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伴脊柱侧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一期单纯后路跳跃式半椎体(hemivertebra,HV)切除、跳跃式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多发性HV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并行一期后路跳跃式HV切除、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多发HV所致CS患儿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7±1.2)岁(范围1.4~4.9岁)。选择导致局部侧凸、侧后凸畸形或冠状面偏移的责任半椎体作为切除的目标,先远端后近端分别切除半椎体并水平化固定椎。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近端和远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局部后凸Cobb角及脊柱生长高度(近端和远端内固定长度、T 1~S 1长度)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近、远期并发症,包括生长过程中脊柱冠状面(失代偿定义为术后侧凸进展>20°)、矢状面(后凸进展定义为上、下内固定间后凸加重>40°)的再进展情况,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螺钉切割、螺钉误置)。 结果:每例患儿均切除2个HV,8例(61.5%)半椎体位于脊柱两侧,5例(38.5%)位于脊柱同侧。术后随访时间为(6.2±3.3)年(范围2.0~10.5年)。术前近端侧凸Cobb角和远端侧凸Cobb角分别为36.7°±11.8°和35.2°±7.8°,术后分别矫正至9.7°±6.6°和6.1°±4.1°,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4.3°±5.4°和8.0°±4.6°,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 F近端=31.249, F远端=93.830, P<0.001),术后改善率分别为73.6%±19.6%和82.4%±11.7%( t近端=6.888, t远端=10.954, P<0.001),末次随访时丢失率为15.8%±26.9%和6.9%±7.0%。冠状面平衡术前为(17.2±14.8)mm,术后改善至(-0.2±15.7)mm,末次随访时维持在(0±18.4)mm( F=4.137, P=0.024)。T 1~S 1长度术前为(256.3±24.0)mm,术后(273.8±27.3)m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333.2±3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704, P=0.003),术后较术前略有增加( t=0.680, P=0.527),末次随访时较术后明显增加( t=2.986, P< 0.001)。7例患儿术前存在局部后凸畸形,由术前32.2°±13.6°明显改善至术后的6.1°±9.8°,末次随访时为5.4°±10.4°无明显矫形丢失( F=11.187, P=0.002),术后改善率为93.4%±27.0%( t=3.355, P=0.004)。6例患儿(46.2%)术后出现冠状面失代偿(21.7°±1.9°),支具治疗后末次随访改善至14.7°±8.9°;2例(15.4%)患儿术后3个月胸椎区域内固定间后凸加重,分别为68°和58°,经过支具治疗后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55°和46°。 结论:后路一期跳跃式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安全且有效,可明显改善幼儿脊柱生长不平衡和局部畸形。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生长期内冠状面侧凸进展较为常见,补充性支具治疗可进一步控制侧后凸畸形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A型一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A型(SPG5A)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8月15日在河南省儿童manbet官网登录 疑诊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1个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基因组测序(trio-WGS),对可疑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患儿为1岁男性,主要表现为小头畸形,颜面部、四肢远端及躯干背侧多毛,智力和运动发育落后,双下肢肌张力高,双侧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其父母及姐姐表型均未见明显异常。Trio-WGS检测发现患儿携带 CYP7B1基因c.1250G>A(p.Arg417His)纯合变异,其母亲携带杂合变异,父亲和姐姐均为野生型,变异来源分析为8号染色体(chr8)母源单亲二倍体(UPD),Sanger测序与trio-WGS结果一致。既往未见chr8母源UPD导致SPG5A的报道。 结论:上述SPG5A患儿为复杂型HSP,chr8 CYP7B1基因c.1250G>A母源UPD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幼儿起病的酪氨酸羟化酶缺陷病九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酪氨酸羟化酶缺陷病(THD)患儿的临床特征,从而对本病进行早期识别、优化治疗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manbet官网登录 就诊且确诊为THD的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就诊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变异、治疗随访等结果,依据Willemsen方法进行分型,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9例THD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为新生儿期至2岁6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确诊病程为4个月至5年7个月(中位病程9个月),其中A型THD患儿6例,B型THD患儿3例;7例患儿首发症状为运动发育迟缓,其余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减少8例,四肢肌张力障碍5例,躯干肌张力低4例,吞咽/构音障碍4例,动眼危象4例,震颤3例,肌强直3例,表情僵硬3例,眼睑下垂2例,过度流涎/出汗2例,昼夜波动2例,肌阵挛1例,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1例。