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BC1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TCRβ链恒定区结构域蛋白TRBC1在成熟T细胞淋巴瘤(TCL)中的表达特点,并与TCRVβ分析和TCR基因重排结果比较,探索TRBC1在T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manbet官网登录 血液科收治的30例TCL患者(TCL组)、40名正常对照和50例无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非TCL组)TRBC1的表达特点,同时分析TCRVβ受体库检测、TCR基因重排与TRBC1限制性表达检测在TCL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CD4 +T和CD8 +T细胞亚群TRB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6±6.5)%和(39.3±4.4)%,非TCL组患者CD4 +T和CD8 +T细胞亚群TRB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3.8)%和(36.0±8.4)%,TRBC1表达在两组中均呈双相表达模式。TCL组患者均为CD3 +TCRγδ -,TRBC1阳性表达率>92.3%或<12.7%,所有病例均呈限制性表达模式(单克隆表达),与正常对照和非TC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T细胞克隆性检测效能方面,TRBC1灵敏性为100%,TCR基因重排阳性检出率为92.8%,TCRVβ流式试剂盒敏感性为94.1%,Kappa检验显示,三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高。 结论:多参数FCM检测TRBC1表达水平能够快速高效地诊断TCL,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564例 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淋巴结肿大—多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疑诊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常规骨髓及淋巴结检查均无异常淋巴细胞克隆证据。进一步排查发现患者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直接库姆实验阳性、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仍提示免疫异常相关疾病。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流式细胞学检测CD3 +CD4 -CD8 -双阴性T淋巴细胞升高,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提示FAS基因热点突变,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ALPS为罕见病,常规检查仍不能确诊患者,CD4 -CD8 -双阴性T淋巴细胞流式检测及深度二代基因测序可提供帮助。该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激素减量病情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LADA的患病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怀化及其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的患病率,分析LADA的临床特征,研究LADA与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manbet官网登录 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根据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阳性结果,将其分为LADA组和T2DM组,其中LADA组21例[根据抗GAD滴度分为LADA1组(≥180 Units/ml高滴度)和LADA2组(<180 Units/ml低滴度)],T2DM组399例。调查LADA患者的患病率。检测并比较LADA组和T2DM组间BMI、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20例LADA及年龄病程相匹配的20例T2DM患者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观察LADA患者与T2DM患者临床生化特征及细胞免疫层面的差异。 结果:⑴新诊断T2DM患者中的LADA检出率为5.0%(21/420),汉族与少数民族的LAD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和4.4%)( P>0.05);⑵LADA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和2 h-CP)低于T2DM组( P均<0.05);LADA1组的FCP及2 h-CP水平较LADA2组更低( P<0.05)。T2DM组的BMI、LDL-C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DM组血清中的Cys C、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LA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⑶LADA组患者T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比值高于T2DM组( P<0.05)。 结论:⑴新诊断汉族及少数民族T2DM患者中均存在相似比例的LADA患者。抗体高滴度LADA较低滴度LADA及T2DM患者体型偏瘦,胰岛功能更差。但较LADA患者,T2DM患者与代谢紊乱更相关,其大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⑵LADA组较T2DM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T细胞免疫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gG 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IgG 4相关性疾病(IgG 4-R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淋巴细胞亚型以及潜在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靶点。 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manbet官网登录 就诊的IgG 4-RD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症状和体征、器官受累情况、实验室指标、淋巴细胞亚型、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情况。 结果:86例IgG 4-RD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87(62±11)岁,其中男性51例(59.3%),女性35例(40.7%),34.9%的患者有过敏史,随访时间为4.8(0.4,14.1)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为腹痛、颌下腺肿大、泪腺肿大(各占20.9%)。