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肠道微生态探讨"敦土制水"辨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中医"脾"功能失调与慢性肾脏病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内在关系,阐述"脾"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机体代谢、免疫功能,从而参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医药"敦土制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敦土制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奠基人之一陈以平"斡旋三焦"治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微生态系统在各方面深刻影响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与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脾肾失调"是CKD的病因之本,而脾居中焦,具有"升清""运化"和"卫"的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及其对机体代谢、免疫等作用相似,肠道菌群的组成平衡和功能稳定可视为"脾主升清"的正常状态.慢性肾脏病患者脾肾亏虚,脾不升清、土不制水,则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肠道菌群失去自我稳定状态,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CKD的发生发展."敦土制水"法重在强健脾运,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肾脏病有良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金汁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作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肠道菌群在肠道内的分布被认为始终保持着共生或拮抗关系,从而达到"平衡"的状态,这与中医提出的治疗疾病目标——"以平为期"相契合.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优势菌种较年轻人都有着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打破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引发老年皮肤瘙痒症,而长期反复的瘙痒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亦会影响肠道菌群.金汁是以健康儿童粪便为原材料制备而成的中药,经过长时间的埋存,其中的菌群早已与粪便及制作时的滤汁不同,古人认为其性大寒,可用于治疗实证发热、天行瘟疾、阳明燥渴、温病发热等证,这可能与金汁中的菌群调节了肠道菌群而发挥治疗作用有关.粪菌移植也是以健康人的粪便作为原材料,通过现代技术移植到患者体内产生治疗作用,这与中医对金汁的运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肠道菌群可能作为干预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短链脂肪酸在特发性矮小症儿童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短链脂肪酸(SCFAs)在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50例ISS患者作为ISS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粪便SCAFs、乙酸、丙酸及丁酸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粪便SCFAs、乙酸、丙酸及丁酸对ISS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S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有无青春期发育延迟将ISS患儿划分为青春期发育延迟组与无青春期发育延迟组,并比较两组粪便SCFAs、乙酸、丙酸及丁酸水平.结果 ISS组粪便SCFAs、乙酸、丙酸及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粪便SCFAs诊断ISS的最佳截断值为90.78 μmol/L,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95%CI:0.766~0.90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8、0.700;乙酸诊断ISS的最佳截断值为22.76 μmol/g,AUC为0.889(95%CI:0.819~0.93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5、0.825;丙酸诊断ISS的最佳截断值为11.79 μmol/g,AUC 为 0.872(95%CI:0.798~0.92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63、0.825;丁 酸诊断 ISS 的最佳截断值为 12.00 μmol/g,AUC 为 0.850(95%CI:0.773~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38、0.8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粪便SCFAs水平升高、乙酸水平升高、丙酸水平升高及丁酸水平升高均为I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50例ISS儿童中,青春期发育延迟55例,纳入青春期发育延迟组,无青春期发育延迟95例,纳入无青春期发育延迟组.青春期发育延迟组粪便SCFAs、乙酸、丙酸、丁酸水平均高于无青春期发育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S的发生可能与粪便SCFAs、乙酸、丙酸以及丁酸表达异常升高有关,上述指标均在临床ISS患儿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微生物普雷沃菌在肺结核研究中的价值分析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会出现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反之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增加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而普雷沃菌属是新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疾病紧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且在结核患者体内有明显的丰度变化。故该文就肠道微生物普雷沃菌与肺结核之间相关性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学在特应性皮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和动物的宏基因组分析表明,特应性皮炎(AD)与肠道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失调有关。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及AD病情加重,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免疫、代谢和神经内分泌途径参与AD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宏基因组学在AD微生物研究及治疗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微生物群落介导AD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针对AD的微生态治疗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菌群移植治疗脑出血患者继发急性肠假性梗阻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菌群移植(FMT)治疗脑出血继发急性肠假性梗阻(AIPO)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1例脑干出血继发AIPO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粪菌制剂供者与患者主要菌群组成,以及患者FMT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5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胀、肠管扩张及腹腔高压,常规保守治疗1周仍无法缓解,并逐渐加重至影响呼吸功能,粪便菌群分析提示肠道菌群失调,遂尝试FMT挽救性治疗。经FMT治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明显;FMT后25 d随访,该患者未再次出现消化道症状;复查粪便菌群分析提示定植于肠道的菌群以益生菌阿克曼菌、双歧杆菌为主,潜在的促炎及产气菌明显减少,菌群多样性增加。患者在FMT治疗后的25 d部分菌群组成趋向于与供者一致;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大幅增加,变形菌门比例大幅下降;在纲水平上,疣微菌纲、拟杆菌纲、放线菌纲、红蝽菌纲和梭状芽孢杆菌均明显增加,丙型变形菌纲明显减少;在目水平上,拟杆菌目、疣微菌目、梭菌目、红蝽菌目增加,β-变形菌目和肠杆菌目减少;在科水平上,双歧杆菌科、阿克曼菌科、瘤胃菌科增加,肠杆菌科减少;在属水平上,阿克曼菌、双歧杆菌增加,埃希-志贺菌和克雷伯菌水平减少。1年后随访,该患者已生活自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结论:FMT治疗对脑出血继发AIPO患者可能有较好疗效,其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重建适宜的肠道屏障,从而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体肺部与肠道细菌在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微生物群是由栖息在人体口腔、肺、肠道等部位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生态系统,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细菌,细菌菌群失调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相关。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肠道和肺部细菌菌群可能在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作用。本综述简要介绍目前细菌菌群与肺癌诊治关系的研究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胰腺炎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肠道菌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慢性胰腺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多种胰腺疾病相关;同样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衡存在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移位,影响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该文分析肠道菌群在慢性胰腺炎中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机制,为探讨肠道菌群在慢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微生态与老年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老年人群是一组特殊的人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群的相关疾病可能与肠道年龄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态中的菌群参与机体的防御、免疫、营养、代谢和抑癌等,同时也参与抗衰老的过程,一旦发生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和丰度势必受到干扰。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与老年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治疗和护理老年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外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手术是多种结直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禁食、机械性肠道准备、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术后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吻合口漏及疾病复发等风险。本文探讨了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的微生态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