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视功能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视功能及眼部疾病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至3月纳入北京市朝阳区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92例(584只眼)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资料,其中男性235例,女性57例;年龄2~18岁。检查所有患儿主观远、近视力、近立体视、客观视力、屈光度数、眼前节和眼底。另纳入健康幼儿及学生300人作为对照,年龄2~18岁,检查主、客观视力和屈光度数。对ASD合并不同智力障碍程度患儿进行分析,视力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进行计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儿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584只眼中,屈光不正272只眼(47.22%),散光260只眼(45.14%),远视29只眼(5.03%),近视10只眼(1.74%),弱视危险因素47只眼(8.16%)。292例患儿中斜视20例(6.85%),色弱3例(1.03%),外眼异常4例(1.37%)。211例患儿完成了近立体视检查,其中100″及以内者54例(25.59%),200″~900″者157例(74.41%)。272只屈光不正眼中,157只眼(57.72%)需矫正而未矫正。患儿主观、客观视力分别为0.22(0.10,0.35)和0.10(0.00,0.22);不同性别的ASD合并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患儿远近视力、客观视力、屈光度数、近立体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段ASD合并轻度智力障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1.453, P<0.001),合并中度智力障碍患儿主观远、近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08,-4.503; P<0.001),客观视力、屈光度数、近立体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儿童的主观远视力和客观视力分别为0.10(0.00,0.22)和0.00(0.00,0.10),屈光度数为0.25(-0.25,0.50)D,与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比较,主观远视力及客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527,-10.393; P<0.001),屈光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74 ,P=0.203)。 结论:ASD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主、客观视力均低于健康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眼病的患病率和未矫正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所患的屈光不正中以散光为主,且矫正和治疗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收治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儿童患者58例,年龄4~10岁。根据S-BLRc外直肌上、下缘止点后徙量的差异分为3组:A组(1 mm,22例)、B组(1.5 mm,18例)和C组(2 mm,18例)。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看近、看远斜视度,近远斜视度差(NDD),眼底客观旋转角,上转和下转25°时斜视度差,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立体视及手术成功率,屈光状态。手术成功的标准: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外斜视<-8 △,内斜视<+5 △;NDD<5 △。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立体视觉和手术成功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 结果::术后6个月,看近、远的斜视度分别由-37.1 △±4.2 △、-25.8 △±3.7 △下降至-1.4 △±4.6 △、-0.1 △±4.1 △,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5.72, P<0 .001; t=32.54, P<0 .001)。各组术后NDD(A组1.8 △±1.9 △,B组0.8 △±2.1 △,C组0.9 △±2.5 △)均较术前(A组10.0 △±0 △,B组11.2 △±1.5 △,C组13.3 △±2.2 △)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3, P<0 .001; t=17.2, P<0 .001; t=13.6, P<0 .001);NDD平均改善量分别为8.2 △±1.9 △、10.3 △±2.5 △、12.4 △±3.9 △,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80, P<0 .001)。纳入的患者术前AC/A均值为(1.55±0.73) △/D,术后AC/A均值为(1.53±0.74) △/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旋转性复视、A-V型斜视。手术前后各组间的球镜度、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眼和左眼散光度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6, P<0 .001; t=5.32, P<0 .001)。术后6~9个月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为89.7%,3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BLRc是治疗儿童CI-IX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有效矫正看近、看远外斜视,降低NDD,有利于双眼视觉改善。NDD的改善量与外直肌上、下缘的倾斜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压贴三棱镜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过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治疗4~8岁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过矫导致的继发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于济南市第二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行斜视矫正术且术后2个月确定存在过矫(+5 △<斜视度≤+25 △)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38例,年龄4~8岁,配戴压贴三棱镜,度数为1/3~1/2的残余内斜视,每2个月复查,根据眼位情况调整压贴三棱镜度数,斜视度≤+5 △并稳定3个月后可去除压贴三棱镜。自使用压贴三棱镜起随诊1年观察眼位正位率(百分比)、斜视度、远近立体视觉。各时间点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 χ2检验。 结果::压贴三棱镜治疗2个月正位率为5%(2/38),治疗6个月正位率为45%(17/38),治疗1年正位率为71%(27/38)。压贴三棱镜治疗6个月后近立体视正常率较戴镜前提高( χ2=3.75, P=0.029)。压贴三棱镜治疗1年后近立体视和远立体视正常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χ2=14.53, P=0.025; χ2=15.57, P=0.022)。 