7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正常,2例非特异性异常(1例髓鞘化落后,1例双侧脑室扩大、白质减少)。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共发现8个酪氨酸羟化酶变异,分别为4个错义变异,2个移码变异,1个剪切变异,1个无义变异,其中3个变异既往未见报道[c.1505_1518dup(p.R507Afs *23)、c.1128_1138del(p.Q377Gfs *12)、c.1058A>G(p.H353R)]。所有患儿均服用多巴丝肼片,A型THD患儿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分别为1.7~8.3 mg·kg -1·d -1及4.5~20.0 mg·kg -1·d -1;B型THD患儿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分别为1.7~12.5 mg·kg -1·d -1及4.6~12.0 mg·kg -1·d -1;A型THD患儿中4例有异动症,通过下调左旋多巴剂量或延缓加量,异动症均缓解。B型THD患儿中1例有异动症,未处理自行缓解。 结论:THD虽临床表现多样,但1岁以内首发症状多为运动发育迟缓,临床表现以运动减少、躯干肌张力低、四肢肌张力障碍多见。推荐THD患儿(无论临床分型)在1.0~5.0 mg·kg -1·d -1范围内按便于分割的最小剂量起始,维持剂量可根据患儿个体化反应进行调整。本病异动症发生率不低,通过下调用药起始剂量、延缓加量速度多数可以中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chaaf-Yang综合征临床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Schaaf-Yan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特征,并与Prader-Willi综合征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一例Schaaf-Yang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相关文献。该病例为14 d女婴,因"自主呼吸弱及喂养困难14 d"就诊,患儿生后即出现反应差、呼吸及吸吮吞咽困难、额部高、耳位低、躯干部瘦小、左脚发育异常、双手握持困难、肌张力低下。生后14 d转诊途中因窒息缺氧死亡。结果:基因检测显示患儿15号染色体黑色素瘤抗原样基因2(melanoma antigen-like gene 2,MAGEL2)c.C1912T:pQ638X杂合变异,家系验证该突变为新生突变。文献复习国内外已报道的由MAGEL2基因突变所致的Schaaf-Yang综合征病例150余例,其中国内病例15例。结论:国内外病例MAGEL2基因突变均以c.1996dupC突变频率最高,该突变的患儿有更高频率的关节挛缩、进食困难和呼吸功能障碍等表现,以及更严重的智力障碍及发育迟缓。Schaaf-Yang综合征与Prader-Willi综合征临床表现相似,多有重叠。对于新生儿期存在呼吸窘迫、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的病例,需注意与Prader-Willi综合征相鉴别,避免漏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p中间缺失致全面发育迟缓伴重度肌张力低下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2岁2月,因"至今独走不稳"于2021年4月就诊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manbet官网登录 康复科。患儿自幼各能区发育落后,入院时能独站,独走不稳,可主动抓物,捏取小物品欠灵活,不会持勺进食,唤名有反应,可认家庭成员,指认五官及身体部位,认部分动、名词图片,可简单称谓语及名词表达。母孕期无特殊,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1 Kg,生后有窒息抢救史(具体不详),否认新生儿期颅内出血、呼吸困难及惊厥史。父母体健,否认近亲婚配,家族中无与患儿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身高90 cm(P50~P85),体重13 Kg(P50~P85),头围48 cm(P15~P50),毛发色浅,发际线较低,面容特殊:前额凸出、睑裂小、眼裂下斜、眼距宽、内眦赘皮、耳廓小、耳位低及鼻梁塌,易流涎,粗测视听反应可,躯干及四肢肌张力重度低下,围巾征(+)、跟耳征(+),四肢肌力弱,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踝阵挛(-)。独走时速度慢、步幅小、步基宽,双肘屈曲维持平衡,立位双膝外翻、双膝反张、双足扁平外翻。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谱、甲功三项、血尿代谢筛查、心电图、心脏、肝胆胰脾超声等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超声:左肾积水(左肾大小正常,肾盂扩张,最大径约15 mm)。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头颅前后径略短,胼胝体体部略短,双侧侧脑室体后部稍增宽(见图1)。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大运动63,细动作84,应物能70,言语能79,应人能82。社会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边缘水平。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无可以解释患者表型的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LOVES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4岁3个月,因躯干紫红斑、青色包块伴双足畸形4年3个月于2020年8月4日入院。出生时左髂部及右腰外侧见2处皮肤红斑伴皮肤肥厚,右侧颜面部肿胀,右耳肿大,双足异常;7月龄时在外院就诊,考虑"巨趾症",予双足多趾、巨趾修复术;1岁1个月时因腹部包块就诊于我院普外科,予左侧腹部淋巴管瘤切除术,术后肿块组织病理检查示大小、形状、厚薄不均的管腔结构,未见内衬上皮,局部囊壁可见淋巴细胞、脂肪组织及毛细血管结构,符合大囊状淋巴管畸形;同时腰骶椎磁共振成像检查:L2-L5椎体水平椎管内见异常信号影,提示脂肪瘤;3岁时因步态不稳、不会自主排尿就诊外院,予终丝脂肪瘤切除、脊髓栓系松解术及终丝切断术,术后恢复可,但未给出明确的诊断与意见。家长自觉患儿右侧面部肿胀随年龄增大稍有缓解,双足异常情况无缓解,右腰外侧红斑颜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左髂部局部包块变成青色,且出现皮下静脉扩张。起病以来,患儿精神、食纳可,但智力发育晚于同龄儿,易烦躁、易怒,大便每2 ~ 3天1次,3岁手术后尿液黄臭。出生后不久发现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未治疗;1岁9个月曾有高热惊厥;入院前1周患肺炎,入院时偶有咳嗽。