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4 | 下载252

目的 探讨蕈式引流管造瘘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住的4例急腹症患儿(均为男孩,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岁9个月),我们采取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发现有回肠末端穿孔,穿孔距离距回盲部从1.5cm至3cm不等,术中我们均采用了蕈式引流管经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结果 本组4例患儿均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有发热,体温38.0℃以下,第三天正常,且有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恢复,第四天拔出胃管给予流食,第六天正常饮食,因为采用了减张缝合,平均住院2周,住院期间,蕈式引流管远端和引流袋连接,有少量稀水便和气体排出,使用蕈式引流管体外造瘘均痊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复查,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引流管无明显粪便排出,经体表拔出引流管,再经1周体表皮肤愈合,随访半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儿回肠末端穿孔(距回盲部约10 cm)采取一期吻合困难的患儿,常规采用回肠远端封闭,回结肠吻合;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或者采用穿孔修补,其近段回肠造瘘,这几种术式造成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然而蕈式引流管在回肠末端穿孔中的应用使回盲部免予切除,使患儿免于回肠造瘘后并发症的影响及第二次手术带了的双重打击,因此值得临床探讨及推广应用.

作者:卞军;施伟栋;张爱辉;陈畅辉;张向宁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7 年 38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4 | 下载:252
作者:
卞军;施伟栋;张爱辉;陈畅辉;张向宁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7 年 38卷 2期
标签:
回肠造口术 肠穿孔 蕈式引流管 Ileostomy Intestinal perforation Mushroom type drainage tube
目的 探讨蕈式引流管造瘘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住的4例急腹症患儿(均为男孩,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岁9个月),我们采取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发现有回肠末端穿孔,穿孔距离距回盲部从1.5cm至3cm不等,术中我们均采用了蕈式引流管经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结果 本组4例患儿均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有发热,体温38.0℃以下,第三天正常,且有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恢复,第四天拔出胃管给予流食,第六天正常饮食,因为采用了减张缝合,平均住院2周,住院期间,蕈式引流管远端和引流袋连接,有少量稀水便和气体排出,使用蕈式引流管体外造瘘均痊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复查,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引流管无明显粪便排出,经体表拔出引流管,再经1周体表皮肤愈合,随访半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儿回肠末端穿孔(距回盲部约10 cm)采取一期吻合困难的患儿,常规采用回肠远端封闭,回结肠吻合;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或者采用穿孔修补,其近段回肠造瘘,这几种术式造成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然而蕈式引流管在回肠末端穿孔中的应用使回盲部免予切除,使患儿免于回肠造瘘后并发症的影响及第二次手术带了的双重打击,因此值得临床探讨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