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情况,分析盆底肌力异常与产科分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其中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阴道分娩组,另1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为剖宫产组,该组下设产程中剖宫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各50例,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 PFD 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产后6~8周,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产程中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肉疲劳度及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Ⅰ类肌纤维异常与分娩前 BMI 有关(P <0.05)。妊娠期 SUI 总发生率为27%,产后 SUI 总发生率为9%;阴道分娩组的产后 SUI 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 =0.015)。产后 POP总发生率为78%,阴道分娩组产妇在产后的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高于产程中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组(P 均<0.017)。结论剖宫产不降低产妇盆底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但在产后早期可降低SUI 和 POP 的发生率。分娩前孕妇 BMI 是盆底 I 类肌纤维异常的相关因素,怀孕前及妊娠期应控制体质量。
作者:杨秀华;郭峰
来源:新医学 2015 年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