家族史:母亲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父亲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伴血小板增多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女,5月龄,因头部及躯干散在皮疹2月余就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部及躯干出现丘疹、脓疱,始于躯干,逐渐扩散至头面部及四肢,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先后至当地诊所、manbet官网登录 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稍高,血小板863 × 10 9/L,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2周,皮疹消退后复发,当地manbet官网登录 予口服"头孢克洛片"及"阿昔洛韦片"治疗,皮疹未见明显消退。口服药物后低热1 d,最高达37.5 ℃,遂至本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C反应蛋白高,予双嘧达莫片降血小板治疗,未见下降,门诊拟诊"脓皮病?血小板增多症"收住入院。入院体检:发育正常,神志清,反应好,头颅外形正常,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呼吸36次,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稍粗,对称,心率138次,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部见大量密集分布的米粒大小棕黄色丘疹及脓疱,部分表面油腻性结痂,躯干四肢散在斑块结痂,大小不一,类圆形,部分可见痂脱落后的凹陷性瘢痕,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未见明显坏死组织及水疱。见 图1。血常规:白细胞8.98 × 10 9/L,红细胞3.58 × 10 12/L,血红蛋白92 g/L,血小板942 × 10 9/L,C反应蛋白38.04 mg/L(参考范围0~8 mg/L)。头部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层下脓疱,棘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网状变性,真皮乳头层弥漫分布大量单个核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淡染,见 图2A、 图2B。免疫组化:CD1a(+),CD68(+),CD207(langerin,+),S100(+),波形蛋白(+),见 图2C、 图2D。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46.5%,红系15.5%,粒系/红系比值为3/1,比例正常;粒系增生活跃,部分见中毒性颗粒或空泡,少数示巨幼样变,嗜酸粒细胞形态正常;红系增生活跃,各期幼红细胞尚可,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铁染色:外铁++~+++,内铁阳性率:1%(Ⅰ型);全片巨核细胞> 100个,血小板多见,分布呈大、中小簇或散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2p25.1p23.3重复导致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因"6个月17天不会翻身"为代主诉就诊。患儿系第一胎,出生体重3.45 kg。手后背,不会翻身,不会坐。对声音反应可,可笑出声,会无意识发"a、o"音。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外观无畸形,头围46.2 cm,前囟2.0 cm×2.0 cm,平软,毛发可。神经系统:视觉粗试反应存在,听觉粗试反应迟钝,moro反射阴性,ATNR阴性,视听觉粗试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高,膝跟腱反射可引出,双巴氏征阴性,踝阵挛阴性,双皮层拇指征弱阳性,耻骨上伸展反射阴,侧弯反射阳性。米拉尼运动发育评价:仰卧位:头居中,四肢自发活动可,躯干立直反射可引出,自己会翻身;俯卧位肘支撑抬头90°,侧弯反射阴性;坐位:半前倾;立位:扶站双下肢可支持体重,尖足;vojta姿势反射异常表现为:头稍后背,上肢旋内后背,前臂旋内后背,左侧明显,尖足,双下肢一过性伸展,尖足。蒙面实验及落下伞反射未引出。头颅磁共振:双侧额颞部蛛网膜下腔略宽,胼胝体压部T2低信号模糊,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脑室系统大小形态正常,脑沟、脑回未见异常。多功能神经肌肉监测示:(1)腓肠肌:左侧肌张力增高,右侧肌张力轻度增高;(2)肱二头肌:左侧肌张力增高,右侧肌张力轻度增高。运动功能评估报告单:患儿无主动翻身意识,仰卧位手抓足不能完成,有主动抓物意识,两手拿物品,不会双手交替物品,俯卧位肘支撑,蒙面试验(-)、降落伞反射(-)。运动功能评估报告单:患儿现运动水平落后于同龄儿童,翻动时头颈前屈侧转能力差,躯干回旋能力差,故不能由仰卧位翻至俯卧位,由于躯干肌不能保持躯干直立,坐位躯干前倾稳定性差,立位可扶站支撑体重,呈屈髋体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c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抗-c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儿生后1 h出现面部和躯干部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重,生后6 h血清总胆红素 168.1 μmol/L,血型O型Rh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释放抗体试验均阳性;其母血型A型RhDCCee,血清中检出IgG型抗-c抗体,效价1∶4。给予患儿蓝光照射、免疫球蛋白及药物治疗后,痊愈出院。患儿生后1和3个月随访,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皮肤异色病一例USB1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男,13岁,因皮肤异常10年余、身高增长缓慢5年余就诊。自6月龄时开始肢端出现红斑鳞屑,逐渐蔓延躯干和面部,消退后出现褐色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伴有龋齿、掌跖增厚及指趾甲增厚脱落,6岁时开始身高增长缓慢,性腺发育不全,眉毛和睫毛稀疏,颧骨平坦,走路有跛行。近10年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参考值。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计数1.1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345;患儿血清睾酮<0.087 nmol/L,低于正常水平。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显示,患儿USB1基因存在c.450-2A > G和c.335de1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其中c.335de1G突变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