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48 | 下载13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前循环78例,后循环27例),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塞GDC,术后3、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104例手术成功,1例失败;80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24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颈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在GDC填塞过程中支架完全塌陷.98例临床随访3~32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血管造影随访62例(随访期6~12个月),60例动脉瘤不再显影,2例明显缩小,1例出现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支架不但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还可防止弹簧圈压缩,促进瘤内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瘤复发,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赵文元;张珑;王永春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3 年 12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48 | 下载:133
作者:
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赵文元;张珑;王永春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3 年 12卷 3期
标签: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 介入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前循环78例,后循环27例),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填塞GDC,术后3、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6~12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104例手术成功,1例失败;80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24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颈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在GDC填塞过程中支架完全塌陷.98例临床随访3~32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血管造影随访62例(随访期6~12个月),60例动脉瘤不再显影,2例明显缩小,1例出现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支架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支架不但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还可防止弹簧圈压缩,促进瘤内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瘤复发,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