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必要手段,科学识别生态源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以高度城市化的大都市区——上海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源地识别体系,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数据源与指标权重对生态源地识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电路理论构建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先区域,对已有研究仅关注保护/修复的情况进行补充.结果表明:(1)自然生态本底仍是识别生态源地的重要指标,加入人类需求指标可填补已有研究对高度城市化源地识别针对性和丰富性的不足.生态系统服务格局、生态环境安全格局与环境友好格局权重为5:2:1时,源地识别效果最佳.(2)上海市生态源地空间和数量分布极不均匀,破碎化是首要问题.上海市现有(2017年)生态源地202个,共920.96 km2,占总面积14.53%,其中微型源地(面积<3 km2)数量高达82.67%.城市化水平影响生态源地分布,外环是源地数量与总面积的分水岭,郊环是源地平均面积的重要界线.(3)上海市以"面(源地)-线(廊道)-点(优先点)"组成生态保护网络,其中生态廊道442条,生态保护优先点306个,重要点线分布集中于中心城区边界.上海市生态修复优先区域325.47 km2,其中障碍点309.78 km2,需优化的非生态斑块95个(15.69 km2),大都市区的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应聚焦
作者:屠越;刘敏;高婵婵;孙彦伟;蔡超琳;苏玲
来源:生态学报 2022 年 42卷 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