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与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3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完成了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分子分型,将患者分为POLE(DNA polymerase epsilon)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低拷贝数(copy number low,CN-L)型和高拷贝数(copy number high,CN-H)型,后西方学者改良为更贴合临床应用的ProMisE及Trans-PORTEC分型.POLE突变型患者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可合理减少患者手术范围,术后降级治疗,当患者合并MSI-H或CN-H时仍归为POLE突变型;MSI-H型患者肿瘤突变负荷高,免疫治疗临床获益显著;CN-L型患者最常见,预后仅次于POLE突变型患者,该类患者为保留生育功能行激素治疗缓解率较高;CN-H型患者预后最差,肿瘤具有侵袭性特征及高复发风险,对于该类患者术后需积极补充治疗,避免治疗不足,此外靶向治疗对CN-H患者疗效较好.TCGA分子分型突破了子宫内膜癌传统病理组织学分型评估预后的局限性,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预后及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了全新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有效血容量对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有效血容量(EHBF)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123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得EHBF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 R15、EHBF差异及ICG R15、EHBF不同分组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ICG R15、EHBF诊断价值.结果:123例患者中共有41例(33.3%)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良好组ICG R15平均值为(8.95±7.18)%,EHBF 平均值为(1.01±0.37)L/min;肝功能不全组 ICG R15 平均值为(15.88±11.55)%,EHBF平均值为(0.75±0.28)L/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BF≥1.0 L/min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13.0%,<1.0 L/min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 R15 ROC 曲线下面积 0.710(95%CI:0.616~0.804),临界值为 7.6,敏感度 78.0%,特异度59.8%.EHBF ROC曲线下面积0.718(95%CI:0.624~0.813),临界值为 0.35,敏感度73.2%,特异度70.7%.结论:EHBF可有效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且可能与ICGR15具有相似检验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P-31398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CP-31398对表达突变型p53GBC-SD和表达野生型p53NOZ胆囊癌细胞株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突变型p53GBC-SD中加入药物CP-31398为CP-31398组,未加药组为对照组;野生型p53NOZ中加入药物CP-31398为CP-31398组,未加药组为对照组.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CP-31398对野生型及突变型p53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P-31398对胆囊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P-31398对胆囊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P-31398对p53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在突变型p53GBC-SD细胞中,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CP-31398组较对照组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P<0.01);周期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P-31398组的细胞处在S期的细胞比例上升,处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下降,所以细胞在S期被阻断(P<0.001);凋亡实验显示对照组的凋亡率明显低于CP-31398 组(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对照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高于CP-31398组;Western blot实验说明CP-31398组p5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在表达野生型p53NOZ细胞中,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CP-31398组较对照组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P<0.001);周期实验显示处在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于G2、M期(P<0.001);凋亡实验显示对照组的凋亡率是(14.04±3.08)%,CP-31398 组的凋亡率是(34.55±3.30)%(P<0.01);Transwell 实验显示,对照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高于CP-31398组;Western blot实验显示CP-31398组p5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CP-31398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并且不依赖p53的突变,且CP-31398对表达野生型p53的NOZ胆囊癌细胞株作用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胆囊癌药物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LI-ME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及B2型血管对浸润深度的判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蓝激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BLI-ME)观察下食管病变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环(IPCL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EEC)的诊断价值及预估病变浸润深度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174处病灶)可疑食管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IPCLs对食管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预判作用.结果:BLI-ME诊断IPCLs A型病变中92.98%(53/57)病理诊断为食管炎,IPCLs B型病变中97.44%(114/117)病理诊断为EEC及癌前病变.BLI-ME观察下,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完整病理一致度尚可(Kappa=0.573>0.4,P<0.01);B1、B2、B3型IPCLs分型预判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89.86%、61.90%、100.00%.结论:BLI-ME观察下对可疑食管病变黏膜IPCLs改变进行分型,有助于对食管黏膜性质及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同时在BLI-ME下靶向活检可实现对病变的精准预估,从而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除术(LLND)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7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42例(TME组),行腹腔镜TME联合吲哚菁绿荧光LLND 34例(TME+LLND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TME+LLND组手术时间比TME组长(P<0.001).