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83 | 下载48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通胃阳”一说,以升降为契机,燮理阴阳。叶氏继承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主张“治胃与脾迥别”,治脾宜燥宜升,治胃宜润宜通。在用药上叶氏指出“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非通剂矣”,故其常以辛味药如半夏、生姜、厚朴、枳实等,淡味药如荷叶、茯苓、竹茹等作为通阳用药。茯苓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共出现1058次,是叶天士“通胃阳”学说中重要的一味药物,善通胃阳,引阳入阴。叶氏通过不同气味配伍,无论甘凉濡润、辛热开浊通阳,亦或温润柔剂、淡渗通阳,均配以茯苓才能达到通胃阳之功效。研究旨在对其理论内涵及临床用药规律的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杨豪杰;孙芳园;马金苗;刘华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15 年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83 | 下载:48
作者:
杨豪杰;孙芳园;马金苗;刘华
来源:
吉林中医药 2015 年 9期
标签:
茯苓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胃阳 poria YE Tianshi Medical Records for Clinical Guidance gastric yang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通胃阳”一说,以升降为契机,燮理阴阳。叶氏继承了《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主张“治胃与脾迥别”,治脾宜燥宜升,治胃宜润宜通。在用药上叶氏指出“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非通剂矣”,故其常以辛味药如半夏、生姜、厚朴、枳实等,淡味药如荷叶、茯苓、竹茹等作为通阳用药。茯苓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共出现1058次,是叶天士“通胃阳”学说中重要的一味药物,善通胃阳,引阳入阴。叶氏通过不同气味配伍,无论甘凉濡润、辛热开浊通阳,亦或温润柔剂、淡渗通阳,均配以茯苓才能达到通胃阳之功效。研究旨在对其理论内涵及临床用药规律的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