元、益生菌或通过粪便菌群移植的方法调节肠道菌群构成,进而改变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水平.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从上述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