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估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质量的影响,采用养殖实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和攻毒实验方法,比较了配合饲料、传统饵料和混合投喂模式培育扣蟹在成蟹养殖早期的养殖性能、免疫性能和攻毒后死亡率的变化.所检测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血蓝蛋白(Hc)活性或含量.采用毒力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A eromonas hydrophilia)Y-2-L-l菌株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1)无论雄蟹还是雌蟹,配合饲料组第一次蜕壳间期均短于传统投喂和混合投喂模式,且配合饲料组增重率(WGR)及体重特定增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5);(2)就肝胰腺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而言,无论雄蟹还是雌蟹,配合饲料组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另外两组,其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差异显著;传统投喂组酸性磷酸酶(ACP)、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均高于另外两组,其中酸性磷酸酶(ACP)和一氧化氮(NO)含量差异显著;(3)就血清
作者:姜晓东;吴旭干;张金彪;何杰;刘青;葛永春;成永旭
来源:动物学杂志 2017 年 52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