75.6%的患者受累器官超过1个,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胰腺(52.3%)、颌下腺(51.2%)和泪腺(34.9%)。18.8%(16/85)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30.0%(24/80)IgE升高,61.2%(52/85)补体C3减低,50.0%(42/84)补体C4减低,72.9%(62/85)IgG升高,58.3%(28/48)IgG 1 升高,89.5%(77/86)IgG 4升高。64.7%(55/85)存在自身抗体阳性,最常见的阳性自身抗体是抗核抗体(ANA)(63.5%)。25.7%(9/35)CD4 +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2.9%(8/35)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90.0%(18/20)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升高。50.0%(11/22)IL-2升高,33.3%(10/30)IL-6升高,16.7%(5/30)IL-10升高。79.2%(42/53)存在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67.9%(36/53)存在纤维化,35.8%(19/53)IgG 4阳性/IgG阳性浆细胞>40%,且每高倍镜视野IgG 4阳性浆细胞>10个,30.2%(16/53)淋巴滤泡增生或异位形成。应用2011年日本研究小组提出的标准对53例具有详尽病理资料的患者进行评价,24.5%(13/53)可确定诊断,3.8%(2/53)很可能诊断,67.9%(36/53)可能诊断,3.8%(2/53)不能诊断。治疗后6个月,EOS%、IgE、IgG、IgG 4显著下降,补体C3、C4显著升高(均 P<0.05),而且治疗后6个月的IgG 4水平与基线时的C4呈负相关,与IgE、IgG 4/IgG呈正相关。 结论:IgG 4-RD是一组男性多发,多器官受累,伴随嗜酸性粒细胞、IgE、IgG、IgG 1、IgG 4升高,补体降低的免疫性疾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Treg比例相对升高。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治疗后6个月的IgG 4水平与基线时的补体C4水平呈负相关,与IgE水平、IgG 4/IgG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骼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骨骼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ytotoxic T-cell lymphoma,CTL)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manbet官网登录 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manbet官网登录 (原第一五二中心manbet官网登录 )14例骨骼肌CTL和47例非骨骼肌结外CTL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肿瘤形态,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EB病毒(EBV)感染状态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骨骼肌CTL占本组结外CTL的23.0%(14/61)。患者中位年龄45.5岁(11~76岁),男性6例,女性8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有B症状者占比为2/14。肿瘤分别发生于颊部(7例)、舌部(4例)、下唇(3例)及左上臂(2例),其中有2例均累及两个部位。临床分期ⅠE期10例,ⅡE期4例。与非骨骼肌结外CTL比较,骨骼肌CTL多无B症状、临床分期低、主要累及面颊及口腔(舌部和唇部, P<0.05)。形态学上表现为骨骼肌组织内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阳性表达T细胞抗原(CD2、CD3、CD5、CD7),其中一个或多个抗原表达减弱或表达缺失者占比为11/14。所有病例均表达T细胞胞质内抗原-1、颗粒酶B和CD8(CD8 +>CD4 +模式),CD56阴性。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35.0%(5%~60%)。所有病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除6例未检测外,其余病例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1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0~67个月)。10例患者完全缓解,5年生存率为100%,与非骨骼肌结外CTL(5年总生存率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77, P=0.004)。 结论:骨骼肌CTL多发生于面颊和口腔,肿瘤细胞具有侵嗜骨骼肌或肌炎样的形态学特征,具有CD8 +>CD4 +和细胞毒性分子模式的免疫表型,临床分期低,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使用活化诱导标记法评价HIV-1感染者特异性CD4 +T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HIV-1特异性CD4 +T细胞亚群功能的活化诱导标记法(activation-induced markers,AIM),从而更有效地评价HIV-1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方法:选取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慢性感染者及6例未感染HIV-1的健康人,分别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的AIM法和细胞内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并探讨两种方法用于评价HIV-1感染者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AIM法检测HIV-1慢性感染者中HIV-1抗原特异性PD-1 +CD25 +CD4 +T、CD69 +CD200 +CD4 +T、CD69 +ICOS + CD4 +T细胞阳性的比例为11/12、8/12和7/12,检测CD69 +ICOS +CD8 +T、CD137 +CD69 +CD8 +T、PD-1 +CD25 +CD8 +、OX40 +PD-1 +CD8 +T细胞阳性的比例为8/12、8/12、7/12、7/12。ICS法检测HIV-1抗原特异性IL-2 +CD4 +T、IFN-γ +CD4 +T、TNF-α +CD4 +T细胞阳性的占比为2/12、2/12、0;IFN-γ +CD8 +T、TNF-α +CD8 +T、IL-2 +CD8 +T细胞阳性的占比为12/12、10/12、5/12。 结论:AIM法在评价CD4 +T细胞功能方面更为敏感,可作为ICS法的补充,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更全面地评估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复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期间复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明确不同淋巴细胞亚群对NMOSD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manbet官网登录 神经内科自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76例外周血水通道蛋白4-IgG阳性NMOSD患者使用RTX治疗期间的175次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数据,根据数据采集时患者是否处于复发状态将数据分为复发组( n=26)和非复发组( n=149)。