与TME组比较,TME+LLND组淋巴结清除总数多(P<0.05);TME+LLND组有7例(20.59%)术后病理报告侧方淋巴结转移,髂外髂总血管区1例,闭孔区3例,髂内血管区3例.随访3年后,两组均未观察到肿瘤相关死亡;局部复发率TME+LLND组为2.94%,TME 组为 19.05%(P<0.05);远处转移率 TME+LLND 组为 14.71%,TME 组为 9.52%(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除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有效、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特征结合MRI在AFP阴性HCC与FN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特征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差异,并建立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进行模型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72例AFP阴性HCC患者(HCC组)及72例FNH患者(FNH组)临床与MRI资料.分析两组临床与MRI特征差异,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另收集2022年9月~2023年5月来院就诊的7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HCC为32例,FNH为48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进行验证.结果 HCC组年龄、乙肝病史比例高于FNH组(P<0.05);HCC组有包膜、病灶含脂肪、病灶坏死或囊变、快进快出强化及病灶出血比例高于FNH组,中央瘢痕及延迟显像比例低于FNH组比例低于FN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乙肝病史、有包膜、无中央瘢痕、病灶含脂肪、病灶坏死或囊变、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及非延迟显像均为HCC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诊断模型:logit(p)=年龄×1.287+乙肝病史× 1.469+有包膜× 1.535+中央瘢痕×(-0.954)+病灶含脂肪× 1.194+病灶坏死或囊变× 1.233+强化模式×(-1.169)+延迟显象×(-0.852);模型内部验证:诊断AUC为0.975,95%CI为0.809~0.912,外部验证:模型的AUC为0.871,95%CI为0.944~0.992,x2为 15.398患者.结论 AFP阴性HCC在年龄、乙肝病史及MRI影像学有无包膜、中央瘢痕、病灶含脂肪/强化模式及延迟显像方面存在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临床特征及MRI影像学表现均为AFP阴性H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据此构建的诊断模型对AFP阴性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版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更新对病理诊断内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子宫内膜癌诊疗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定量评价、前哨淋巴结超分期和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等,已经逐渐用于临床实践.目前,子宫内膜癌相关的新进展已被写入2023版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子宫内膜癌分期修订版本,并在临床推广应用.规范的病理诊断是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介绍2023版FIGO子宫内膜癌分期更新对病理诊断内容的影响,旨在帮助提高病理医生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辅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新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玉屏风散对肺癌细胞PD-L1表达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及对肺癌细胞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玉屏风散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LLC细胞生长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玉屏风散提取物对T细胞和LCC细胞共培养中靶细胞杀伤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玉屏风散提取物对PD-1和PD-L1结合的阻断作用,以及对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水平的影响;同基因肿瘤模型分析玉屏风散对肺癌LLC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染色考察玉屏风散对肿瘤组织内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 玉屏风散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LC细胞的生长及内源性PD-L1蛋白表达(P<0.05,P<0.01),竞争性阻断 PD-1 和 PD-L1 结合(P<0.05,P<0.01),促进 T 细胞 IFN-γ和 TNF-α 的释放(P<0.05,P<0.01),阻断PD-L1对T细胞功能性抑制作用(P<0.05,P<0.01).玉屏风散可以抑制LLC肿瘤生长(P<0.01),增加CD4+T、CD8+T细胞的浸润数量(P<0.01).结论 玉屏风散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可阻断PD-L1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在同源小鼠肿瘤模型中具有抗肿瘤效果,可增强CD4+T细胞、CD8+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一种来自涎腺组织的罕见恶性上皮肿瘤,发生于宫颈的ACC更为罕见,仅占所有宫颈腺癌的1%,其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且尚未建立标准治疗方案.报告1例宫颈ACC合并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发现阴道口新生物伴阴道间断出血收治入院,阴道内新生物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符合ACC诊断,遂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术(双侧)+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肠系膜新生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混合癌,混合成分为ACC、腺样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局部伴有非特异性梭形细胞肉瘤样间质,术后行2次化疗和1次放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2024年1月22日规律复查未见转移及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阴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棘层松解型鳞状细胞癌(acantholy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的组织学特征变体,外阴ASCC是一个罕见的非典型部位的组织变异,常呈棘层溶解,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其具体发病机制及病因未明.由于发病率极低,妇科医生普遍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79岁原发性外阴ASCC的病例资料,患者因自觉外阴瘙痒5年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左侧外阴8 cmx4 cm红肿溃疡伴部分白色变,病理活检示符合ASCC,经25次根治性放疗后,建议密切随诊,现放疗结束后3个月余,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国内外关于外阴ASCC的研究报道较少,通过报道该例老年女性外阴ASCC,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发病因素、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为ASCC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