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碱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茶碱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401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茶碱类药物分为药物组(n=308)和对照组(n=93).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茶碱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变化情况,对有差异的参数进行亚组分析,观察不同种类茶碱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药物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氨茶碱组与多索茶碱组嗜碱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物组与对照组PCT、CRP、WBC、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HCT、PLR、NLR、嗜酸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嗜碱性粒细胞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物组亚组中氨茶碱组住院时间与多索茶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嗜碱性粒细胞较多索茶碱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茶碱类药物可明显缩短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嗜碱性粒细胞,氨茶碱与多索茶碱在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氨茶碱对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多索茶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学习曲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2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1例进行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累计求和分析(cumulative sum analysis,CUSUM)法绘制学习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的临界点将整个过程分为提高期(47例)和熟练期(104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结果: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例数形成手术时间序列图,拟合曲线为?=-27.171n(x)+330.74(x=手术例数).根据手术时间绘制的CUSUM曲线的最佳拟合曲线方程为?=-0.005x3-1.387x2+98.643x-253.571(x为手术例数,最优拟合系数R2=0.931,P<0.05),48例即为该手术达到熟练期所需累积的例数.提高期患者手术时间[(263.72±38.07)min vs.(201.65±48.03)min,P<0.001]、术后持续发热率(40.43%vs.22.12%,P=0.020)和术后体温[38.0(37.8,38.1)℃ vs.37.7(37.5,38.0)℃,P=0.002]均高于熟练期患者.两阶段患者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和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临时阻断能够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术者约需完成48例腹腔镜下暂时阻断子宫动脉根治性挖除子宫腺肌病手术达到技术熟练,但仍需不断熟练手术操作,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进展期胃癌切缘TCF21和CyclinD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检测胃癌根治术切缘转录因子21(TCF21)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术后局部复发、5年生存率的关系.选择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在济南市第八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腺癌200例患者以及行胃镜活检的10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取胃癌癌灶、胃癌上下切缘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分析癌组织、切缘及正常胃黏膜TCF21及Cyclin D1表达的差异,以及切缘TCF21与Cyclin D1的表达与胃癌术后5年内局部复发、5年生存率的关系,探寻胃癌复发与预后的预测因素.TCF21在胃癌癌灶、切缘、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1.5%,48.0%,16.0%,切缘与癌灶、切缘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在胃癌癌灶、切缘组织、正常黏膜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72.0%、32.5%、8.0%,切缘与癌灶、切缘与正常胃黏膜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切缘TCF21、Cyclin D1的表达为胃癌术后局部复发、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胃癌切缘组织中TCF21及Cyclin D1特异表达,与胃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有相关性,切缘组织TCF21及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作为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ema7a促进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粘附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ema7a蛋白促进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之间粘附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和巨核细胞系MEG01在体外模拟肺部血管和巨核细胞的粘附,使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4D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技术,检测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之间的粘附、HUVECs表面的Sema7a蛋白结合情况,及与Sema7a蛋白结合后的HUVECs蛋白质表达差异及相关生物学信息的变化,预测潜在的信号通路.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s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 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结果 Sema7a蛋白与 HUVECs结合后,激活了 HUVECs细胞MAPK信号通路,并上调了 HVUECs的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促进了巨核细胞MEG01与HUVECs的粘附.结论Sema7a蛋白通过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VCMA-1的表达,促进了巨核细胞MEG01与内皮细胞HUVECs间的粘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纤维粘连蛋白靶向JAK/STAT3信号通路调控粘连性肠梗阻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纤维粘连蛋白(FN)靶向JAK/STAT3信号通路调控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行肠切除手术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5例(观察组),同期行腹股沟疝手术患者65例(对照组),取患者肠组织及术前血液样本,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肠组织样本中FN、STAT3、p-STAT3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FN表达.体外培养人肠上皮细胞系HIEC-6,采用慢病毒转染抑制细胞FN表达,采用CCK8、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FN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N对细胞STAT3、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组织中F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较高(P<0.05),STAT3、p-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则明显较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分泌型FN含量也明显较高(P<0.05).体外实验显示,与NC siRNA组HIEC-6细胞比较,LV-FN siRNA组HIEC-6细胞在48、72、96、120 h的增殖率均明显较低(P<0.05),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较低(P<0.05),其F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较低(P<0.05),STAT3、p-STAT3 mRNA及蛋白则明显较高(P<0.05).