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 mA,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郭丽红;刘长信;田贵花;任丽娜;张瑞;殷媛;周明亮;马文珠
来源:针刺研究 2015 年 40卷 2期