结论::4~8岁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出现>+5 △~≤+25 △的内斜视时,使用压贴三棱镜有助于眼位及立体视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直肌倾斜后徙术与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R)与外直肌后徙术(LR)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CIX(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manbet官网登录 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斜视矫正术的CIX(T)患者101例,根据术式分为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组44例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组57例,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行不同术式的患者术后视近斜视角、视远斜视角及远近斜视角度差(NDD)。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 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3个月,NDD较术前的改善量在S-BLR组和BLR组分别为(8.0±3.3)棱镜度(PD)和(6.1±4.0)PD,S-BLR组较BLR组对NDD的改善更明显( Z=-1.995, P=0.046)。术后3个月,视近斜视角S-BLR组为(-5.1±5.5)PD,较BLR组的(-8.3±5.8)PD明显减小( Z=-2.882, P=0.004)。视远斜视角在S-BLR组与BLR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正位率在S-BLR组为82%,高于BLR组的53%( χ2=9.34, P=0.002)。S-LR前后,S-BLR组患者上视及下视斜视角度差及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LR对CIX(T)的视近斜视角及NDD疗效优于L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视觉功能及阅读学习障碍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间歇性外斜视(IXT)患者与眼位正常儿童在双眼视功能、发生阅读学习障碍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门诊就诊的IXT儿童(39例,作为IXT组)和眼位正常儿童(44例,作为对照组)。检查并记录2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远近水平眼位、集合近点、近立体视、调节幅度、单双眼调节灵活度,完成《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和《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参数检验法差异性检验(曼-惠特尼法)、卡方检验、K-W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IXT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BCVA、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儿童远近眼位、近立体视、集合近点、双眼调节灵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调节幅度和单眼调节灵活度在2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XT组的年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XT组和对照组在阅读障碍发生率和学习障碍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5, P=0.004; t=-4.07; P<0.001)。阅读障碍与远近水平眼位、近立体视、集合近点、双眼Flipper检查结果和学习障碍评分显著相关( r=-0.43、-0.37、-0.57、0.41、-0.54、-0.62,均 P<0.05)。 结论::IXT患儿与眼位正常儿童相比,存在部分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容易出现阅读困难及学习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眼位招飞学生斜视度与近视屈光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外隐斜视与眼位正常招飞体检学生的远近斜视度及等效球镜屈光度的差异。方法: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13 551名,分析其年度视力和屈光度、斜视不合格率趋势。从中选取2019—2020年参加招飞体检的338名高中生眼科检查资料,单纯IXT不伴垂直斜视者69例(IXT组)、眼位正常者114例(正位组)、外隐斜视者155例(外隐斜视组)。根据视近眼位控制能力将IXT组分为控制力强组(55例)和可控正位组(14例),外隐斜视组分为视近斜视度≤-6 Δ组(98例)和>-6 Δ组(57例)。分别比较控制力强组和可控正位组、视近斜视度≤-6 Δ组和>-6 Δ组、控制力强组和视近斜视度>-6 Δ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及视远斜视度。 结果:2016—2020年民航招飞体检眼科不合格学生中屈光度不合格率、斜视不合格率均有上升趋势。不同眼位组近视情况及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F=93.23、44.94、94.04、365.63, P值均<0.001)。外隐斜视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高于IXT组( P值均<0.05)。正位组近视率、视远斜视度低于IXT和外隐斜视组( P值均<0.05),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IXT和外隐斜视组( P值均<0.05),屈光度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可控制正位组相比,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更低,而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4、2.89, P=0.028、0.012)。与视近斜视度>-6 Δ组相比,视近斜视度≤-6 Δ组视远斜视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2, P<0.001);两组的近视率、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力强组的等效球镜屈光度、视远斜视度均较视近斜视度>-6 Δ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3、14.90, P=0.001、<0.001),而两组的近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民航招飞体检中IXT组学生的近视率、近视程度及视远斜视程度均为最高,外隐斜视组其次,正位组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Ⅲ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Ⅲ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常规斜视矫正术的Ⅲ型ACCE患者31例,年龄14~39岁。收集患者发病时间、双眼的屈光度、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术中测得的内直肌附着点、术前与术后的斜视度、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等资料,随访时间6~12(7.4±2.6)个月。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斜视度、融合范围的差异,采用传统配对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远立体视的变化,采用增强配对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近立体视锐度的变化。结果::31例Ⅲ型AACE患者中,高度近视3例(10%),中度近视25例(81%),低度近视2例(6%),正视1例(3%)。所有患者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为(6~10) (7.8±1.1)h,内直肌附着点距离角膜缘的平均距离为(4.9±0.1)mm。