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部位重度牙周炎患牙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需拔除单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服药者160例(年龄50~80岁,剂量100 mg / d,服药时间>2周);包括上下颌前牙各30例,前磨牙各20例,磨牙各30例。对病例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检测(LTA)后,在不停药情况下拔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凝血正常,Ⅲ~Ⅴ级出血依次增加)评估创面,对病例的凝血情况和正常凝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进行比较,分析阿司匹林对不同部位拔牙创抗凝作用的差异及可影响该药作用的因素。结果①在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病例中,凝血正常者比例分别为43%、15%、10%,下颌该比例分别为93%、30%、20%;其中下颌中切牙、侧切牙病例凝血均正常,其余牙位病例中出现Ⅲ、Ⅳ级,Ⅴ级未见。②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凝血正常者的PAgT 分别为(14.01±1.05)%,(15.27±0.62)%,(16.83±0.5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下颌分别为(12.83±1.64)%,(13.92±0.87)%,(15.44±0.9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并且,上颌前牙、前磨牙、磨牙凝血正常者的PAgT 均高于下颌同名牙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分别为0.028,0.047
作者:陆萌萌;庄晓华;於丽明;高益鸣
来源:口腔医学 2015 年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