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撰稿:
王文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一般是指18岁以前的儿童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较之正常儿童的调皮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轻者,会影响儿童少年期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当发展到极端时,这些异常行为会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会给他人带来损害,给社会造成危害。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为儿童少年期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谎、欺骗、逃学、离家出走、偷窃、勒索或抢劫、性侵害、虐待小动物、攻击他人、故意破坏、纵火、无理抗拒等一系列异常行为。部分(约40%)患儿发展到成年可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由于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等因素的不同,国内外报道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国内调查报道患病率在1.45%~7.35%,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英国1970年报道调查怀特岛10岁儿童的患病率为3.2%,美国1994年的文献报道男孩患病率为6%~16%,女孩为2%~9%。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一般是指18岁以前的儿童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较之正常儿童的调皮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轻者,会影响儿童少年期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能,当发展到极端时,这些异常行为会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会给他人带来损害,给社会造成危害。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为儿童少年期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谎、欺骗、逃学、离家出走、偷窃、勒索或抢劫、性侵害、虐待小动物、攻击他人、故意破坏、纵火、无理抗拒等一系列异常行为。部分(约40%)患儿发展到成年可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由于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等因素的不同,国内外报道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国内调查报道患病率在1.45%~7.35%,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英国1970年报道调查怀特岛10岁儿童的患病率为3.2%,美国1994年的文献报道男孩患病率为6%~16%,女孩为2%~9%。
【标准名称】: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英文名称】:
Dissocial conduct disorder
【疾病代码】:
F91.0,F91.1,F91.2
【别名】:
品行障碍
【缩写名】:
DCD
【分类】:
精神科
认证专家
撰稿

王文林 (作者空间)

齐齐哈尔医学院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