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和巩膜扣带术(SB)对非后极部裂孔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RRD)32例(32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玻璃体切除术组(PPV组,A组)和巩膜扣带术组(SB组,B组),均为16例(16只眼).年龄32~67岁.手术前矫正视力为光感至1.0.视网膜脱离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2级以下,排除后极部视网膜裂孔(包括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PPV者采用闭合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注入硅油.SB者采用硅胶海绵或硅胶轮胎垫压(或联合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1个月.观察两组患眼疗效.结果 PPV组患眼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93.8%(15/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8%(15/16),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50.0%(8/16).SB组患眼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75.0%(12/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7.5%(14/16),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7.5%(14/16).两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PPV组视力改善率优于S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后极部裂孔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需依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形态及患者的特点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玻璃体切除术及巩膜扣带术可
作者:田超伟;王雨生;马文霞;窦国睿
来源:临床眼科杂志 2020 年 28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