结论:纤维粘连蛋白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组织及血清中呈明显高表达,可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影响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引I起病变肠段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lo-HSCT患者移植期间优化营养干预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优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期间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该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干预,干预组行优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及评分[体重、患者全观整体评估(PG-SGA)评分、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组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进出层流病房时[3.10(1.10,4.80)kg vs.4.30(3.10,6.70)kg]、移植60 d时[3.20(1.00,5.50)kg vs.4.15(3.33,7.88)kg]体重下降幅度更少,出层流病房时PG-SGA评分[(10.43±3.25)分vs.(13.00±3.05)分]更低,出层流病房时PA水平[(189.63±51.29)mg/L vs.(163.83±48.03)mg/L]更高,能量[(753.99±350.66)kcal vs.(539.96±247.65)kcal]和蛋白质[(33.87±15.87)g vs.(20.43±12.57)g]的经口摄入量更多,腹泻发生率(14.3%vs.37.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allo-HSCT期间的营养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阴虚动风证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颗粒对帕金森病(PD)阴虚动风证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注射法制备PD阴虚动风证动物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150 mg/kg)和复方地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75、3.5、7 g/kg),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共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神经行为学,HE染色观察黑质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损毁侧黑质内DA能神经元的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Western b1ot及RT-qPCR法检测DJ-1、IP3R、GRP75、VDAC1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加(P<0.01),游泳评分降低(P<0.01),悬挂时间减少(P<0.01),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受损,黑质内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肿胀变性,线粒体嵴消失等损伤,损伤侧黑质DJ-1、IP3R、GRP75、VDAC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及复方地黄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减少(P<0.01),游泳评分升高(P<0.01),悬挂时间增加(P<0.01),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减轻,损伤侧黑质DJ-1、IP3R、GRP75、VDAC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复方地黄颗粒高剂量效果与美多芭相当(P>0.05).结论 复方地黄颗粒可能通过调控DJ-1、IP3R、GRP75、VDAC1表达促进内质网-线粒体稳态,减轻线粒体损伤,维持DA能神经元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年与中年男性血浆外泌体蛋白组学差异浅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外泌体作为细胞信使,在体液循环中运输各种生物活性分子.本研究初步对比青年和中年男性血浆外泌体的性状特征和内含蛋白质的差异,为探索血浆外泌体内对机体有影响的蛋白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青年(19.33岁±1.16岁)与中年(50.33岁±2.52岁)男性的外周血,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仪和Western blot对其表征进行检测.液相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血浆外泌体蛋白,对比分析两个年龄层来源的血浆外泌体蛋白种类与功能差异.结果 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的平均直径和蛋白质浓度与中年男性的血浆外泌体相近,但外泌体的平均浓度略低于中年男性;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低表达CD9,而中年男性则呈现高表达.在两组人群的血浆外泌体中共鉴定到110个差异蛋白;相较于中年男性,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有36个蛋白表达上调,74个蛋白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蛋白的生物学过程差异主要集中在翻译延伸、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和有机氮化合物生物合成;分子功能主要集中在翻译延伸因子、铜离子结合和核酸结合.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抗原处理、呈递和内吞作用等13条通路.在仅青年男性血浆外泌体表达的21个蛋白中,Drebrin-like protein(DBNL)同时具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关功能.结论 尽管青年和中年男性血浆外泌体在形态、粒径和浓度上无明显差异,但其表面标志物和内含蛋白质却存在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肝外感染的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伴肝外感染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病人164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肝外感染分为肝外感染组62例和无肝外感染组102例,分析2组肝脓肿病原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肝外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肝脓肿伴肝外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病人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胆道疾病、心脏疾病、脑梗死、肝硬化、恶性肿瘤、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手术史和饮酒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感染组病人年龄高于无肝外感染组(P<0.05),脓肿直径小于无肝外感染组(P<0.05),咳嗽、腹泻和败血症、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肝外感染组(P<0.05~P<0.01);肝外感染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无肝外感染组(P<0.05~P<0.01),血小板、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无肝外感染组(P<0.01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直径是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发生肝外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伴肝外感染的细菌性肝脓肿更易发生于高龄病人,更易出现败血症、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对于脓肿直径小的细菌性肝脓肿病人需警惕肝外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紫杉醇诱发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观察大鼠给药前后对机械刺激及热刺激的反应,电生理方法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神经传导速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核因子E2(Nrf2)蛋白表达,并通过组织形态学测定足背部表皮神经纤维密度,观察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形态学变化,综合评价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荣筋丸可以提高50%缩足阈值;对热缩足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对高、中剂量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足背表皮神经纤维密度明显提高;对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组织形态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脊髓角中Nrf2蛋白的表达量升高.结论 养血荣筋丸对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