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7 | 下载0

通过增效剂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探讨了采自福建省的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SUD-S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分别具有54.53~78.43倍和6.23~11.25倍的抗性.TPP、PBO和DEM对毒死蜱的增效比分别为3.61~24.94倍、1.14-I.76倍和1.04倍,对敌敌畏的增效比分别为1.67~2.64倍、1.33~1.65倍和1.09倍,表明羧酸酯酶的解毒代谢在烟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烟粉虱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Km值是敏感品系的1.83~4.0倍,Vmax值是敏感品系的O.34~O.62倍;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底物浓度大于1.0 mmol/L时受抑制,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底物浓度大于16 mmol/L时受抑制;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敌敌畏和毒死蜱的敏感度分别比敏感品系低119.92~161.33倍和10.11~14.24倍,表明烟粉虱田间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可能已发生了变构,由变构引起的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是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结果提示,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和羧酸酯酶的解毒代谢在烟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对敌敌畏的抗性中起重要的作用,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烟粉虱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

作者:何玉仙;黄建;翁启勇;梁智生

来源:昆虫学报 2008 年 51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7 | 下载:0
作者:
何玉仙;黄建;翁启勇;梁智生
来源:
昆虫学报 2008 年 51卷 4期
标签:
烟粉虱 抗药性 毒死蜱 敌敌畏 生化机制
通过增效剂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探讨了采自福建省的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SUD-S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分别具有54.53~78.43倍和6.23~11.25倍的抗性.TPP、PBO和DEM对毒死蜱的增效比分别为3.61~24.94倍、1.14-I.76倍和1.04倍,对敌敌畏的增效比分别为1.67~2.64倍、1.33~1.65倍和1.09倍,表明羧酸酯酶的解毒代谢在烟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烟粉虱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Km值是敏感品系的1.83~4.0倍,Vmax值是敏感品系的O.34~O.62倍;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底物浓度大于1.0 mmol/L时受抑制,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底物浓度大于16 mmol/L时受抑制;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敌敌畏和毒死蜱的敏感度分别比敏感品系低119.92~161.33倍和10.11~14.24倍,表明烟粉虱田间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可能已发生了变构,由变构引起的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是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敌敌畏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结果提示,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和羧酸酯酶的解毒代谢在烟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对敌敌畏的抗性中起重要的作用,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烟粉虱对毒死蜱和敌敌畏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