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统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也是新时期做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现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聚焦生态本底和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特征,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自然保护区结合进行生态源地提取.采用夏季降水、植被覆盖度、坡度3个地质灾害敏感性因子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Least-Cost Path method,LCP)提取生态廊道,构建了市域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电路理论进行生态关键区域(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的识别,进一步划分生态修复改善区,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和工程措施.研究表明:1)市域生态源地的个数为35个,面积为567.15 km2,主要类型为林地和草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南部山区.生态廊道818.42 km,平均廊道长度为12.99 km,廊道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整体呈现出"一屏、一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包含生态"夹点"25处,历城区生态"夹点"分布最为密集.全市亟需修复的生态障碍点共34处,面积为6.90 km2,主要分布章丘区.生态改善区共识别2994.84 km2,近期亟需修复的面积为96.1 km2,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历城区、莱芜区.3)通过对比生态修复关键区和现状土地
作者:薛强;路路;牛韧;张晓婧;杜文强
来源:生态学报 2021 年 41卷 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