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皮肤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10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manbet官网登录 皮肤科门诊及互联网远程门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的患儿61例,年龄22 d至17岁(2.83 ± 2.47)岁,病程2 ~ 14 d。皮肤表现为急性荨麻疹25例(41.0%),发疹/斑丘疹样皮损10例(16.4%),面部血管性水肿6例(9.8%),荨麻疹性血管炎5例(8.2%),玫瑰糠疹及多形红斑各4例(6.6%),紫癜2例(3.3%),混合型皮损2例(3.3%),毛囊炎、结节性红斑和肢端血管性水肿各1例(1.6%)。不同皮肤表现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67, P < 0.001)。48例(78.7%)皮疹泛发,13例(21.3%)局限分布;10例(16.4%)瘙痒,3例(4.9%)灼痛,48例(78.7%)无症状。36例(59.0%)皮损持续≤ 3 d,25例(41.0%)> 3 d,但均未超过2周。61例均高热至38.5 ℃,1例(1.6%)热前出疹,41例(67.2%)热中出疹,19例(31.2%)热退后出疹;不同皮疹分布、自觉症状、皮疹持续天数、发热与出疹相关性组间的皮损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愈后未见复发且不遗留色素改变及瘢痕。 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多样,以荨麻疹、发疹/斑丘疹样皮损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EB病毒对皮肤病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病毒之后,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致瘤性及其与一系列皮肤病的关联。这篇文章介绍了EB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总结了EB病毒相关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通过收集病例报道,总结常见皮肤病(银屑病、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副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脂膜炎、多形红斑、血管炎)合并EB病毒感染时的临床表现、采用的治疗手段以及最终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体系统在荨麻疹性血管炎诊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荨麻疹性血管炎(UV)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其病理上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而补体激活在UV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血清补体水平检测是对UV进行诊断分型的基础,其对提示病情轻重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应当重视补体成分检测在UV诊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疱性荨麻疹性血管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相关的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41岁。因双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固定黑影遮挡1年,加重4个月,颧部散在点状红色皮疹,偶有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于2021年4月14日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就诊。患者有鼻窦炎病史10年。否认其他全身病史。2020年4月,患者因拆除旧被服而诱发全身点状皮疹、剧烈瘙痒、发热(体温最高达39.2℃)、头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腹泻、双膝及骶髂关节疼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中心固定黑影遮挡,经抗过敏治疗后缓解,约1个月后复发,在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诊断为"荨麻疹"。2020年5月12日外院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3.89×10 9个/L(参考值范围:0.05 ~0.50×10 9个/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2.8%(参照值范围:3.0%~8.0%),风湿系列、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肌炎抗体谱、血管炎自身抗体谱和感染系列阴性。胸腹部CT检查,双肺局部少许炎症。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病理检查,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皮肤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骨髓穿刺检查,粒细胞、红细胞、巨细胞三系明显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2020年5月26日转诊至上级manbet官网登录 ,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观察、系统性血管炎观察、双肺炎症、双眼脉络膜缺血、双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双眼视网膜血管炎以及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2020年6月2日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阴性。2020年6月4日眼部检查,双眼视盘及血管旁大量棉绒斑,黄斑区假樱桃红斑、鼻上方大量黄白色Purtscher斑,后极部少量线状出血(图1A,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后极部及视盘周边团块状无灌注区(图1C,图1D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双眼视盘旁及黄斑区鼻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团块状增厚(图1E,图1F)。视野检查,右眼(低视力模式)中心视野弥散光敏度下降,伴鼻侧大片视野缺损,累及中心;左眼中心视野弥散光敏度下降,伴与生理盲点相连的中心及上下方大片视野缺损(图2)。治疗期间患者双眼视力持续下降,予以静脉注射甲强龙冲击治疗,抗病毒及抗凝治疗,症状缓解。4个月前出现病情反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0.5,矫正视力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16 mm Hg(1 mm Hg=0.133 kPa )。双眼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右眼动脉和静脉血管直径比值1:2,动静脉交叉压迫征(+),颞上视网膜灰白,黄斑区颞侧视网膜反光增强,后极部散在圆形灰白色软性渗出(图3A);左眼颞上动脉和静脉间视网膜灰白,上方血管旁散在点状棉绒斑,后极部散在圆形灰白色软性渗出(图3B )。