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皮肤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女,30分钟龄,因呼吸急促入院。2日龄肺出血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栓导致右手前臂循环障碍,皮肤出现青紫,早期依据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管理原则进行皮肤护理,皮损恢复欠佳,手背及前臂皮肤逐渐出现红肿、坏死、溃烂,创面久不愈合,37日龄接受皮下注射自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10 5个/(kg·次),隔日1次,共2次],皮肤创面逐渐愈合,形成少量瘢痕,患儿住院111 d出院,右手经功能训练后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胎盘输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产儿胎盘输血是维持早产儿从宫内到宫外平稳过渡的关键技术,更符合早产儿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要求,主要通过延迟脐带结扎、脐带挤压和宫外胎盘输血3种方式实现。本文综述了3种不同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对早产儿的影响,希望对胎盘输血在早产儿中的规范性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生物调节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PBM)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1.5、3、6、12 J/cm 2的能量密度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激光照射,在第3天用噻唑蓝(MTT)法确定增殖率最佳的能量密度。细胞移植前,用最佳的能量密度进行激光照射,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干细胞移植组、激光照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在造模后1、3、7、14、21 d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在造模后21 d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 结果:能量密度为12 J/cm 2的激光照射能够加速细胞增殖( P<0.05)。造模后,联合治疗组的BBB评分高于其他组(均 P<0.05),运动功能恢复明显。斜板实验中,联合治疗组和激光照射组的表现也优于其他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空洞面积明显减少,炎性反应最轻;尼氏小体染色变深,脊髓损伤明显降低。 结论:PBM能够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对大鼠脊髓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结论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的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manbet官网登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 +1~27 +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 +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 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纯红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纯红系白血病(PE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2018年2月收治的1例PEL患儿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原始红细胞0.490,早幼红细胞0.345;免疫表型:34.18%CD45阴性细胞,表达红系相关抗原CD235a,且CD117、CD36、CD71均为阳性,CD105部分阳性。细胞遗传学分析提示复杂核型。分子生物学检测阴性。4次化疗后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诱导治疗Ⅱ第28天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达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0.01%。造血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复发,复发2个月后死于原发病导致的多器官衰竭。结论:PEL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目前尚无有效化疗方案,预后极差。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武汉大学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动物实验中心)通过脂多糖(LPS)联合甲基泼尼松龙(MPS)诱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将数字随机法分为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在C臂引导下下通过髓芯减压术将hUCMSCs注射至兔股骨头内。通过Micro-CT、微血管造影及组织学评估兔股骨头骨坏死、微血管数。对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采用Tukey检验。 结果:hUCMSCs组BV/TV、Tb.N和Tb.T明显高于模型组( F=221.4、251.0、586.5, P<0.01);Tb.Sp明显减少( F=137.7,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微血管体积分别为(1.12±0.07)、(1.46±0.04)、(2.18±0.09) mm 3;微血管数分别为(16.00±1.64)、(20.00±1.10)、(35.20±3.11)个。hUCMSCs组中微血管体积及微血管数较模型组中显著增加( F=300.6、104.7,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空骨陷窝发生率分别为(60.42±4.65)%、(49.75±3.73)%、(30.13±4.61)%,hUCMSCs组中空骨陷窝发生率较模型组中显著减少( F=95.3,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微血管数分别为(2.00±0.82)、(2.63±0.92)、(4.50±0.72)个,hUCMSCs组中微血管数较模型组中显著增多( F=16.3, P<0.01)。 结论:hUCMSCs通过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血管生成,减少骨坏死的发生并促进骨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红蛋白H病胎儿及患者的血液学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b)H病胎儿及患者的血液学、基因型的关系以及相关自然病程发展过程。方法:采集2010 - 202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252例Hb H病胎儿及患者血样(包括174例胎儿脐带血,1 062例> 2岁患者外周血,16例罕见基因型Hb H病患者外周血),进行血液学及常规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型分析;另选择0 ~ 2岁Hb H 3.7、Hb H 4.2、Hb H CS和Hb H WS病患儿( n = 278),采集外周血,检测红细胞发育变化趋势。采用多重探针杂交技术、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联合一代Sanger测序对疑似罕见地贫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1 062例> 2岁的Hb H病患者中,基因缺失型(--/-α)占62.34%(662/1 062),其中Hb H 3.7(-- SEA/-α 3.7)、Hb H 4.2(-- SEA/-α 4.2)较为常见,分别占42.28%(449/1 062)和19.11%(203/1 062);非基因缺失型(--/αα T或α Tα/αα T)中,以Hb H CS(-- SEA/αα CS)、Hb H WS(-- SEA/αα WS)以及α CSα/α CSα为主,分别占16.85%(179/1 062)、16.48%(175/1 062)、1.98%(21/1 062)。81.12%(537/662)的基因缺失型Hb H病患者表现为轻、中度贫血,Hb H病检出率范围为75% ~ 80%。非基因缺失型中,Hb H WS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度贫血(90%的患者血液Hb浓度> 95 g/L),而Hb H CS和Hb H QS(-- SEA/αα QS)病患者则主要表现为中、重度贫血,患者外周血均能检出Hb H且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类型Hb H病患者。