术前患者看近(33 cm)的斜视度的中位数为35 PD,看远(6 m)的斜视度的中位数为40 P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36, P=0.00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术后患者看近与看远的斜视度的中位数均为0 PD;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均比术前明显减小,手术前后斜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Z=-4.865,均 P<0.001)。患者术前融合范围的中位数为14°,术后融合范围的中位数为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49, P=0.002)。与术前相比,术后有16例(84%)患者恢复了远立体视,19例(95%)患者恢复了近立体视功能,术前与术后的远立体视功能( χ2=14.063, P<0.001)、近立体视功能( χ2=24.000,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内直肌附着点靠前、中度近视可能是Ⅲ型ACCE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按照常规手术量行斜视矫正术能有效改善Ⅲ型ACCE患者的斜视度、融合范围和远近立体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弱视性视力低下儿童调节训练效果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非弱视性视力低下儿童视功能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manbet官网登录 的眼视光门诊就诊的47例非弱视性视力低下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8.96±2.02)岁,范围5~13岁,主觉验光结果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屈光度范围为-1.00~+2.00 D。调节训练前在屈光度完全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视功能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立体视、远近水平隐斜、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PRA)、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AF)等。每名患儿接受5次调节训练治疗,每周1次。结果:UCVA和BCVA训练前分别为0.30 (0.15,0.56),0.22 (0.09,0.39),训练5次后分别为0.04 (0.00,0.09),0.00 (0.00,0.09),训练后比训练前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13, P<0.001; Z=-4.47, P<0.001);立体视锐度从(130.11±123.51)″改善至(73.92±56.50)″ ( t=3.42, P=0.020);调节幅度在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改善( t=-6.40, P=0.001);远隐斜视和近隐斜视在训练前分别为-1.00 (-3.00,0.00),-4.00 (-5.50,-2.00) △,训练后分别为-2.00 (-3.00,0.00),-3.00 (-5.00,-1.0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15, P=0.988; Z=-2.34, P=0.190);NRA和PRA在训练后分别为(2.02±0.61)、(-3.06±1.59) D,比训练前(1.34±0.79)、(-1.39±1.28) D增强( t=-5.77, P=0.001; t=6.24, P=0.001);调节反应在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F在训练后[9.00 (6.00,13.25) cpm]比训练前[0.50 (0.00,5.00) cpm]有改善( t=-4.99, P<0.001)。 结论:调节训练能改善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儿的UCVA、BCVA、立体视、调节幅度、AF、NRA及PR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类型斜视手术前后远近立体视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斜视类型对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不同类型斜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四组:组1为非调节性内斜视,组2为间歇性外斜视,组3为恒定性外斜视,组4为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手术前后分别应用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记录并分析术前、术后第7d,1、3、6mo的各项检查数据.结果:斜视患者72例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外斜视组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优于非调节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及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调节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和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组术后不同时期远、近立体视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立体视(0例)比近立体视(19例,26%)的损害更严重,术后近立体视(51例,71%)的恢复明显优于远立体视(17例,24%),术后1mo远、近立体视恢复效果明显.结论:不同斜视类型对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的影响存在差异,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效果最佳.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外斜V征伴下斜肌亢进对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影响一致.斜视患者远立体视损害较重,术后近立体视恢复明显优于远立体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manbet官网登录 眼科确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8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内科会诊情况,眼前节及眼底、远近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头颅影像学检查.随访2~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1~52 (29.7±10.3)岁.戴镜看远斜视度为+9△ ~ +60△(+36±13)△;看近斜视度为+7△~+45△(+28±12)△.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1).所有患者全身查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使用底朝外三棱镜按照1:1的比例分别加到左右眼上.3例在随访期间不接受三棱镜矫正,改行斜视手术;其余患者均坚持戴镜,末次随访未诉戴镜看远复视明显,戴镜看远斜视度+6△+23△,看近斜视度+4△+18△.11例表示满意,4例认为一般,3例不满意.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发生在近视人群,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三棱镜验配对于改善大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看远复视及斜视具有较好疗效,达到了治疗目的且避开了因患者处于发病早期斜视度数尚不稳定带来的手术治疗的风险,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