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 | 下载5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阖、本燥标阳从中化等特点.《难经》拓展对于阳明经脉的论述,提出"冲脉并行阳明经脉,阳明脉浮大而短,手阳明属下部,足阳明属中部"等观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现阳明与其他五个界面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联性,对同时立足于阳明合病去解释和治疗相应疾病进行了延伸,如太阳阳明合病宜透邪;正阳阳明多见火热燥实,久则津液不足;阳明少阳合病则少阳枢机不利,阳明失阖;太阴阳明合病,虚寒治之太阴,湿热治之阳明;少阴阳明合病,注意顾护元气;厥阴阳明合病,土虚木乘,注意顾护中土.温病学医家关于阳明病进一步拓展了"承气法",并更注重固护阴津,明确卫气营血辨证,提出阳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的治法.后世医家还提出了"膈阳明分上热中寒,宜上下分消""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等观点.

作者:余小乔;赖慈爱;方枫琪;张琳琳;郑颖;张霞;陈芯莹;杜淑娟

来源:环球中医药 2023 年 16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 | 下载:5
作者:
余小乔;赖慈爱;方枫琪;张琳琳;郑颖;张霞;陈芯莹;杜淑娟
来源:
环球中医药 2023 年 16卷 7期
标签:
阳明 文献探讨 学术思想 传承与演变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Yangming Literature discussion Academic thoughts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 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Classic of Questioning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arm diseases
历代医家立足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阳明病的理论来源及其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演变.《黄帝内经》从阴阳气血盛衰、气机开阖、经脉主病、标本从化等方面论述阳明之生理、病理,认为其具有捍卫诸阳、维络阴阳、多气多血、主阖、本燥标阳从中化等特点.《难经》拓展对于阳明经脉的论述,提出"冲脉并行阳明经脉,阳明脉浮大而短,手阳明属下部,足阳明属中部"等观点.《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现阳明与其他五个界面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联性,对同时立足于阳明合病去解释和治疗相应疾病进行了延伸,如太阳阳明合病宜透邪;正阳阳明多见火热燥实,久则津液不足;阳明少阳合病则少阳枢机不利,阳明失阖;太阴阳明合病,虚寒治之太阴,湿热治之阳明;少阴阳明合病,注意顾护元气;厥阴阳明合病,土虚木乘,注意顾护中土.温病学医家关于阳明病进一步拓展了"承气法",并更注重固护阴津,明确卫气营血辨证,提出阳明温病热邪深入营血分的治法.后世医家还提出了"膈阳明分上热中寒,宜上下分消""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