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9 | 下载12

目的探讨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血液粘度仪、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体外血栓。结果56例体外血栓形成亢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低切为(4.54±1.101)mPa·s,中切为(3.92±0.853)mPa·8,高切为(3.15±0.634)mPa·s;血小板聚集率:2min:0.47±0.21;体外血栓:长度为(51.5±19.82)mm,湿重为(112.5±2.76)mg,干重为(43.6±21.7)mg。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切P<0.05外,余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血栓形成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相关。

作者:芦慧霞;王喜洪

来源:铁道医学 2000 年 28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9 | 下载:12
作者:
芦慧霞;王喜洪
来源:
铁道医学 2000 年 28卷 6期
标签:
全血粘度 血小板聚集率 体外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目的探讨体外血栓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血液粘度仪、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体外血栓。结果56例体外血栓形成亢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低切为(4.54±1.101)mPa·s,中切为(3.92±0.853)mPa·8,高切为(3.15±0.634)mPa·s;血小板聚集率:2min:0.47±0.21;体外血栓:长度为(51.5±19.82)mm,湿重为(112.5±2.76)mg,干重为(43.6±21.7)mg。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切P<0.05外,余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血栓形成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