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培养法,对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田(CL)、恢复草地(GL)和人工林地(FL)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进行研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pH则是上层土壤低于底层.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从表层(0-20 cm)到底层(180-200 cm)逐渐减少,在表层(0-20 cm)3种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均为草地>农田>林地.可培养微生物主要生活在近地表0-60 cm土层中,在60-200cm土层中3种利用方式下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相同.Biolog结果显示,在0-40 cm土层中微生物群落活性最大,底层(180-20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最小.3种利用方式剖面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碳源利用数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少,并且与SO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农田相比恢复草地和人工林地剖面20-40 cm土层中微生物群落对各类碳源的利用强度都较高,说明没有农业机械作业的植被自然生长条件下根系会打破原来农田中的犁底层,促进表层(0-20 cm)以下微生物群落活性.碳源利用率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已经改变了剖面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而且根系已经影响到100 cm的微生物群落,但还没有影响到180-200cm中的微生物群落.
作者:王梓;韩晓增;张志明;郝翔翔
来源:生态学报 2016 年 36卷 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