除Hb H CS和Hb H QS复合β-地贫时Hb A2值未显著升高外,其他类型Hb H病患者复合β-地贫时Hb A2值均升高( > 3.5%)。各种类型Hb H病患者复合β-地贫时,均未检出Hb H峰。红细胞发育变化趋势检测结果显示,Hb H病患者红细胞计数较正常同龄人升高,而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低于正常同龄人(均 P < 0.05),并在6个月至1岁时降到最低;贫血程度严重的Hb H CS病患者,其MCV值升高明显( P < 0.001)。Hb H病胎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显示,α CSα/α CSα胎儿宫内贫血严重,其次为Hb H QS和Hb H CS病胎儿;脐带血中Hb Bart's含量与贫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s = - 0.58, P < 0.001);Hb H病复合β-地贫时,胎儿贫血情况未见明显改善,Hb Bart′s含量未见明显变化(均 P > 0.05)。此外,基因缺失型罕见Hb H病患者中,以Hb H 21.9(-α 21.9kb/-- SEA)、Hb H 2.4(-α 2.4/-- SEA)常见;非基因缺失型罕见Hb H病患者中,αα Amsterdam-A1/-- SEA和αα Hb G-Georgia/-- SEA均为首见。 结论:不同类型之间及相同类型在不同发育时期的Hb H病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当Hb H病患者复合β-地贫时,基因缺失型患者表型有所改善,而非基因缺失型患者未见明显改变。相较于正常人,Hb H病患者血液Hb、MCV、MCH均降低且红细胞生理变化更为急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13三体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系G 4P 4,孕38 +4周经剖宫产娩出,羊水Ⅱ度浑浊,脐带与胎盘未见异常。患儿出生后因"口唇与四肢肢端发绀、呼吸与反应欠佳6 h"于2021年10月24日转入梧州市工人manbet官网登录 就诊。患儿母亲43岁,父亲52岁,否认近亲结婚及家族遗传病史,已育有2女1子,均健康。孕期未进行常规产检,无特殊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UCBT的143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UCBT后100 d内患儿每周进行1~2次血浆CMV-DNA检测,根据结果分为CM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UCBT后100 d内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比较移植1个月后CMV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例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CM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143例患儿中男113例、女30例,移植时年龄为14(8,27)月龄。原发病以慢性肉芽肿病(49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43例)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9例)为主。CMV感染率为21.7%(31/143),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44(31,49)d。复发性CMV感染率为4.2%(6/143),复发性CMV感染与非复发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8(18.3,63.1)×10 6比22.5(13.2,31.9)×10 6拷贝/L, Z=-0.95, P=0.340;35.2(20.2,54.6)×10 6比28.4(24.1,53.5)×10 6拷贝/L, Z=-0.10, P=0.920]。难治性CMV感染率为4.9%(7/143),难治性CMV感染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13.1,32.2)×10 6比25.9(14.2,12.2)×10 6拷贝/L, Z=-1.04, P=0.299;47.7(27.9,77.6)×10 6比27.7(19.7,51.8)×10 6拷贝/L, Z=-1.49, P=0.137]。CMV感染组中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RIC)的使用率、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率、移植后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45.2%(14/31)比25.0%(28/112),100%(31/31)比78.6%(88/112),64.5%(20/31)比26.8%(30/112),χ 2=4.76、7.98、15.20,均 P<0.05]。本组患儿随访31.6(13.2,45.9)个月,CMV感染对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影响(χ 2=0.02, P=0.843)。难治性CMV感染、非难治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比95.8%(23/24)比86.6%(97/112),χ 2=5.91, P=0.037],而复发性CMV感染、非复发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比88.0%(22/25)比86.6%(97/112),χ 2=0.43, P=0.896]。移植1个月后感染CMV的患儿组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CD4 + T细胞绝对计数、比例及Ig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24.1(81.5,167.6)×10 6比175.5(108.3,257.2)×10 6个/L,0.240(0.164,0.404)比0.376(0.222,0.469),9.3(6.2,14.7)比13.6(10.7,16.4)g/L, Z=-2.48、-2.12、-2.47,均 P<0.05],而CD8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418(0.281,0.624)比0.249(0.154,0.434), Z=-2.56, P=0.010]。 结论:PID患儿UCBT后发生CMV感染与RIC方案、发生Ⅱ~Ⅳ级aGVHD及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有关。UCBT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的患儿存活率降低。UCBT后应定期进行免疫重建监测,免疫重建延迟患儿可考虑增加CMV-DNA监测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脐带过度扭转新生儿结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脐带过度扭转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妇产manbet官网登录 分娩的脐带过度扭转产妇为观察组,按1∶1的比例选取同期无脐带过度扭转的产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以及脐带过度扭转产妇不同脐带螺旋指数(umbilical coiling index,UCI)[脐带扭转周数/脐带长度(cm)]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1 780例)分娩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均小于对照组[(37.9±3.2)周比(38.4±2.9)周,(3 007±726)g比(3 354±616)g,(48.5±4.3)cm比(49.6±4.1)cm],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 、脐血pH<7.2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34.9%(622/1 780)比12.9%(230/1 780),1.5%(26/1 780)比0.7%(13/1 780),4.2%(75/1 780)比2.8%(49/1 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CI≥0.73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低于UCI<0.73组,脐血pH<7.20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UCI<0.7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脐带过度扭转增加了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风险,对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及身长均有明显影响,UCI越大,对新生儿影响越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