诊断:(1)双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PLR);(2)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给予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抑制免疫反应,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支持疗法;治疗23 d后病情好转,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提高至0.4、0.8,视野改善(图3C,图3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接种疫苗后发生荨麻疹性血管炎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接种疫苗是预防疫苗所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随着近几年疫苗事件频发,关注疫苗防病效果的同时,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接种四价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用于预防因感染相应血清型导致的宫颈癌、原位腺癌等;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也是目前用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主要的措施.监测数据显示,2种疫苗接种后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在极个别受种者中会引起比较罕见的反应,现报道2例因接种四价HPV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出现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匐行性回状红斑样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国内首报
编辑人员丨2024/4/13
患者男,57岁,全身出现环状红斑,伴瘙痒和疼痛5 d.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水肿性同心圆形红斑,呈木纹状外观,边缘隆起,未见明显鳞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真皮浅层水肿明显,胶原纤维束间隙增宽;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不明显;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少许红细胞外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匐行性回状红斑样荨麻疹性血管炎.给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治疗,皮疹基本消退,仅残留淡褐色色素沉着斑.患者出院4个月后随访皮疹未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临床资料 患者,女,55 岁,四川人,汉族,已婚,农民,小学文化. 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浸润性红斑、结节 10 余年,加重伴低热 2 个月.患者10 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红斑、结节伴疼痛及灼热,于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就诊,予以口服及肌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疼痛较前缓解,但皮疹仍反复发作.患者曾两次于四川省某manbet官网登录 行组织病理等检查,分别提示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接受相关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皮疹疼痛好转,但皮疹一直未完全消退. 出院后长期口服"泼尼松片,每天1 次,每次2 片".2 个月前,患者双上臂皮疹较前增多,疼痛较前加重,伴低热、发汗,服用既往药物无明显缓解. 在我科住院期间出现左眼痛、畏光、视物模糊等不适,眼科会诊后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 既往 2型糖尿病病史 10 余年,否认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低补体荨麻疹性血管炎合并新月体肾炎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 岁,因"反复皮肤红斑、丘疹 3 年半,加重伴血肌酐增高 5 天"于 2016 年 1 月 11 日入我科.该患缘于 3 年半前因皮肤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住于我院皮肤科,查体可见四肢及下腹部散在红斑、丘疹,部分结节表面破溃、渗出、结痂,皮损呈对称分布,化验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 18.2/HPF,白细胞 6.1/HPF,明确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给予甲强龙、氯雷他定、雷公藤多苷等对症治疗,因考虑患者有陈旧性肺结核,未长期给予激素治疗,出院口服雷公藤多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荨麻疹性血管炎1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荨麻疹性血管炎(UV)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manbet官网登录 皮肤科诊断为UV的1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30例反复发作荨麻疹样皮损并且组织病理报告为UV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 30例UV患者中25例(88.3%)皮损持续时间大于24h,皮损均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斑块(100.0%),其中16例(53.3%)消退时呈环状,12例(40.0%)可见色素沉着斑.110例患者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典型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48例(43.6%),均见真皮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00.0%),嗜中性粒细胞浸润78例(70.9%).实验室检查显示补体C4降低者3.3% (1/30),抗核抗体阳性30.0%(9/30);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均呈阴性.所有患者(100.0%)均对单用H1抗组胺药加倍剂量和/或联合用药治疗超过4周无效.结论 皮损为水肿性红斑/斑块且持续时间大于24 h、呈环状消退及遗留色素沉着斑,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作为临床诊断UV的重要线索;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以及真皮小血管周围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