通过两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数据对应的RTX使用时间间隔及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通过点二列相关分析初步探讨各淋巴细胞亚群及RTX使用时间间隔与NMOSD患者复发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复发组RTX使用时间间隔较未复发组明显延长[10.00(6.73,14.37)月 vs. 7.27(6.30,9.10)月],CD3 -CD56 +自然杀伤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未复发组明显偏低[(10.72%(7.06%,15.34%) vs. 13.85%(9.42%,20.13%)],而CD19 +B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未复发组明显升高[7.41%(1.18%,15.70%) vs. 3.55%(0.38%,8.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RTX使用时间间隔、CD3 -D19 +B淋巴细胞与NMOSD是否复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0.363, P<0.001; r=0.218, P=0.004),CD3 -CD56 +自然杀伤淋巴细胞与NMOSD是否复发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0.193, P=0.011)。 结论:RTX使用时间间隔延长增加NMOSD复发风险;CD3 -CD56 +自然杀伤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可能参与NMOSD患者的疾病状态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后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manbet官网登录 接受UCBT的143例PID患儿的临床资料。UCBT后100 d内患儿每周进行1~2次血浆CMV-DNA检测,根据结果分为CM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UCBT后100 d内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比较移植1个月后CMV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例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CM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143例患儿中男113例、女30例,移植时年龄为14(8,27)月龄。原发病以慢性肉芽肿病(49例)、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43例)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9例)为主。CMV感染率为21.7%(31/143),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44(31,49)d。复发性CMV感染率为4.2%(6/143),复发性CMV感染与非复发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8(18.3,63.1)×10 6比22.5(13.2,31.9)×10 6拷贝/L, Z=-0.95, P=0.340;35.2(20.2,54.6)×10 6比28.4(24.1,53.5)×10 6拷贝/L, Z=-0.10, P=0.920]。难治性CMV感染率为4.9%(7/143),难治性CMV感染与非难治性CMV感染组间首次CMV-DNA的拷贝及治疗过程中的CMV-DNA拷贝峰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8(13.1,32.2)×10 6比25.9(14.2,12.2)×10 6拷贝/L, Z=-1.04, P=0.299;47.7(27.9,77.6)×10 6比27.7(19.7,51.8)×10 6拷贝/L, Z=-1.49, P=0.137]。CMV感染组中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RIC)的使用率、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率、移植后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45.2%(14/31)比25.0%(28/112),100%(31/31)比78.6%(88/112),64.5%(20/31)比26.8%(30/112),χ 2=4.76、7.98、15.20,均 P<0.05]。本组患儿随访31.6(13.2,45.9)个月,CMV感染对患儿的总生存率无影响(χ 2=0.02, P=0.843)。难治性CMV感染、非难治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比95.8%(23/24)比86.6%(97/112),χ 2=5.91, P=0.037],而复发性CMV感染、非复发性CMV感染及未感染组3组患儿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比88.0%(22/25)比86.6%(97/112),χ 2=0.43, P=0.896]。移植1个月后感染CMV的患儿组在移植后1个月时的CD4 + T细胞绝对计数、比例及IgG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24.1(81.5,167.6)×10 6比175.5(108.3,257.2)×10 6个/L,0.240(0.164,0.404)比0.376(0.222,0.469),9.3(6.2,14.7)比13.6(10.7,16.4)g/L, Z=-2.48、-2.12、-2.47,均 P<0.05],而CD8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418(0.281,0.624)比0.249(0.154,0.434), Z=-2.56, P=0.010]。 结论:PID患儿UCBT后发生CMV感染与RIC方案、发生Ⅱ~Ⅳ级aGVHD及移植前受者CMV抗体阳性有关。UCBT后发生难治性CMV感染的患儿存活率降低。UCBT后应定期进行免疫重建监测,免疫重建延迟患儿可考虑增加CMV-DNA监测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KMT2A::MAML2融合基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16岁,2017年3月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行化疗后(具体方案不详)达到缓解,至2019年12月24日停用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停药时骨髓为缓解状态。2020年3月2日血常规:WBC 3.87×10 9/L,HGB 108 g/L,PLT 69×10 9/L。