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5 | 下载224

目的观察乳果糖及促肠动力药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源性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4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乳果糖10~20 g口服,3次/d,西沙必利10 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黄连素0.3 g口服,3次/d,疗程为1个月。定性定量分析6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减少。治疗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血浆内毒素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值呈正相关(r=0.226,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益生菌、乳果糖及促肠动力药后,可以明显提高肠道益生菌而抑制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酵母菌,降低内毒素水平。

作者:王恒庆

来源:安徽医学 2014 年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5 | 下载:224
作者:
王恒庆
来源:
安徽医学 2014 年 7期
标签:
乳果糖 西沙必利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肠道菌群 内毒素
目的观察乳果糖及促肠动力药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源性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4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乳果糖10~20 g口服,3次/d,西沙必利10 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黄连素0.3 g口服,3次/d,疗程为1个月。定性定量分析6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减少。治疗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血浆内毒素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值呈正相关(r=0.226,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益生菌、乳果糖及促肠动力药后,可以明显提高肠道益生菌而抑制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酵母菌,降低内毒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