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建立理想的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探究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防治药物尤为重要。目的:建立一个反映人肺纤维化形成的小鼠模型改良方案。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6只,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为单次剂量注射模型,一次性尾静脉注入博来霉素200 mg/kg;B组为多次小剂量注射模型,每周经尾静脉注射博来霉素50 mg/kg,连续6周。结果与结论: Micro-CT扫描显示A组在造模后第4周所形成的肺CT表现最具有代表性,可见周围肺野及肺底网格状阴影,不均匀的斑片状阴影,粗网状不透光影,6周时肺内病变范围有所减少;B组造模后肺CT病变类似 A 组,但随时间延长纤维化病变逐渐增多。A 组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于造模后第4周达最高,6周有所下降,而B组于造模后逐渐增加,6周时较A组高。免疫组化显示异常的Ⅰ型胶原蛋白主要沉积在胸膜下、血管周围和肺泡间隔,与Masson染色所见的胶原纤维分布一致;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α平滑肌动蛋白在肺泡炎和肺纤维化部位表达明显增多;A组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动蛋白的表达在造模后第4周达到峰值,并在第6周有所下降,而B组于造模后逐渐增加,6周时较A组高。A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于造模后第4周达到峰值,第6周有所下降,而B组于造模后逐渐增
作者:涂常力;刘香;郑晓滨;余加琳;朱淑琴;苏敏红;邬伟明;黄瑾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年 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