2020年3月30日入我院,骨髓象: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1%。免疫分型:①未见恶性幼稚B淋巴细胞。②CD34 +、CD117 +髓系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0.25%。HLA-DR、CD33表达减低,部分异常表达CD7、CD96。融合基因筛查阴性(常规检测未包括KMT2A::MAML2融合基因)。白血病少见融合基因及融合基因家族成员分析:KMT2A::MAML2融合基因阳性,融合方式1为KMT2A基因的9号外显子与MAML2基因的3号外显子发生融合;融合方式2为KMT2A基因的10号外显子与MAML2基因的3号外显子发生融合。血液系统遗传病相关基因筛查:CFD、MCM4突变基因阳性。骨髓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27],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基因分离信号间期核占85%(单基因分离间期核35个,占7%,双基因同时分离间期核390个,占78%),提示染色体水平inv(11)(q21q23.3)累及KMT2A基因结构异常。初诊时骨髓涂片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未见KMT2A基因重排。外周血先天骨髓衰竭综合征基因突变分析检查:阴性。骨髓活检:白血病治疗后,骨髓纤维化,幼稚前体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升高,巨核细胞增生较活跃伴发育异常。免疫组化:CD20(少量B淋巴细胞+),CD3(少量T淋巴细胞+),CD138(少量浆细胞+),CD117(少量+),CD163(散在+),CD34(个别+),MPO(粒系+),CD61(巨核细胞+),TdT(少量+),CD71(红系+)。患者未应用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门诊监测血常规指标逐步恢复。2020年5月19日血常规:WBC 4.25×10 9/L,HGB 115.8 g/L,PLT 404×10 9/L,中性粒细胞2.3×10 9/L。2020年5月25日复查骨髓免疫残留:未见恶性幼稚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阴性。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2]/46,XX[28]。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双基因分离间期核3个,占0.6%,异常比例较前显著降低。骨髓象:增生活跃,局部增生明显活跃,幼稚淋巴细胞1%。2020年7月19日复查血常规:WBC 3.18×10 9/L,HGB 111 g/L,PLT 75×10 9/L。骨髓象: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21%,诊断AML-M 2。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KMT2A-PTD阳性。骨髓免疫分型:未见恶性幼稚B淋巴细胞,33.27%恶性幼稚髓细胞。血液肿瘤突变组分析(86种):CBL A758D突变阳性。2020年7月28日FISH检测KMT2A双色断裂分离探针:KMT2A基因分离信号间期核占80%,单基因分离(1R1G1F)间期核占8%,双基因分离(2R2G)的间期核占72%。染色体核型:46,XX,del(6)(p23),add(10)(p13),inv(11)(q21q23.3)×2[8]/46,XX,del(6)(p23),del(6)(q13q23),add(10)(p13),inv(11)(q21q23.3)×2[11]/46,XX[1]。予地西他滨20 mg/m 2(第1~5天)+阿糖胞苷10 mg/m 2每12 h 1次(第3~16天)+阿克拉霉素7 mg/m 2(第4~11天)+重组人G-CSF 200 μg/m 2(第3~16天)+维纳妥拉口服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暂停化疗,予抗过敏等治疗。病情好转继续化疗。2020年8月5日患者出现发热,考虑感染,予其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血培养汇报:生长大肠埃希菌。2020年8月17日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未见恶性幼稚细胞。KMT2A-PTD基因定量阴性。2020年9月5日开始行供者为非血缘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LA分辨率10/10,血型A供O,预处理方案为Ara-c/Bu/Cy/ATG/Me-CCCNU,应用米芙+他克莫司+甲氨蝶呤预防GVHD。2020年9月17日回输供者外周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4.72×10 8/kg,CD34 +细胞2.79×10 6/kg。2020年9月18日回输第三方脐带血。+12 d白细胞植活,+9 d血小板植活。移植后定期复查骨髓,均为完全缓解状态。移植后出现急性GVHDⅢ度(肝脏3级,肺部),移植6个月后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诱导心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新型心肌炎的认识。方法:于北京大学第一manbet官网登录 2020—2022年因ICI治疗不良反应就诊的病例中,筛选出经心肌活检确诊为ICI诱导心肌炎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细胞PD-L1表达、炎性细胞分类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64岁,患胃印戒细胞癌。例2男,56岁,患肺鳞状细胞癌。2例均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例2病情比例1更危急。心肌活检,2例均可见心肌坏死,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但纤维化不明显,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例1和例2中,变性、坏死心肌占标本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30%,最密集区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0个/HPF和350个/HPF。CD20阳性细胞,例1为5个/HPF,例2为0个/HPF。CD3阳性细胞,例1为60个/HPF,例2为100个/HPF。CD8阳性细胞,例1为50个/HPF,例2为90个/HPF。CD68阳性细胞,例1为70个/HPF,例2为200个/HPF。PD-L1阳性心肌细胞均集中于炎症区,例1占全部心肌细胞约8%,例2约30%。结论:ICI诱导心肌炎,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其组织形态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病灶内心肌细胞表达PD-L1,浸润炎性细胞由CD8阳性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淋巴细胞。综合上述病理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用药史,即可诊断ICI诱导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与PD-L1阳性心肌细胞的百分比、CD8阳性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密度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