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急性单核白血病(AML-M5)止凝血因子标志物的变化,探索AML-M5患者出血机制及这些标志物在疾病诊疗、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7例AML-M5患者进行一系列止凝血因子标志物动态检测,包括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同时还对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的促凝活性(PCA)进行测定,并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AML-M5组TF、TFPI、TAT、PAP、u-PA、u-PAR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FPI、PAP恢复正常,而TF、TAT仍维持高水平;u-PA、u-PAR在未缓解者中持续增高,而在缓解者中恢复正常。结论:AML-M5患者体内同时存在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异常,表现为组织因子表达增高、凝血酶生成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大量释放、纤溶亢进,并伴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改善,但治疗后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u-PA、u-PAR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指标。
作者:吴方;王学锋;曾晓颖;璩斌;赵维莅;王鸿利;沈志祥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1 年 14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