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 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 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 kg秸秆还田),样地E(17 kg秸秆还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取中小型土壤动物21779只,分别隶属于58个类群.其中,甲螨亚目、姬跳虫科、棘跳虫科与驼跳科4个类群土壤动物在本地区是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对照样地C中土壤动物密度最高(46591.67只/m2),土壤动物类群最多(17.17),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大(0.37),样地D中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最多(2.63),样地A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1.72),样地B中土壤动物均匀性最高(0.64).同时,各样地土壤动物基本都具有表聚性,样地A中土壤动物更趋于生存于上层土壤.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样地A秸秆还田方式相对来说最利于土壤动物生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密度、甲螨亚目动物类群、节跳虫科类群、前气门亚目类群影响较大,是耕作黑土中对秸秆还田方式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今后可以作为考察耕作黑土秸秆还田肥力效应的评价指标.另外,CAA分析表明: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土壤动物类群多为研究
作者:杨旭;高梅香;张雪萍;林琳;沙迪;张利敏
来源:生态学报 2017 年 37卷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